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对策研究

2018-08-14 09:55张海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16期
关键词:对策

张海英

摘 要:工匠精神培育是多年来的热门话题,也是很多高职院校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以工匠精神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了高职院校培育师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为高职院校师生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对策。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高职院校师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16.066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这说明“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保障。

1 工匠精神的本质

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坚守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自我否定的创新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一种职业态度,也就是工匠们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什么呢?一般将工匠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就是对工作的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二是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增品质、提品质、创品牌;三是执着、耐心、坚持,秉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四是专业、敬业,从业人员为打造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专业领域内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2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分析

2.1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制造大國”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改变的需要,是“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就必须要树立“工匠精神”,必须要依靠“工匠精神”,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制造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才能使我国从“制造大国”变为“制造强国”。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与全球领先的企业相比,不缺技术,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培育工匠精神,中国就无法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高职院校主要就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肩负着实现“制造强国”目标的重任,所以只有培育高职院校师生的工匠精神,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2.2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企业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

《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已开始实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企业是主体,产品是根本。凡是经营发展历史比较长的企业都传承着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专注的工匠精神。企业想要长远的生存和发展,就得需要一种精神的指引,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技术工人,而高职教育正是培养高技术工人的摇篮,所以只有培育高职院校师生的工匠精神,才能培养更多拥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培育更多的长寿企业,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

2.3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职院校深层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指出,通过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要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的结构要更加合理,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要显著提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设置专业,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学生。高职院校只有培养的学生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就会不断提升,专业的知悉度就会更高,学校就会得到社会、企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仅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只有良好职业精神的学生才会更受企业青睐,只有培育高职院校师生的工匠精神,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社会经济发展。

2.4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师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力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肩负着实现制造强国的历史重任,目前中国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精神,一种精益求精、执着、坚持、专业、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工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更精、更优、更好的职业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引领和榜样作用,才能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多年的专业调研发现,企业用人时比较关注求职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一个严谨、专业、执着、创新、精益求精的求职者深受企业喜爱,所以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脱颖而出,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3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高职院校师生工匠精神培育对策分析

3.1 加强宣传,增强学生信心,营造尊崇工匠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在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人眼里,孩子进入高职院校是无奈之举,而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多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往往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高职院校团委、学生会、各种社团组织、基础教学部等通过讲座、讨论、辩论等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校园宣传海报、微信等加强文化宣传,宣传学习有用论,宣传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宣传国家“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政策方针,宣传学长学姐们成功就业的优秀事迹,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营造尊崇工匠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3.2 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特色的“双师型”+“行业专家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离不开一支专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师资队伍。因此,应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专业发展要求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具有工匠特色的 “双师型”+“行业专家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要有教师资格证,还要有职业资格证,不仅要有理论教学水平还要有实践教学能力,更要有专业技能特长、行业领域的话语权和职业指导能力,是非企业的行家里手式的“行业专家型”教师。`为此一方面可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师,直接参与专业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聘请行业专家担任专业建设顾问,适时给学生做关于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养成的讲座和实践,再有也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内外专业领域的各种进修、实践和技能大赛,开阔视野,提高能力,从而逐渐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特色的“双师型”+“行业专家型”师资队伍。

3.3 完善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双基”式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双基”式的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基本职业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为中心,将专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渗透到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就要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一方面增加专业实践课时,确保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达到70%;另一方面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校外实训基地去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培养工匠型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渗透性地做好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专业调研发现目前企业用人时比较多的关注员工的职业素养,如工作态度、吃苦精神、责任心、专注、创新意识等。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和校外实训基地锻炼中应潜移默化的渗透职业素养的要求,从而努力培养专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踏实、认真、坚持、追求的工匠型人才。

3.4 完善现代学徒制,助推工匠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引入有利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现代学徒制的引入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有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现代学徒制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去企业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更能得到企业师傅手把手的教导和指导,职业素养也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得到体验和感悟,从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能使学生养成专业、专注、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因而高职院校要和专业紧密度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让行业的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徒关系,成为兼课教师,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環境和工作任务中学到更多的绝活,更深领悟工匠精神。

当然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哪个部门的任务,而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参与,才能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大家普遍的追求,才能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熊争艳,于佳欣,白洁.代表委员热议“工匠精神”[N].中国贸易报,2016-03-08.

[2]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3]陈昌辉,刘蜀.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职业,2015,(07):14-15.

[4]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14-17.

[5]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26.

[6]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08):132-133.

[7]吴婷.高职教师工匠精神的培育策略[J].职教通讯,2017,(23).

[8]文卓.培养工匠人才夯实制造强国基础[N].深圳特区报,2016-01-12.

[9]唐丽.“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1).

猜你喜欢
对策
输变电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常见问题及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南方小型农机的推广应用对策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住改商”问题与对策之思考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