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扫描

2018-08-15 00:56
资源导刊(信息化测绘) 2018年2期
关键词:老挝科普测绘

我国首个地学科普规划发布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发布我国首个地学科普规划《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技术普及规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了四项重点任务:一是开发“三深一土”科技领域、“七大地质科技攻坚战”重点方向等重点科普产品。二是打造“李四光科普讲坛”、各类重大科普活动日等科普传播平台。三是围绕地质调查重要业务领域,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建立完善包括项目科普考核制度、科普工作定期报告制度、科普奖励引导制度在内的科普工作机制。

《规划》明确了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2025年两个阶段的科普工作目标。按照《规划》,到2020年,在天然气水合物、地球深部探测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我国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构建相对完备的科普产品体系,建成一定规模的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到2025年,形成与地质调查业务发展相适应的科普能力,重点业务方向科普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学科普机构。

“一带一路”标准化分析报告完成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编制完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研究与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当前测绘地理信息业务体系出发,重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标准化工作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介绍,并从测绘地理信息标准成果(已发布标准及标准采用情况统计)、标准体系及标准顶层设计三个方面对沿线国家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现状进行分析,为了解沿线国家标准化工作的特点、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等奠定基础。《报告》将我国相对完备的测绘地理信息标准覆盖到沿线国家,推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国际化,也为国内标准组织制定标准、完善和改进标准体系及标准顶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北斗、导航、遥感时空助力数字老挝建设

2月2~3日,在首届“一带一路”老挝-中国合作论坛上,“中国北斗+导航+遥感时空信息服务‘一带一路’”分论坛发布了中老在地理信息领域的五项合作成果,包括老挝北斗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区域联网运营、成立老挝国家级无人机技术与标准中心、成立老挝国家级卫星遥感技术与标准中心、老挝首个移动端导航地图APP、老挝首个移动端智慧旅游APP,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其中,老挝北斗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区域联网的成功试运营,将为老挝中部多地的政府部门及有关项目提供高精度的应用服务。老挝国家级无人机技术与标准中心的成立将进一步规范老挝无人机产品和本地飞行的市场行为,提高老挝空域和民航安全等级。

五项成果的发布,将带动老挝在地理信息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助力老挝快速迈上数字化道路。

我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测卫星“德清一号”发射成功

1月19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吉林一号视频07、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卫星入轨后,将与之前所发射的8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

吉林一号视频07星又称为“德清一号”,是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高解析度光学遥测卫星,也是我国首颗以县域命名的遥测卫星,将为今年11月在德清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资讯大会扩大全球影响力。

“德清一号”卫星的地面解析度优于1米,幅宽39公里,具备常规推扫成像、凝视影片成像以及微光成像等多种成像模式,主要围绕测绘、交通、水利、环保 、农业、统计等多个行业提供遥测应用服务。

国内首幅机载毫米波雷达测绘图像面世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23所研制的我国首个机载毫米波干涉合成孔径测绘雷达(以下简称机载毫米波测绘雷达)在成都西部山区获得首幅1∶5000比例尺图像,标志着我国测绘领域第一次拥有了机载毫米波测绘雷达测绘出的图像。

机载毫米波测绘雷达不受天气影响,无论阴晴雨雪均可工作,体积小、装机适应性强,且毫米波雷达由于波长短、频率高,具有测量精度高的特点。国内多型飞机均可搭载飞行,保障快速反应并顺利获取测量区域图像。

此次测绘范围超过2000平方公里,23所雷达团队预计用两个架次完成飞行任务,并初步形成测绘图像数据。此后,该所还将进一步推进机载雷达测绘服务产业化工作。

全球首颗通导遥一体化技术验证卫星顺利入轨

1月19日,全球首颗共享卫星——“亦庄全图通一号”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入轨后将按计划开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导航通信一体化载荷、先进小口径星载相机、位置报告和搜救信息传递等技术验证。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配合卫星定位和位置报告,可提供船舶的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动态信息,也可提供船舶的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静态信息,对海上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导航通信一体化载荷将为用户提供全球高精度服务,并利用S波段数据传输载荷,开展与地面设备的直播通信技术研制。未来可为海洋渔业、野外作业、户外旅游等提供成本低廉、性价比高、可大规模应用的数据通信服务。

小口径星载相机将通过遥感图像定位目标,自动进行卫星姿态调整,确定目标的准确位置,进而进行定向通信和位置报告,将在海上高价值运输货物监控、海上安全保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两项天地图国家标准发布

近日,两项国家地理信息 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相关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将于201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获批的两项标准为《公共服务电子地图瓦片数据规范》《地理信息兴趣点分类与编码》。其中《公共服务电子地图瓦片数据规范》由行业标准上升到国家标准,既是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标准技术质量的认可,也是对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肯定。

标准统一实施后,将进一步规范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设与维护更新,确保国家、省、市三级节点地理信息数据与服务的互联互通、数据融合与服务聚合,为建设政务地理信息大数据“一张图”提供重要的标准技术支撑。

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推荐的4项科研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推荐的“国家海岛礁测绘重大关键技术与应用”“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摄影测量网格处理关键技术与应用”“空间高动态卫星精密定位及其综合测试理论与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4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局通报8起“问题地图”典型案件

近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报了在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中查处的第一批8起典型案件。

这8起典型案件分别是:上海华与华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问题地图”案、东莞市龙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问题地球仪案、红动中国网登载“问题地图”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未经审核地图案、湖北蓓尔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物登载“问题地图”案、凤凰网登载“问题地图”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出版物登载“问题地图”案、无印良品商店登载“问题地图”案。

2017年8月至10月,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会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全覆盖排查整治“问题地图”专项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问题地图”违法违规案件。

猜你喜欢
老挝科普测绘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测绘质量的措施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中应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科普达人养成记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科普漫画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