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也应重视学生语言能力培养

2018-08-15 10:12韩晓英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意义

韩晓英

摘 要:语言能力是人的综合素养表现的一项重要因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也是数学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方面。现针对数学课堂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旨在为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能力训练指明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能力;意义;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7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回答的结果及书面表达的正确与否,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注重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逻辑性。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多用数学语言表达汲取知识的逻辑推理过程,将思考与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把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认识转化为形象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夯实学生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

(一)数学学科语言能力培养与语文学科的区别

语文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其中就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然而不同学科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描述的内容更形象、具体、生动、有条理,让人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及汉语语言的魅力。数学学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有层次,数学语言具有其特殊性,要准确符合逻辑,需要“说者”思维敏捷,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说的能力,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学生语言能力对数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促进

数学理论知识包括:概念、法则、公式等。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他们在理解、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一些数学法则及对公式的理解及运用上比较困难。所以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运用实物或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到生活中实践,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多分析思考,多交流。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要防止学生对一些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来。

(三)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促进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养成学生具有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其掌握数学概念及数量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分析、思考、推理,从而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并把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小学生思维过程的漏洞与不足。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说,有的教师只要学生说出结果、推理过程,不在意更不会纠正学生的表达是否完整,语序是否正确,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时先组织语言,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逻辑思维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说”的结果,也不能忽视学生“说”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课堂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课堂上创造语言训练的环境

语言表达能力强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说,让小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并说出来;把交流的空间留给学生,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钻研、探讨,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要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教师不能剥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说”中出现的语言瑕疵,并及时纠正。在“千克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以千克和克为计量单位的商品名称、重量、单位记录下来。让学生在课上汇报活动情况,讨论计量单位的运用是否合理,这样的教学安排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综合素养力。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

数学也需要读,数学阅读需要认真仔细,勤思多想。要培养学生多读会读的好习惯。从小培养学生多读题、会读题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会思考,多读几次抓住这道题的突破點,就能顺利解决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同时,组织数学语言模拟推理过程。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会读,要带着问题去读,而不是无目的地读,在读中思考、分析,抓住题目的重点。教学生会读题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有益,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会倾听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给学生说话的模式,是直接引导学生用好数学语言的一条捷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知不觉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尤其在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时,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的字不多,学生自己读题很困难,教师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读,要求学生说出:从题中提取到哪些信息?题中哪一部分是条件?你是如何想的?有的学生不知道,教师再范读,最后让学生多读几遍。既养成了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思维的能力。

(四)把语言表达训练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

教师让学生说操作过程,把大脑中不确定的、分散的、短暂的、不连贯的知识在“说”的过程中连接、选择,使其稳定、持久地保存在记忆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在“5的乘法口诀”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边动手边说:“一只小手5个手指,两只小手10 个手指,三只小手15个手指……”在学生说出结果时,让学生说操作具体步骤,要用数学语言描述“一只小手5个手指,就是1个5,所以乘法算式是1×5=5 口诀:一五得五……”学生在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同时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能力。

总之,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想内容表达的具体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把握语言培养时机,更要多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为学生更有效地学好数学知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梅婷.浅析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课堂表达能力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8(1).

[2] 夏延春.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探析[J].教育观察,2017,6(20).

[3] 魏中余.浅谈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三部曲”[J].考试与评价,2017(9).

[4] 金培国.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8).

猜你喜欢
语言能力培养策略意义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