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坐越高

2018-08-14 09:22黄金生
特别文摘 2018年7期
关键词:坐式铺垫坐姿

黄金生

在椅子传入中国之前,古人是席地而坐的,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席位”、“座席”等说法,日韩等国现在也还在坚持跪坐。那么,我们的先人们是如何慢慢放弃跪坐,选择高坐在椅子上的呢?

早在上古时期,“席”就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铺垫用具。秦以前,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则叫跽,又称长跪,是對别人尊敬的表示。人在跪坐时,膝关节很容易受寒受潮。虽然古人对住房内的地面进行了种种特殊加工,如用火烧烤地面,或抹一层白灰等,但要久坐,必须要有一定的铺垫物,即“筵”和“席”。筵长,席短,地上底层铺的较粗的叫筵,筵上面铺的精细编织物叫席。

古人以居席之礼别尊卑。《礼记》规定:“群居五人,则长者必有异席。”就是说5人及以上坐在一起,德高望重者必须另外安排一张席子,就是“主席”。另外,“首席”、“末席”等词语,都体现了“席”的礼制意义。

人们席地而坐时,由于腿足承受身体的全部重量,时间久了会感觉酸痛。为了减轻跪坐的不舒服,东周时期出现了几,可以放在身体一侧以单肘倚着,也可以放在身前,把双膝伸入几下,双肘倚着。但即便有了几,坐在地上依然不舒服,这时另一个重要的坐具——“榻”出现了,到汉代已经成了一种普遍使用的家具。榻的体积较小,而且比较轻便,有独坐和连坐之分。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加上佛教的兴盛传播,传统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动摇。

佛教的传入首先改变了人们关于“坐”的观念。佛与菩萨的坐式,与我国传统的席地坐式截然不同——不是跪坐,也不是箕踞,而是垂足坐。这对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席地而坐冲击巨大。

坐姿的改变推动了高足坐具的发展。最早传入中国的是“胡床”,相当于我们今天的马扎。而随佛教传入的“绳床”,一般被认为是今天椅子的前身。绳床是一种座面与靠背以绳穿织的椅子,是有扶手和靠背的高型坐具。

最迟到宋代,垂足而坐已经成为标准坐姿,高足坐具也成为百姓家中的常见家具。以椅子为例,当时就有高靠背椅、低靠背椅、灯挂椅、四出头扶手椅、文椅、玫瑰椅、交椅、圈椅和宝座等形式。

正是由于这样的积累,明朝时我国古代高坐家具迎来发展的巅峰,在制作技术和品类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时至今日,中国明式黄花梨座椅在全球古董艺术收藏中仍然独领风骚。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图/黄文红)

猜你喜欢
坐式铺垫坐姿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坐式排球运动发展:轨迹追溯与价值探求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长跪”与谢罪无关
浅谈中国坐式排球运动发展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
坐式救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