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问题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2018-08-15 10:12潘焱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提高

潘焱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围绕“问题”这一核心内容,在新课标中结合解决问题的需求,提出两方面的能力要求,其一是增强能力,其二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看,解决好问题的重要前提是能够分析问题,这既需要数学知识的积累,还需要一定阅读能力的支撑。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大多忽视这一环节,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差,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关键词:问题数学;提高;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07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43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既包括数学做题、解题的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和关键。

一、关注数学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从学生智力发展的研究结果来看,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于数学语言特别是数学术语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数学能力,是学生接受数学能力非常重要的因素。具体来说,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学习困难和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障碍是因对数学语言的不敏感导致无法消化和吸收知识,从而逐渐在数学学习中形成了问题和障碍。这充分说明,要想学好数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训练,才能为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学会观察的方法

学会有序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观察的方法并进行训练,可以先整体后部分,也可以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还可以从上到下或先观察同类事物等。对于图文结合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采取先文后图或先整体观察后再分别观察图文等方法。

(二)看懂图、符号等的含义

数学图形、符号具有一定的抽象度,其表达也是多样的,比如表格、关系式、图像等。对于符号的理解应将其转化为我们所熟悉的生活语言,抓住其数学本质予以解读和表征。

(三)渗透阅读的方法,加强阅读指导

數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真正理解。数学有其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因此,要使学生不再感到数学难学,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首先,渗透阅读方法,让学生养成阅读分析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先粗读,即领略大意,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接着找出关键的词句 (重要信息)及隐藏的信息,分析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最后再读,选择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次,在读题时应关注以下问题:信息比较分散时,应指导学生关注题中各部分信息;信息较多时,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信息摘录、相关连线、分类列表);信息比较抽象时,有意识地把信息直观化。

(四)采取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读懂题意

1.模拟操作。有些数学问题学生很难理解,例如:一上“逆向求和”课,学生见到“还剩”就认为是减法,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操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题意。

2.边读题边记录,抽象出问题的骨架。

3.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问题。数无形式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修订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注意利用不同的直观手段,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把抽象的数学语言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

4.明确数学问题的结构。让学生明确数学问题的构成,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相关问题构成一个简单数学问题。

二、培养学生有序完整表达题意的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完整有序表达题意的习惯。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题意,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

三、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重视运算意义教学

学生解决问题失败通常是数量关系不清,确切地说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分析数量关系”模型识别不清。该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四则运算意义的建构初期,所以应该重视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教师要重视运算意义的教学,加、减、乘、除是核心概念,要让学生积累原型,明确在什么时候用加、减、乘、除运算。

例如:

加法: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求一共即总数。部分+部分=整体

减法:从一个数量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整体-已知部分=要求部分

教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会提具体含义,建议在解决问题时追问“为什么用加法解答”渗透加法含义。具体操作时还要通过让学生算说出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写出数量关系,深化加法意义。

例如:

列式 4+2=6 问:为什么用加法解答?

答:求的是左边4只兔子和右边2只兔子合(合并)起来一共有几只兔子, 所以用加法计算。

问:说说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答:左边4只兔子+右边2只兔子=一共6只兔子

四、关注各环节问题的提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环节的问题大多是:“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儿知道的?”“完整说出解决的问题。”“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信息?”“有几个词特别重要,你发现了吗?”“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它表示的意思是什么? ”

分析与解答环节可提出问题:“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方式表示出来,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你为什么选择加法解决这个问题?”

反思环节可提出问题:“在开始解决问题前,你确实理解问题了吗?”通过这些问题帮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积累分析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是一项充满智慧的艺术,要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落实。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既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分析、解题能力,更要关注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形成有效的交流,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数学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学桃.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4(12).

[2] 毕玉莲.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6(3).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提高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