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及其优化策略分析

2018-08-15 00:50郑汪洋
四川水泥 2018年9期
关键词:防震减灾抗震

郑汪洋

(南昌县防震减灾局, 江西 南昌)

1 工程抗震及其重要性概述

所谓工程抗震,主要是指通过对制定防震防灾规划,并加以实施,做好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等策略,进而有效的提升项目工程抵御和防御地震灾害活动的能力。通常,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计和项目的整体质量。其中,项目施工质量是抗震设防的关键环节,而抗震设防烈度是抗震设防的基础,抗震设计是抗震设防的保证。

众所周知,在地震灾害中,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严重伤亡时刻的警醒这我们,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工作刻不容缓,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因地震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而且对于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而言,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实践证明,当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整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建筑物受损程度,不仅是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保障,同时还是预防地震的最佳途径。此外,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抗震设防管理的现状

为保障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及整体质量,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安全评价管理条例》,同时在全国各省、市颁布了也相继制定了《防震减灾条例》和《地震安全评价条例》等,进而保障了工程建设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有序化的方向,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施工中不设防的现象。尽管如此,现阶段城市建设过程中,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依然困难重重,一些建设工程项目对抗震设防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即使实施抗震设防也是过于形式化。地震灾害中,房屋建筑物是首当其冲的损害严重的工程,尤其在当前高层建筑居多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缺乏严格抗震设防其质量安全不达标的建筑物。因此,在工程防震减灾管理工作中,应把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管理放在首位,加强管理和指导。

2.2 抗震设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抗震设防管理的审批程序混乱

当前,由于对抗震设防管理相关的审批程序缺乏合理的排序,导致未能最大化的发挥抗震作用。一般而言,抗震设防要求是在抗震设计实施之前就要开展实施,审查抗震设防要求工作是否符合标准。但是,由于一些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同时也缺乏相关联审制度,使得抗震设防的要求无法贯穿于在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因此,导致抗震设防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抗震防灾意识尚需增强

尽管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但是往往一些破坏性强地震相对少见,而且地震频率也不高,这就使得人们的抗震防灾的意识不高,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建设工程的抗震工作重视不够,甚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忽视了抗震设防问题。

3)缺少抗震设防监管体系和措施

当前,由于原有的地震管理机构的弱化,使得一些传统的抗震设防监督体系已经无法实施,而在现阶段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中,由于历史及其它的各种因素,导致在监管过程中往往只重视项目施工质量的监管,而疏于对抗震设防方面管理,使得抗震设防监管体系和相关的措施不够完善,同时抗震设防质量的质量监管也没有有效的融入到监督体系中,使得无法发挥地震设防的监督功能。

4)地方地震管理机构能力不足

基于经济、行业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上的地震管理机构存在着专业知识不完善、人员素质差、管理人员匮乏等诸多问题。机构领导也没有依法管理意识,管理工作落后。这些都制约了抗震设防工作的发展。部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不够了解,所以不遵守规章制度,态度不够好,导致地震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5)抗震设防工作宣传力度不够

在抗震设防管理中,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时间相对较短,同时受到设施和资金的限制。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形式单1 宣传范围不够广、宣传力度不够等。抗震设防工作。然而,宣传也必须掌握。否则,会引起社会恐慌。

3 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优化策略

由于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事关社会稳定发展。因此,加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十分关键。

3.1 将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相关工程规划、建设及设计项目的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职责,密切配合地震部门做好抗震设防和抗震安全工作。同时,地震部门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的计划和建设,积极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外部工作环境。此外,各级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严格基础设施管理程序,实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联合试验准入制度,保留地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市、县有关部门,以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为基本建设审批。

3.2 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体系和制度都要进行完善。一方面,建筑物智能化的发展,加上建设工程投资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对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关的执法要加强监督管理,更好地履行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将地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评价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确保建筑工程在抗震设防过程中的顺利发展管理。

3.3 加大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检查力度

严格建设项目安全评价体系和地震审批制度。重大建设项目、生命线工程和重大次生灾害项目的抗震安全评估和其他建设项目的严格设防标准。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组织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关键是施工项目是否按照标准进行,是否在施工中落实到位。如果没有抗震设防要求,我们将敦促他们尽快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标准。拒绝执行的,依法查处,办理有关手续。

3.4 对已建工程进行清理检查

全面调查和消除地震安全隐患,确保抗震设防要求。一方面,对建设工业生产项目,特别是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项目,进行综合清理和调查,重点抓好化工、造纸、水泥、供热、供气等建设项目。对于这些项目,必须严格依法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另一方面,全面调查和清理“三产”工程,特别是在医院、商场等人口密集地区。关键是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否按照标准进行抗震设防。对尚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项目,应当重新组织地震安全性评价程序,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抗震设防的工程进行加固,以消除灾害。

3.5 建立工程抗震设防管理信息化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手段已不能满足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需要。地震管理部门、建筑工程部门和建筑企业主体的三方联合,迫切需要加快建设项目抗震设防信息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建立和完善施工现场数据库,逐步实现施工现场管理和监测的现代化,减少施工方对工程抗震性能的降低。现代抗震设防管理和功能监理可以通过工程抗震管理信息系统来进行,从而保证建筑物抗震系数的真实性。

3.6 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对于做好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十分关键。只有大力推广防震减灾知识,才能使公众面对灾难,不处于危险之中,有效地避免地震,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1)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宣传,增强防震减灾意识,落实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工作的法律法规;努力赢得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建设项目防震减灾工作的关键。(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建筑工程师的各种培训工作,探索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消除地震设防的盲点和认识误区。

4 结束语

总之,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工程本身抗震质量,还需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执法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为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做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使得我们的工程抗震性能不断的进步和提高,进而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防震减灾抗震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关于房建结构抗震设计的思考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古建抗震有绝招
家庭防震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