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影响

2018-08-15 07:01袁秀芳孙海霞马岩霞王玉华
西部中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蜡疗痉挛性痉挛

袁秀芳,孙海霞,马岩霞,王玉华

临夏州中医医院,甘肃 临夏 731100

脑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突然昏仆、不醒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2]1。存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后预后更差等特点。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中风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生存率提高,但中风的致残绝对数增加[2]1。将中医外治特色疗法蜡疗应用于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二是安全系数大;三是简便易操作,可行性高。能有效节省护理资源和医疗费用,减低不良预后,减少致残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在临夏州中医医院就诊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蜡疗组、常规组各50例。蜡疗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0岁,平均(56.42±4.23)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7.6个月;踝关节活动障碍分级1级6例,1+级9例,2级8例,3级14例,4级13例。常规组中男27例,女 23例;年龄 48~70岁,平均(58.23±3.21)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9.2个月;踝关节活动障碍分级1级7例,1+级10例,2级8例,3级11例,4级14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3]者;2)病程1年以内;3)肌张力增高确为脑梗死引起,表现为上肢屈肌张力、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模式;4)Ashworth评价在Ⅰ+级以上者;5)年龄45岁以上,75岁以下,男女均可;6)意识清楚,病情基本稳定者;7)无肝、肾、心等严重合并症者。

1.3排除标准排除:1)年龄75岁以上或45岁以下者;2)病程1年以上者;3)并发心肌梗死或合并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糖尿病等疾病者;4)关节挛缩患者;5)上肢伸肌张力、下肢屈肌张力增高患者;6)Ashworth评价未到Ⅰ+级者;7)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4护理方法

1.4.1 常规组护理 1)病情观察。急性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患者瞳孔、呼吸、出汗等情况,防止脑疝及脱证等的发生。2)生活起居护理。病室宜整洁、安静、定时开窗通风,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刺激,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预防压疮、保护眼睛、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口腔护理及二便护理等。3)饮食护理。饮食以清淡、低盐、易消化为原则,忌肥厚、辛辣食物,戒烟、酒,根据证候特点的不同制定饮食方案,指导辨证饮食用膳。4)情志护理。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正确运用语言技巧,采取劝说开导法、愉悦开怀法及疑释疑法、转移注意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疏导、解释、安慰,解除不良情绪。积极主动参与康复训练,缩短康复治疗疗程,在减少费用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4]。5)用药护理。中药汤剂易少量频服,神志不清者,丸、丹、片剂型的药物应碾碎水调后鼻饲给药,亦可选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服用通腑泄热药后密切观察大便排泄情况;使用降压、脱水药物后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变化等。6)适宜技术护理。常用针灸、艾灸、中药热敷、按摩、循经推拿、理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急性期过后尽早进行偏瘫肢体和语言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抗痉挛模式训练、关节活动度的保持以及痉挛肌肉的静态牵伸等,从被动锻炼开始,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并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7)健康教育。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5],护理人员依据路径指标对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进行系统、动态、连续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6],积极治疗易诱发中风的基础病。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避风寒,劳逸结合,养成规律生活习惯,达到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依从性的目的。

1.4.2 蜡疗组护理 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蜡疗护理。

1.4.2.1 蜡疗的作用 中医认为蜡疗具有舒筋活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7]。西医认为蜡疗主要作用为温热作用、机械压迫作用和其他作用[8]。1)温热作用。由于石蜡具有热容量大,导热系数低,保热时间长等特点,蜡疗时蜡疗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明显,热透入可达皮下0.2~1.0 cm,局部汗腺分泌增加,致使局部大量出汗。由于蜡疗具有较强而持久的热透入作用,故有利于血肿的吸收,能加速水肿消退,并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故其也具有消炎作用。2)机械压迫作用。由于石蜡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黏稠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在冷却过程中其体积缩小,对皮肤及皮下组织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促进渗出物的吸收。3)其他作用。止痛解痉润泽作用,蜡疗能改善皮肤营养,加速上皮生长,对皮肤有润滑作用,对瘢痕组织及肌腱挛缩等有软化松解、止痛、防止韧带粘连、促进组织炎性渗出、吸收和消散作用[8]。

1.4.2.2 蜡疗操作方法 采用石膏托固定蜡疗法。将加热后融化的蜡液倒入搪瓷盘或铝盘中,厚度约 2~3 cm,大小约 20 cm×30 cm,冷却至初步凝结成块时(表面温度45~50℃),用小铲刀将蜡块取出,敷于患处,尽量使蜡饼与皮肤紧密贴合,用保鲜膜包裹,然后用已备好的石膏托固定,外包塑料布及棉垫保温,维持30~40分钟。1次/d,15~20次为1个疗程。石膏托制作方法:患肢放于功能位,打好石膏塑形,待石膏尚未干燥前,取下备用。

1.4.2.3 蜡疗注意事项 蜡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现象要立即停止蜡疗;出血性疾病患者慎用;局部有创面者慎用;蜡疗的温度控制在45~65℃之间,根据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温度,同时因人而异,既防止温度过低而影响疗效,又防止温度过高而烫伤皮肤;蜡疗过程应密切观察,以防烫伤或温度低于局部温度时继续使用;用过的蜡重复使用时每次加入15%~20%的新蜡,以防其可塑性和粘滞性降低;反复使用必须消毒;用于体腔或创面蜡不能再次使用。

1.5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症状量化评估,使用中风后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改善程度以及改良 Ashworth 量表法评定[2]99,见表 1。

表1 改良的A shw ort h量表

1.6疗效标准治疗后痉挛性足内翻改善到0级为治愈;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无改善为无效。

1.7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28天后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6%,蜡疗组为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蜡疗介入越早,疼痛缓解、肌力、关节活动度、站立及行走能力恢复得越好,可有效减少后遗症,恢复步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中风急性期主要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风痰瘀血阻滞经络,属本虚标实。中风恢复期痉挛性瘫痪的根本病因是阴阳脉气失调,阴急阳缓,气血亏虚,阳气被遏,经筋失养[9]。故出现肢体关节拘急,屈伸不利,运动不随意不协调,患肢发凉浮肿或麻木、疼痛等。中风患者偏瘫后,由于大脑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抑制,释放低位中枢原始反射,表现出特定的肌痉挛模式;上肢屈肌运动时引起屈肌的共同痉挛模式和下肢伸肌运动时引起伸肌的共同痉挛模式,易出现足内翻、足下垂的痉挛模式,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和行走。因患肢关节痉缩变形及疼痛,使瘫痪侧肢残存的运动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严重影响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在中风偏瘫患者的整个病程中往往被忽视或延误,会直接影响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中风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规律:软瘫期-痉挛期-恢复期。明显痉挛多出现在发病后2周,一般持续3个月左右,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以肌肉张力异常增高为主的症候群。因此,蜡疗适用于发病2周以后恢复期患者,利用蜡疗的舒筋通络、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功,达到解痉止痛,降低过高肌张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蜡疗组患者踝关节疼痛缓解时间、程度、关节恢复功能位、站立时负重程度等优于常规组,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蜡疗痉挛性痉挛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冲击波联合中药蜡疗治疗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中医外治疗法疗法中蜡疗的探析
中药蜡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护理
蜡疗+疤痕霜防止烧伤增生性疤痕的临床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