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救援的能力增强了吗

2018-08-14 19:51刘文昭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4期
关键词:汶川短板预案

刘文昭

【适用话题】总结与反思成长 强大补齐短板

十年之间,物是人非,来自全国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地抢救每一条生命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从灾难中吸取经验,当下次灾难来临时,将损失降到最小,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汶川之后,中国的地震救援能力怎么样了?

汶川地震后,人们渐渐明白,面对重重废墟,救人,救更多的人,离不开专业的救援力量。2017年,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全国已建成80多支1.3万余人的省级搜救队伍,数10万人的市县级搜救队伍,3000多支近30万人的地震志愿者队伍。

地震中的伤者,最需要的就是及时而正确的救治,而汶川地震则暴露出我国应急医療救援存在的不足。在汶川地震后,“灾难医学”开始被重视起来。2008年9月,中国高校首个灾难医学系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2011年12月,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在上海成立,并陆续组建地震、火灾、水灾、爆炸、科普等多个学组,开始为中国灾难医学储备人才。心理救助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不过,救援的其他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国目前空中救护还是短板,除了国家加强投入,还要考虑调动私人飞机参与救灾的积极性。

还有学者认为,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物资储备体系,但是多头管理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应急资源的获取和整合;在应急准备中,各种应急资源存在部门分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专业化部门管理与属地化区域管理之间也存在协调不足的问题;应急预案体系建设针对性、实操性不足,尤其是预案衔接比较难……这些应急管理中的老问题,也影响着地震救援能力的提高。

(摘自“腾讯·今日话题”,版面有限,本文乃节选)

猜你喜欢
汶川短板预案
云上远眺新汶川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执行“强制休假”还需“补齐三个短板”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DCT的优势与短板并存
补齐短板 建好“四好农村路”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我在汶川挂职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