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2018-08-15 02:54张颖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币值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张颖

摘要:对于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论述本文以法律制定、法律解释、法律实施为框架。首先,货币政策法定目标应达到目标透明度要求;其次,现行法律规定的货币政策法定目标存在单一性目标和双重目标的理论争议;笔者认为应以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性目标,双重性目标的内部矛盾蕴含通货膨胀的危险,经济增长的长期性也使其不宜作为最终性目标。最后,为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独立性应得到增强。

关键词:目标透明度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央行独立性

1.引言

《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了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该法定目标是货币政策目标中的最终目标,即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出发点,也体现了中央银行的职能。本文将以该条款为中心,以法律制定、法律解释、法律实施为框架,结合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论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2.法律制定:货币政策法定目标应符合目标透明度

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需要符合目标透明度,即指政策目标明确、公开,多个目标冲突下的优先顺序以及量化标准应明确,外在表现为公众能够知道政策目标,反映目标、方针的明确性。从本质上看,中央银行透明度对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形成强力保障,从另一方面说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要求也加强了中央银行的透明度建设。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制度框架并没有明确列入具体法律,如币值稳定等关键制度也未升格为宪法规范。中国人民银行配合国务院颁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的实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政务公开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我国现行法定目标涉及不同要素即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但是该类规范性文件中均未涉及最终目标的优先顺序及权衡依据,既没有规定最终目标的质的目标,也没有量化目标。总的来说,中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缺乏透明度和随意性。

3.法律解释: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理论争议

从法律解释的角度来说,在何时一条法律规则是清晰的?下列主张将导向一个很明显的哲学问题,即:当一个观念毫无疑问且清晰并明显时,或者当一句话符合其所表达的思想并排除其它理解时,就达到了这一点。对于现行法第三条的规定,一个并字引起了适用歧义,我国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应该是以币值稳定、经济增长作为双重目标,还是以币值稳定与抑或是经济增长作为单一目标,学界存在不同争论,由此也反映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不具有清晰且明显性。

3.1以币值稳定为单一目标

物价稳定是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如果币值不稳,则无法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并且只有以物价稳定为前提的经济增长才得以持续稳定发展,是为没有物价上涨水分的经济增长。因此,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来看,货币政策都应该坚持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

3.2以经济增长为单一目标

经济增长论主张在现阶段的国情,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具有目标优先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运用应以经济增长为目标,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价格最终会稳定下来。因物价上涨难以控制,货币政策眼于经济增长将更有效率,为基础工业积累资金,增加供给,从而限制通货膨胀率。

3.3双重目标论

双重目标将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合并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据以何种目标为首要优先性目标,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是经济增长的手段和必要条件,经济增长是币值稳定的目的,因此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第二种观点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在发展中寻求稳定。第三种观点认为央行应审时度势,兼顾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随时调整工作重心和具体措施。

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宜采币值稳定论

4.1 币值稳定应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法定目标

笔者认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采币值稳定论单一目标。首先,根据体系解释的方法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条文之间应互相印证,该条所提出金融稳定是央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为将币值稳定论作为单一法定目标的论据。其次,从比较法角度的分析,货币政策的目标均采单一目标论。《新西兰联邦储备法》以维护总体物价水平的稳定为其货币政策目标。日本银行主张推行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的单一目标制,它认为物价稳定是国家整体经济活动平稳有序运行的基础与保障,无论对于哪个国家来说,物价的剧烈变动都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双重目标的内部矛盾蕴含通货膨胀的危险

币值稳定,是指貨币的价值的稳定,货币的价值实际上是指货币的购买力,因此稳定币值与稳定物价几乎是同义词。币值不可能保持不变,关键是通货膨胀率应稳定在一定的限度内,即达到物价稳定的目标。

经济增长,理论上有两种观点:第一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第二是指一国生产实际商品和劳务的能力的增加。前一种观点注重数量上的增加,后一种观点注重能力的提高。如果从更深层次讨论,经济增长可以表现为一国生产内部长远生活所需要商品与劳务潜在生产力的扩大,它取决于国家的资源禀赋、实质资本累计的数量与质量、人力资本累计、技术水准的提升以及制度环境改善等,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概念。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同向性。物价稳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并促进其增长;经济增长是价格稳定的物质基础,如果经济增长是来自于新生产要素的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会降低,物价可能趋于稳定。然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物价的上涨,尤其是在短期内。增加货币发行量会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伴随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当减少货币量,抑制消费需求同样不利于经济发展。现行法定目标所含的“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要素具有内在矛盾性,扩大了中央银行行使货币职能的随意性,也为政府通过通货膨胀实现其短期目标提供便利,这种双重目标的不确定性蕴含了令人担忧的通货膨胀风险,而这些风险最终由力量微弱的大众分担。

4.3 经济增长不宜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如果以长期的经济增长为货币增长目标,经济潜在生产能力持续被透支,这对经济发展不利,并不能保证金融秩序的长期稳定发展。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若将经济增长直接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试图将长期目标在短期内快速实现,最终会吞下恶果,在实践中会用很长的时间愈合其经济发展缺口。

5.法律实施: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的有效实施以央行独立性为前提

随着依法治国步伐的逐渐迈进,法律实效问题应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将成为研究的根据。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较弱,表现在决策、组织、人事、经济等各方面。我国央行没有对重大的货币政策的最终决策权,而国务院具有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领导权。其自身缺乏人事独立性,如行长由国务院总理提名,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国家主席具有任免权。经济来源为财政拨款,中央银行缺乏可以独立使用的资金,缺乏经济独立性。

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是各国的共识。职能的性质通常会影响权责的大小,而央行承担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监管等职能,使其在权力享有和责任承担上都存在更大风险。如果央行不能独立于政府,则各级政府政策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及具体操作会产生控制性影响,使使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完全成为经济增长的替代品,牺牲币值稳定去追求经济增长,而进入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困境。

结语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法定目标缺乏透明度,综合考量,我国应以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了该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实效,应以央行独立性为前提。

参考文献:

[1]马默.法律与解释[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

[2]韩栋.货币政策:“多目标”还是“单目标”——兼论通货膨胀目标制[J].生产力研究,2009(12):45-47.

[3]谢平.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01):1-10.

[4]赵海宽.货币政策目标应考虑修订[N].金融时报,2003-08-11.

[5]田心怡.日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币值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
从纸币到虚拟货币的转变将增强中央银行的力量
对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思考
理解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外汇储备变动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