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清过程明计算精

2018-08-15 10:12赵文学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赵文学

摘 要:文章针对中学数学和物理学习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中学数学和物理学习“三步曲”——“概念清,过程明,计算精”,并且总结了诸如“让学生当老师”“老师演示解题过程”“科学复习”“考前总结”等各种适合中学生数学、物理学习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学习方法;中学数学;中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2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76

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很多学生尚未对数学和物理的概念掌握准确,便一头扎进题海之中。每次考试后都会听到有学生抱怨,“这个题我会呀,只是……”还经常听到学生发牢骚:“老师上课讲的我都懂了,就是自己做题的时候不会,各种方法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现针对目前中学生数学、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广大学生有帮助。

一、规范学习过程

对于大多学生而言,数学和物理的学习可分为三步:概念清楚→过程明白→计算精确。

(一)概念清

俗話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但实际学习中有很大部分学生的“概念清”不达标,基础不牢,导致分析问题受阻。例如数学的实数、有理数、垂直平分线、二次函数、椭圆的性质、数列的性质等,又如物理的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关系、动量守恒和动能定量、电学实验的基本原理等,到底什么叫解方程?什么叫分解因式?什么叫楞次定律?什么叫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这些都要能说清楚。如果没有把概念理解清楚,没有把各种定理的应用条件理解清楚,做题过程必然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

(二)过程明

就是规范做题步骤和分析解题思路。如数学中解方程的规范步骤,如物理中电路分析、动力学分析的过程。尤其在每做完一道题后,要迅速扫一眼自己的过程思路是否清晰,每一步骤是否都有理论支撑。

例如2015高考北京卷的一道题目:“蹦极”运动中,长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绑在人身上,人从几十米高处跳下,将蹦极过程简化为人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从绳恰好伸直,到人第一次下降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绳对人的冲量始终向上,人的动量先增大后减小

B.绳对人的拉力始终做负功,人的动能一直减小

C.绳恰好伸直时,绳的弹性势能为零,人的动能最大

D.人在最低点时,绳对人的拉力等于人所受的重力

解析:如果我们对概念掌握良好,此题会迎刃而解。冲量等于力乘时间,绳对人的力一直向上,所以冲量向上;动量正比于速度,我们知道绳子恰好伸直不是最大速度,当拉力等于重力是才是最大速度,所以动量先增大再减小,故选A。

(三)计算精

最后就是计算了,提高计算精确程度要把握两点:第一,将结果带回题干验算;第二,集中注意力是克服计算马虎的一个可行方法。

二、让学生当老师

实践发现,要想快速巩固基础、提高成绩,一定要多让学生讲,拒绝满堂灌。首先,只有学生把自己的解题过程呈现出来,教师才能更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是概念混淆,还是方法不明,抑或是考虑不周。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对薄弱点进行针对性巩固和练习。其次,学生讲课比听课认真。有些学生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让学生多讲是集中其注意力的良方,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或停滞,教师及时予以讲解,有利于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的完善。通过多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对于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学生在课下自己练习的时候,不妨假定自己在给同学讲题,心里默念解题过程,对于集中注意力和培养解题思路颇有助益。

三、教师演示规范解题过程

教师把知识点讲给学生,学生也记住了,就好比医学院学生学会了医书上的知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学习各种疾病知识外,还要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只记住了医书的医生是做不了手术的,就像只记住了兵书的将军往往是“纸上谈兵”。因此,教师一定要把典型例题、典型方法的规范解题过程示范给学生,在一遍遍观摩后,学生才能领会“死知识”如何“活用”,再遇到相似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四、要格外重视复习

相对于预习,复习更加重要。复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科学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遗忘曲线”,认为先学习到的知识首先以很快的速度被遗忘,然后会缓慢下来;已经长时间记住的东西,则很难被彻底忘记。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遗忘曲线的规律进行复习,例如一个单元学习完成后,第二天及时总结,一周后再回顾一遍,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如此有规律地反复几次,相关概念、方法则可记忆得更加牢固。第二,要快速而有针对性地复习。有学生谈到,现在各科作业都很多,根本没有时间复习。试想,你专门记忆过全班同学的名字吗?开学第一天,谁也不认识,可每天都能见到,每天看几眼,过了两周就都记住了。因此,我建议快速复习,不要像刚学的时候那样按部就班,要“常复习”“快复习”。对于复习的内容,可归纳为“扫一眼”基础概念,“想一想”常用方法,“读一读”典型题目,“看一看”错题笔记。尤其注意典型题目和错题笔记,每次考试前把错题笔记浏览一遍,熟知自己的易错点,防止重复出错。

五、考前建议

考前除了翻阅错题笔记外,还有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建议:把每次月考、期中以及平时做的综合性试题妥善保管,尤其是出错较多、出现典型题目、能反映个人易错点的试题要更加重视。到了期末,找5-10套针对性试题进行综合分析:第一,分析常见考点,想想自己是否掌握;第二,总结错题,并延展开来,将错题的相关知识做全面回顾;第三,横向对比,将同一种题目的不同解答方法进行对比和掌握,学生由此在脑海中形成考前知识系统和题库,有助于理清思路、稳定心态和提高信心。

参考文献:

[1] 崔蔚.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昆明市2015年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试卷批阅随想[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6(Z1).

[2] 刘重育.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内蒙古教育,2009(18).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中学数学学习方法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基于Multisim仿真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中学物理教师的哲学使命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
基于OSG与3DMAX的中学物理实验仿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