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读书“三步曲”

2018-08-15 10:12曾国强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三步曲读书

曾国强

摘 要:素质教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是学生对阅读进行学习的关键阶段,因此,小学教师要积极尝试各种措施,使学生由“想读书”过渡到“要读书”再过渡到“必需读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读书“三步曲”;想读书;要读书;必需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78

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和破土而出的幼苗十分相似,换句话说,小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就犹如幼苗对甘露的渴望,只有大量汲取知识,才能茁壮成长。受年龄等因素制约,与初、高中生相比,小学生更加依赖教师,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将工作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迈入阅读世界的层面,从而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一、“想读书”

小学生所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导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读物,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对读书的兴趣,真正做到“想读书”。对小学阶段开展的阅读活动而言,师生间的沟通是关键,因此,在学生想读书的阶段,需要教师重点强调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阅读具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就是说,只有具备自主阅读能力的学生,才能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基于此,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为阅读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之外,对小学生而言,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读书”的想法,追根究底还是因为他们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激发阅读兴趣是保证小学生拥有足够内在动力的关键,而想要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对不同读物进行阅读的方式,保证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注意的部分主要是对引导技巧的掌握和应用,对学生所阅读读物具有基本了解,并提供与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相符的读物,避免由于读物内容过于深奥,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情况出现[1]。总的来说,对处于“想读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应当严格遵守“循序渐进”这一原则,保证学生阅读水平能够得到逐步提升。

二、“要讀书”

随着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增加,教师最初选定的读物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在阅读方面具有的需求,此时,学生也开始由最初的“想读书”向“要读书”阶段进行过渡,此时,教师应当对自身在阅读过程中具有的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通过鼓励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进行激发。学生在接触到读物信息的那一刻,阅读思维就已经处于活动的状态下,教师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激发阅读热情,使学生产生对读物进行深层阅读的欲望,还应当在适当的时机引导学生对读物内容及情感进行感受与体验,学生具有的阅读热情在这一过程中自然会逐渐显露出来。对教师而言,在面向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鼓励学生探究读物具有的深层含义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对读物内容进行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开发自身的阅读潜力,为今后阅读更深层次的读物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在阅读的同时记录自己的所看、所感,也是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使阅读具有的作用被最大化呈现出来的关键,因此,在学生认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视情况添加“阅读成长卡”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或兴趣对卡纸形状进行制作,每读一本读物,就制造一张阅读成长卡,该卡片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书名、主要人物、故事梗概、好句好段、阅读感悟等,将这些卡片进行叠加,就是学生在阅读道路上成长的轨迹[2]。如果想要达到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活动具有热情的目标,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读物的内容和特点,设计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并以阅读数量最多、阅读卡创意巧妙、读书笔记内容充实等为标准评选出相应的奖项,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评优,而是通过交流为学生提供互相监督、督促的平台,通过评价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作用,从而将阅读视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三、“必需读书”

这一阶段,学生对阅读已经具有了十分明确的目的,自然也就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完成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虽然在进入这一阶段后,阅读的范围逐渐缩小,但层次会随之加深。此时,学生开展的任意阅读活动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主观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完成的工作主要是对阅读平台进行拓展,由最初的课堂向网络进行延伸,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和谐、轻松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开展与阅读相关的良性竞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学生阅读能力,为今后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从家长的角度来说,无论是支持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是定期购买读物供孩子阅读,抑或是在家庭内部对阅读氛围进行营造都是很有必要的。对每个人而言,阅读的目的都是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快乐、更加健康,因此,作为教师,带领学生迈入阅读的世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所在,并找寻到开启阅读大门的“钥匙”,从不同的读物中感受世间万物,陶冶情操、启迪思想,无论是对今后的学习、工作还是生活而言,都是十分有益的。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在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在达到“必需读书”的境界前,都需要经过“想读书”和“要读书”这两个阶段,而小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技巧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应当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带领小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中,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和作用,从而主动选择符合自身需求的读物进行阅读。

参考文献:

[1] 吴华萍.改进小学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华少年,2016(26):47.

[2] 姜洪香.谈谈如何提高小学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51.

猜你喜欢
三步曲读书
我爱读书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创作童诗“三步曲”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