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我”在”大我”中的提升与完善

2018-08-15 02:51上海一考生
美文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修女论点集体

上海一考生

人类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而周遭的环境又是由众多人组成的大社会,我们不可能只着眼于自身需要。在马斯洛对于需求的划分中,生理安全需求之上便是社会需求,最后延伸到自我超越。所以说,为己和为人是不可分割的,我们都渴望被人需要来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主要还是取决于我们自我心理上的认知。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小我”,我们才会在“大我”中得到提升和完善,成就丰满的人生。

从自身而言,被需要的感觉可以更好地促进集体的发展。个人为班级尽职尽责,花费了时间精力,但一想到为班集体做出了贡献,个人有被班级需要的感觉,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为公司加班熬夜,舍弃了休闲娱乐,但为项目进展做出贡献,个人有为公司集体服务的感觉,从而公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从社会而言,被需要的意愿帮助了他人的困境,也提升了自我的道德境界。我们可能会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然而最大的贫穷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我们渴望被关爱,但同时也要学会关爱他人。电影特蕾莎修女中,修女秉持着对上帝的信仰与奉献,发扬人性之善的光辉,超越国界,照顾数以百万贫困苦难的灾民,给他们带来了希望和关心。而在汶川大地震等灾难发生时,我们总是第一时间给予灾区援手,无论是物资支援还是善款筹集,都是为了满足受难者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被需要的一种体现。为他人服务的精神其实暗含了被需要的道德准则,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我们的人格。

从文化上而言,孔子讲求君子成“仁”,仁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而可以一言而终身行之者的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见自身的完善并不足够,我们需要去完善他人,这也是一种被需要的体现。

但我们很可惜地看到社会上出现的一己之私的情况,有的自我到近乎自恋的“小时代”。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甚至赶超利他主義,这无疑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腐蚀,也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隔。

我们现在常说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我想,这依赖于不要将自我的利益进行到最大化,将他人或者说是群体的利益也考虑在内,适当地做出一定的让步,以实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走出狭隘的自我,去拥抱身边的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在大我中,成为被需要的小我,来实现自我人生的提升与完善。

【点评】

1.开门见山,论点凸显。所拟的文题既紧密扣合材料,又以此亮明了阐述的中心论点,并且简析了“小我”与“大我”之间的相互递进的关系,为后文树立了靶子,做好了铺垫。

2.层次递进,深入说理。文章从个人、集体、社会和道德等不同层面,分别论证了需要与被需要,以及应如何处理和对待“小我”与“大我” 的问题,逐层深入,是道理得以深刻地阐述。

3.对立统一,言之成理。作者能够站在辩证的立场与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与建议,读后,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大受裨益。

猜你喜欢
修女论点集体
愿望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警犬集体过生日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修女错过教皇祝福电话
集体逃学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爱具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