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松树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8-08-14 09:55王爱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技术症状

王爱华

摘要 松树是绿化和用材林常用树种,近年来种植量逐年增加,松树锈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重。其中,松瘤锈病、松疱锈病、松针锈病是松树上的常见病害。本文介绍了这3种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松树锈病;病原;症状;侵染循环;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130-01

松树作为绿化、用材林常用樹种,在园林绿化、荒山造林、治理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方面用途广泛,栽植数量逐年增加。松瘤锈病、松疱锈病、松针锈病是松树常见病害,主要危害松树枝干和针叶,如不及时防治,将影响松树生长和园林景观。现将这3种病害的病原、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 松瘤锈病

1.1 病原

松瘤锈病病原菌为栎柱锈菌[Cronartium quercuum(Ber-k.)Miyabe.],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柱锈菌属。

1.2 症状

主要危害樟子松、马尾松、黄山松、油松、黑松等11种松树。夏秋期间气温较低,加上连续湿度较高时容易发生。病害主要发生在松树的主干和侧枝上[1]。枝干受侵染后,木质部增生形成瘿瘤,近圆形,逐年增大,直径5~60 cm,大小不等。瘿瘤上部的枝条渐渐枯死,易风折。

1.3 发生规律

病菌的冬孢子8—9月成熟,温湿度条件适宜时,不经休眠即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随风吹落到松树针叶、枝干上,萌发侵入皮层,以菌丝体越冬,逐渐形成瘿瘤,瘿瘤中的菌丝体多年生。侵入皮层后第2~3年春、夏季,瘿瘤皮层破裂,溢出混有性孢子的蜜黄色液滴;侵入皮层后第3~4 年,每年在瘿瘤的表皮下产生黄色疱状锈孢子器,顶破表皮外漏,锈孢子器成熟后破裂散出黄粉状锈孢子。锈孢子随风传播到转主寄主栎或栗类的叶片上,5—6月在叶片背面形成鲜黄色小点状的夏孢子堆;7—8月在夏孢子堆中形成暗褐色毛状物的冬孢子柱;8—9月,冬孢子柱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

1.4 防治措施

一是春季锈孢子未成熟前剪除有瘿瘤的枝条,伐除重病株。二是避免营造松、栎混交林,2种树木的栽植距离至少在2 km。三是对发病的幼林喷洒65%可湿性福美铁或65%可湿性福美锌3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树干涂抹松焦油原液,或70%百菌清乳剂300倍液。

2 松疱锈病

2.1 病原

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为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lscher),二针松疱锈病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Cron-artium flaccidum(Ab.et Schw.)Winter.],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柱锈菌属。

2.2 症状

松疱锈病是世界著名的危险林业病害,为国内外植物检疫对象,危害五针松和二针松。在樟子松、油松、赤松、马尾松、云南松上均有发生,以樟子松和马尾松发病较普遍。主要危害枝干的皮部,但以侧枝发病较多。病枝略肿胀,呈纺锤状,病部皮层变色、粗糙、开裂、流脂。春夏之间病皮开裂处生出橘黄色疱状物,即锈孢子器,锈孢子器成熟后破裂散出黄粉状锈孢子。病部扩展绕树干1周时,上部枝干即枯死。五针松疱锈病转主寄主为茶藨子等;二针松疱锈病转主寄主为芍药属、马先蒿属、马鞭草属、小米草属植物,危害叶片。

2.3 发生规律

病原菌的冬孢子7月中下旬在转主寄主的叶背夏孢子堆附近形成,秋季成熟后,遇湿气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借气流传播到松树针叶,萌发侵入气孔,菌丝逐渐向枝干皮层延伸,在韧皮部发育多年生菌丝,2~3年后出现症状。当年秋季病部产生混有性孢子的蜜滴,第2年春季产生疱状锈孢子,以后每年产生蜜滴和锈孢子。5月中旬到6月下旬锈孢子成熟借风力传播侵入转主寄主的叶片气孔,水平传播距离近30 m,垂直5 m。6月中旬到8月下旬在叶背产生夏孢子。初秋产生冬孢子柱。

2.4 防治措施

一是严格执行检疫措施,严禁疫区苗木运出。二是清除转主寄主植物,园林设计时应避免松树与芍药等配置。三是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枝、间伐,保证通风透光。四是修除病枝,铲除侵染源。五是发病率在10%以内的松林,用松焦油原液或不脱酚洗油涂干,或用300 mg/L内疗素注射皮部;发病率在40%以上的幼林需皆伐,补种其他树种。六是用20%三唑酮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

3 松针锈病

3.1 病原

松针锈病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鞘锈菌属。有研究认为是一枝黄花鞘锈菌[Coleosporium solidaginis(Schw.)Thüm],或是白头翁鞘锈菌、黄菜鞘锈菌[2]、铁线莲鞘锈菌[3],也有研究认为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4]。

3.2 症状

主要危害马尾松、油松、黄山松等的幼苗和幼林。染病松针初生褪绿斑,长短不一,春季斑段正面现丘疹状褐色小点,排列成行,后转成暗褐色,且在褐色丘疹对侧产生黄白色至桔黄色的疱囊,高0.1~1.5 mm。疱囊成熟后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后留下白色膜片,以后破裂脱落。病叶逐渐枯黄脱落。连年发病的油松主枝变短,严重时松枝干枯或全株干死。转主寄主为一枝黄花、紫菀、沙参和桔梗等植物。

3.3 发生规律

病菌冬孢子于秋后侵入针叶后越冬。翌年4月锈孢子器成熟后散出锈孢子,借风雨传到一枝黄花或紫菀叶上进行危害,5—6月产生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侵染,进入秋季形成冬孢子堆。

3.4 防治措施

一是清除转主寄主,截断侵染循环[5]。二是早春喷洒0.3~0.5°Bé石硫合剂或敌锈钠200倍液等。

4 参考文献

[1] 史景芳,柴旭,兰莹,等.黄泥河林业局樟子松病害种类调查[J].吉林农业科技,2014,43(4):36-38.

[2] 章荷生,吴景云.松针锈病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1983(增刊1):36-40

[3] 薛煜,邵力平,谷镅,等.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鉴定[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1):1-4.

[4] 薛煜,程东升,韩晓芸,等.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春孢子形态及酯酶同工酶变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6):48-50.

[5] 庞建松,陈金丰,付军臣,等.樟子松主要病害及其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7(23):91-92.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技术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原来我们都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