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助力高效化学课堂的尝试

2018-08-15 10:12张亚丽
学周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化学课堂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张亚丽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现代教学中要优化教育手段,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相融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让信息技术真正助力于化学课堂,助力于学生的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双向互动,紧密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课堂;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3-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3.091

近几年,随着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教改、构建高效化学课堂的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让我们认识到,教师只有在备课和教学中占据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呈现方式,才能使化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优化教育手段,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相融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实现化学课堂高效的广泛共识。我校早在十年前每间教室就安装了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建立了校园网、班班通,在此基础上,我们主要从让信息技术真正助力于化学课堂、助力于学生的学习这两方面对信息化教学的运作进行了浅显的初探。

一、让信息技术真正助力于化学课堂教学

在我校信息技术教学硬件完备的保障下,教师尝试着把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通过课件、微课等形式把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一)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我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模式改革的最初形式,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着眼于突出教学重点和解决教学难点,对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加以补充、扩展和强化,以最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对辅助教学极其实用。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历经了从单一到多样、从呆板到灵活的发展过程。

1.演示文稿。演示文稿(PowerPoint)是我们制作的最初的课件形式,PowerPoint样式至今仍是课件的主流,课件的母版。

2.Word文档或Excel表格。课件制作越来越实用、便捷:一个Word文档可以作为课件,一个Excel表格可以作为课件,或在Word文档、Excel表格中插入链接,教学时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跳转到其他音频、视频、图片等其他文件上。

(二)微课

根据“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在10分钟内”这一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学校在多媒体课件的基础上又继承和发展起来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即通过相对完整的、精致短小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同一年级的同一学科构建起微教学资源环境。“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选取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作为教学内容,主题突出、指向明确,或是一个难点突破、一个重点强调、一个学习策略等。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式的学习资源小环境。我校通常运用的微课类型有:①以讲解为主的微课: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画外音形式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等,这是我校教师最常使用的一种微课类型。②以演示为主的微课: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把实物或直观教具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

(三)翻转化学课堂

2015年,一种翻转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转化学课堂在冠县实验高中悄然兴起,备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认可,我校经过学习观摩和多方论证,决定在八年级尝试实践。于是,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教学视频或教学课件,让学生按自己的步调、节奏观看教学课件,学习课程内容,在課外完成“知识传授”,在化学课堂上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和巩固。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校对教学视频制作提出明确的要求:

1.教学视频必须短小精悍,长度必须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集中的时间范围内,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网络发布的每一段视频,要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的情况自我控制。

2.视频后必须配备检测题用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当学生看完教学安排的视频微课之后,教师应该了解一下学生的掌握程度,应该设计几个回归考点,回归教学目标的达标检测试题,让学生去做,检测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让信息技术真正助力于学生的学习

我校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地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地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让化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应用创设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汇的教学情境,为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更贴近文本,便于拓展思维,升华情感。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自在。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课件、微课作为辅助手段,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教学手段更加灵活。

参考文献:

[1] 蒋利斌.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教学参考,2011(26).

[2] 汤勤.小故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8).

[3] 张连凤.浅谈怎样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J].学周刊,2011(21).

[4] 胡克林.抑弊方能直行——第三只眼看现代教育技术[J].教育革新,2016(2).

[5] 陈双虎,雷玉兰.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与学校德育工作的整合[J].山西电教,2006(3).

[6] 王雪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开设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龙壁之城》探究体会[J].山西电教,2008(2).

猜你喜欢
化学课堂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