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8-08-14 09:42孙娜
山东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网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孙娜

摘 要: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高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重要作用的体现。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高校,不仅是我国高级人才、学科知识的聚集地与辐射源,同时也是担负着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命运。面对瞬息万变的网络世界,高校应准确把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的不足,深入分析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路;意识形态建设

我国高校是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1]其首要前提必须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我国青年是时代的晴雨表,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其价值取向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因此,高校要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的时代观和网络观,准确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深入探究网络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存在的诸多问题,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寻求对策,紧紧围绕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和习性开展网络主流意识建设,使其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转识成智,转智成信”。

一、当前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不足

现代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促进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人类的社会面貌;现代科学技术也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着某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当今世界,各种思想、观念与文化交互碰撞、交融,冲击着人们的判断能力、感知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而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西方发达国家仰仗自身先进的网络核心技术,控制着整个网络空间的主动权,使网络成为其传播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的工具,进而控制全球舆情、掌握国际话语权,扩大自身利益。在这一背景下,附带西方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涌入中国,并在中国进一步传播,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受到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有了较为明显的波动。这种思想波动,对我国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而言,亦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威胁。高校作为我国高知储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影响师生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等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场所,在其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诸多问题。

(一)教育方法单一,建设效果欠佳

教育效果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我國部分高校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法上,最为明显的特征,仍然坚守于传统的理论堆积和道理灌输,轻视网络等全新载体的重要作用,在建设实践中,未将理论传授本身与载体、环境等思想政治教育诸要素结合起来,进而造成教育方法单一,建设效果欠佳的尴尬局面。高校教师作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传授给学生是其本职工作,但如何运用网络等新载体,创新教育方法则需要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若在实践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的灌输,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与学习主动性,将很难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 并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排斥,形成对其课程抵触心理,作为教育的效果必然达不到教师的预期。

(二)教育思路囿于传统,内容缺乏创新

当前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建设中方法单一,教育思路仍旧拘囿于教师教、学生听等传统思路,内容及形式缺乏必要的创新,满足不了学生实际的发展心理需求,这就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知与践行。以高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为例,在其实践培育过程中,过分注重其“是什么”,轻视了“为什么这么做”的引导和“怎么做”的创新。只简单将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事情都归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着重强调“量”的积累,忽视“质”的升华。在培育过程中,割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缺乏个人价值向社会价值的延伸。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在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阵地上,缺乏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没有准确掌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关键点,导致建设效果不佳。

(三)受网络信息多元多变影响,建设难度加大

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实现了由“阶梯式”向“拓扑式”的转变。[2]立足网络空间,大学生可以获取多样的海量信息,同时,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成的新颖的网络内容,满足了大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深受大学生喜爱与追捧。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及时性、交往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等特点使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教育内容的权威性受到质疑,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介形成了挑战。随着4G网络的诞生,集合了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各类媒体优势的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3],逐渐取代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交往与咨询的主要渠道,在大学生中的广泛运用与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智能手机逐步成为大学生的网络“新宠”,大学生渐渐地被捆绑为互联网网络的“类群体”。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程序化、“数字化”,思想表达的随意化,自我约束能力的弱化,这些特征加大了教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及时捕捉,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难度,给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二、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创新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到教育引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与践行者,必定要先受教育,理解、掌握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的时代责任,践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使命。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知行合一,行胜于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论,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宝库,增强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时,秉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工作理念,进行理论创新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学会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接触中润物无声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引导,从而调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将教育内容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要激发教师学习驾驭互联网的本领,增强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做到教育引领。各高校要充分发挥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4]的重要作用,积极展开网络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并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补偿,进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其驾驭网络新媒体技术的本领,做到技术引领。同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从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中发现与总结问题,并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在虚拟空间中解决实际问题,传播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教育引领,使当代大学生不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树立正确“三观”。

(二)坚守网络新阵地,把握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常态,整合教育合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高校要善于分析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而坚守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把握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新常态,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

首先,网络上社会意识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多元化”[5],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守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高校要善于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弘扬正气,“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加强对校园中具有正能量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的宣传,鼓励先进,树立新风,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力度和效度。

其次,利用“多元化”网络宣传载体,整合教育资源,形成网络主流思想教育合力。高校要善于挖掘传统载体,结合网络等全新载体,充分利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结合高校教师、学生组织等传统传播载体,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覆盖面。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组织干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的理论培训,使其成为理论传播與思想践行的示范者,进而不断增强核心价值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可信度和可行度。

(三)增强网络虚拟实践,提高教育自觉性,做到有守,有为,有担当

在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教育者要转变教育方式,在现实实践的基础上,增强虚拟实践,从而变“带动”为“互动”[6],学生由“被动”为“主动”。

首先,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要符合教育发展与教书育人的规律,达到以教育引领实践,以实践内化教育的目的。网络实践作为现实实践的一种延伸,“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通过数字化中介系统在虚拟时空进行的主体与虚拟客体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7]。高校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建设红色专题网站、网络互动参与平台等,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体验学习收获的乐趣,进而将理论内化为自身的信仰,提高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其次,在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题,需要我们一一破解。教育者要不畏困难和矛盾,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要善于利用网络弘扬主旋律、发出正声音,抓住宣传真理的“话筒”,防御和回击网络各种错误思想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同时,要不断增强自身锐气,树立责任担当意识,以自身实际行动和道德垂范感召青年学生,培养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品质,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鼎力之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l.2016-12-09.(01).

[2]武峥,孟宪平.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路径创新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7,(3):204-207.

[3]王迪,王汉生.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于社会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6(7):105-111.

[4]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EB/OL].http://cpc.people.com.cn/n/2015/0120/c64387-26413455.html.2015-01-20.(01).

[5]刘英杰.析意识形态“一元论”与“多元论”[N].黑龙江日报.2011-09-05(12).

[6]李晔,王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J].教育研究,2016,(12):50-53,88.

[7]孙伟平.论虚拟实践的哲学意蕴[J].教学与研究,2010(9):31-36.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猜你喜欢
网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线自组织网路由算法研究
基于桩网路堤简化分析方法的参数研究
关于导爆管起爆网路形式分类方法和可靠度的探讨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