浅析夏季高温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2018-08-13 01:41周广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8年3期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高温施工工艺

周广

摘要: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对大坝混凝土浇筑施工影响较大,为保证大坝混凝土施工质量。本文以云南大桥水电站夏季高温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为对象浅析,希望对同类型的高温混凝土浇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桥水电站;高温;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1、工程概况

大桥水电站采用河床式开发,其开发任务为单一发电,电站装机70MW,工程等别为三等,主要建筑物碾压混凝土坝、发电引水建筑物、厂房及升压站等。

2、混凝土拌制温控工艺

混凝土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所必须的极限拉伸值(或抗拉强度)、施工匀质性指标及强度保证率。在施工过程中强化施工管理,严格工艺,保证施工匀质性和强度保证率达到设计要求,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抗裂能力。

控制混凝土骨料的含水率小于6%,对成品料仓设置凉棚,成品料仓堆料高度不低于8m,确保骨料温度少受日气温变化的影响;在出料皮带及骨料罐设置凉棚防晒等措施。

对混凝土骨料采用一、二次风冷等措施进行预冷,并采取加片冰、加制冷水拌和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机口温度。

按骨料的实际含水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土用水量和加冰量,确保混凝土出机口温度及坍落度(或VC值)满足要求。

3、混凝土运输温控工艺

加强施工管理,尽量减少转运次数,缩短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受料斗前长时间等候,从而加快混凝土入仓速度。

在混凝土运输车上设置防晒设施及保温设施,减少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温度回升,控制碾压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出机口温度之差不大于5℃、控制常态混凝土浇筑温度与出机口温度之差不大于6℃。

4、混凝土浇筑温控工艺

为减少预冷混凝土的温度回升,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在仓面喷雾,以降低仓面环境气温;同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化操作,严格控制仓面浇筑坯覆盖前的暴露时间,加快混凝土覆盖速度,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从而降低坝体最高温度。具体措施如下:

(1)合理安排开仓时间,夏季浇筑时,将混凝土浇筑尽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间气温较低的时段施工。碾压混凝土从拌和到碾压必须在2h内完成。

(2)在夏季混凝土入倉后及时平仓,及时振捣,缩短混凝土坯间暴露时间。当夏季或高温时段仓面面积较大且采用平铺法浇筑时,配备充足的混凝土入仓设备及摊铺设备,尽量缩短混凝土坯间暴露时间,并铺以必要的的仓面隔热设施(如保温被等),即在下料的间歇期,用保温被覆盖隔热,降低仓面内混凝土温度回升,控制浇筑温度。合理配置资源、严格施工工艺,将仓面混凝土浇筑暴露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

(3)夏季浇筑混凝土时,外界气温较高,为防止混凝土初凝,采用喷雾机喷雾降低仓面环境温度,喷雾时保证成雾状,避免形成水滴落在混凝土面上。喷雾机安放在周边模板或仓面固定支架上,架高2~3m并结合风向,使喷雾方向与风向一致。同时根据仓面大小选择喷雾机数量(8~10台),保证喷雾降温效果。

(4)夏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加强表面保湿隔热措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浇随覆盖保温被,即振捣完成后及时覆盖隔热保温被,减少温度倒灌。

5、混凝土养护工艺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进行养护。高温和较夏季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0小时内采用自动喷水器对已浇混凝土进行不间断洒水养护并覆盖保温被,保持仓面潮湿,使混凝土充分散热,10小时后表面采用流水养护。侧边利用悬挂的“花管”喷水养护,养护时间28d。在混凝土的龄期,为做好养护工作,建立专门养护队伍,责任落实到人,并加强检查。

6、通水冷却工艺

6.1冷却水管的布置工艺

冷却水管按仓面设计位置分仓逐层预埋。冷却蛇形管埋设距上、下游混凝土表面0.75~1.5m;距横缝、施工缝和临时缝的间距0.75~1.5m;和孔洞的间距0.75~1.5m。冷却蛇形管不允许穿过各种缝及各种孔洞;冷却蛇形管宜垂直于河水水流方向布置,冷却水管升管布置在坝体下游,进出口水管水平间距和垂直间距一般不小于1m。管口外露长度不应小于20cm,并对管口妥善保护,防止堵塞;冷却水管在通水期间,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水管堵塞或被破坏。

6.2通水冷却时间

一期通水时间不少于21天,并应连续进行,前10天通水流量控制在1.2m3/h~1.8m3/h,混凝土降温速度每天不大于1℃;后10天通水流量控制在不大于1.2m3/h,混凝土降温速度每天不大于0.5℃。一期冷却进口水温与混凝土最高温度之差不超过25℃。

中期通水冷却采取间歇通水,蛇形管入口处水温15℃~18℃,通水流量控制在0.5m3/h~1.2m3/h,间歇通水可先通水3~5天后闷温5~7天,视闷温结果再决定以后通水时间,中期通水冷却进口水温与混凝土温差不超过15℃。

二期通水冷却之前应进行闷水测温,以确定各部位的二冷起始温度。分区冷却,要求每个同冷区所有通水冷却管圈必须同时通水冷却,连续进行均匀降温,同时结束,禁止出现不同步冷却的情况。二期冷却的混凝土在开始二冷时,其最短龄期不小于90天。二期冷却进口水温与混凝土温度之差不超过15℃,混凝土降温速度每天不大于0.5℃。水流方向每24h变换一次。二期冷却水温采用10℃~15℃,流量的选择必须保证降温速度的满足。

7、混凝土表面保护工艺

表面保护是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最有效措施,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初期内部温度较高时尤应注意表面保护,具体如下:

选择保护效果好又便于施工的材料,所选定的保温材料先进行现场试验,在保证满足保护标准后,报监理人批准。

混凝土拆模时间不得早于3d,气温骤降期间不允许拆模。未满足设计龄期的混凝土暴露面均应进行表面保护。对坝体上下游面及孔洞部位应全面挂贴上述标准的保护材料,保护材料应紧贴被保护面。

8、结语

本文利用现场实践成果,对大桥水电站夏季施工现场混凝土生产过程的温控、混凝土运输过程的温控、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温控、混凝土的表面养护、混凝土的一期、二期及中期冷却通水等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只要我们严把以上几个过程控制关,积极应对,采取上述施工工艺,就能杜绝混凝土的裂痕,提高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
混凝土浇筑高温施工工艺
全球高温
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工艺及其控制管理探究
望火兴叹
水中灌注桩施工工艺探讨
地铁信号系统车站施工工艺研究
电气设备安装技术重点及施工工艺探讨
“烤”问城市
道路桥梁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措施
混凝土浇筑工艺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桥梁施工中的悬臂挂篮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