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应让学生“善于表达”

2018-08-15 10:50周跃春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观察方法细节描写表达

周跃春

【摘要】本文论述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善于表达”的方法:阅读课中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表达 读写结合 观察方法 细节描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054-04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根据课标的要求,我们要把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表达方法,并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语文实践。同时,习作课应有目的地教学写作技巧,如写生素描法和细节描写法等,让学生通过作文实践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善于表达。

一、阅读课中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读写结合

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是学生模仿习作的最好范本,教师应充分发挥课文对作文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进行语文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先生说过:“只在作文课上讲作文、写作文,每学期次数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在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很早就进行了“读写结合”的实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教师也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一)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阅读与写作全程结合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课应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虎门销烟》一课第二个教学目标是:从“撒、抛、倒”体会用词准确,从“叫哇、跳哇、响彻”体会表达具体。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思考:民夫销烟时做了什么动作?(板书:撒、抛、倒)都是往池子里倒东西,为什么不全部用“倒”,而是用不同的动词?通过品读,学生懂得了食盐是粉状的,所以用“撒”;鸦片比较重,所以用力“抛”,“抛”还表现了对鸦片的憎恶之情;生石灰有腐蚀性,不能直接接触,数量大,所以要直接“倒”下去。倒的物体不同,所以用的动词也不同,由此习得表达方法一:用词准确。为了引导学生表达时更具体,笔者展开教学:

师: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的心情如何呢?(生:激动)从哪些词看出老百姓激动?

(板书:叫哇、跳哇、响彻)

比较句子:(1)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十分激动。(2)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得跳哇,叫哇,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

师: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生:第二句。因为第二句写得具体生动。

师:第二句把什么写具体了?它是抓住了什么来写具体的?(生:动作、声音)我们还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等把句子写具体。(板书:表达具体)

(练说具体)老师宣布:“明天放假,大家自由活动。”同学们一听,高兴得 。

师(小结):我们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声音等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至此,学生已经通过阅读课文懂得写作时要“用词准确、表达具体”。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接着笔者让他们以“我站在林则徐雕像前”为题写一段话,这也是这节课的第三个教学目标。在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写一段话仍然是重点训练内容。这段话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回忆课文内容,请学生复述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要求用上板书中的几个词讲具体,这就用上了“表达具体”。然后,引导学生或从林则徐破除毒品的危害,解救了万千家庭,赞扬其功绩说起;或从古今军队、国力的对比抒发自己的感想,告慰林老先生说起;或从表明远离毒品的决心,学习先驱抵御外侮的精神说起……无论怎么说,都要让学生注意“用词准确、表达具体”,这一部分两者都要有体现。交流讲评时,也是让学生围绕“用词准确、表达具体”进行。整堂课中阅读课和习作课融为一体,在阅读中实践了习作,在习作中深化了对阅读课文的理解,实现两者的双赢。

(二)高屋建瓴,读写结合

我们教课文时,如果能从文章体裁的高度引导学生学习,有效地挖掘文本中的练笔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习作练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特级老师黄吉鸿执教的《一件运动衫》,高屋建瓴,读写结合,收效明显。开课读题后他先让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发现学生说得不够简洁、准确,就指导他们抓住人物、事件来说(这是让学生学会抓记叙文的要素概括主要内容)。接着,从“微型小说”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先介绍“小小说”的特点——情节巧妙、结局出人意料,从总体上把握了文章的表达特点。再接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令你意料之外的地方,至少找出三处,结尾除外”,找出来后用“竟然”把所有出人意料的地方连起来说(独立的阅读思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小说情节的巧妙,复述又让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法理解得更深刻)。然后,让学生划出写康威老先生“穷”的句子,思考:“为什么要强调康威老先生的‘穷?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联系全文,学生懂得了作者越突出康威老先生的“穷”,小说的结局就越感人,这样写最终是为了“感动人”。最后,黄老师让学生当一回“小小说作家”——给小说加上结尾,既要出人意料,又要感动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微型小说”的结局“出人意料”这一特点。这样教学,学生既“知”,又“行”,相信从此以后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将深深地刻在学生心中。

(三)趁热打铁,学完就写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讲的是名人富兰克林、谈迁等不怕挫折、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写得生动感人,学生学完之后也有很多想法。学完本单元之后,笔者就让學生写一篇读后感,促使学生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想,懂得“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二、教给学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人们通常认为“文无定法”“最大的技巧是无技巧”,认为好诗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文是自然而然从内心里流出来的,不需要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刻意的雕琢,所以写作是不需要教技巧的。笔者认为这是一大误区,好文确实是“情动而辞发”的结果,但还得“缀文”以记之呀!“缀文”难道没有技巧吗?画画要讲技法,弹琴要讲指法,作文怎么就不讲“写法”了呢?著名特级老师蒋军晶说:“跟很多艺术家崇尚‘无法一样,很多作家总是反感写作谈技巧,其实他们自己却经历过严格的写作训练。写文章某种程度上就是个技术活,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能否写好作文,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是否了解、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我始终觉得教‘写作技巧是写作教学上最能有所作为的地方。”他写的《作文九问》就是把近一百个写作小技巧教给大家,深受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喜爱。在许许多多的写作技巧中,最基础的技巧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是写生素描法和细节描写法,因为二者都以观察为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观察方法,才能写具体有序;只有掌握细节描写法,才能写得生动传神。

(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使描写具体有序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最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对物体进行“写生素描”,是写好作文的奠基石。笔者认为,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开始;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开始;学习写作,要从“写生素描”练起。所有的写生素描中,对景物植物的描写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教师应重点关注看图写话和景物的观察描写训练。三年级到五年级(六年级没有单纯的写景训练)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看图写话和写景的习作共有九次,每册习作训练的重点都不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笔者拟以其中的六次为例详细介绍。

先看三年级上册。这一册训练重点是:观察有序,表达有条理,按照观察顺序有条理地写好一段话。第三单元是让学生给一幅图涂上颜色,再写一段话。图中的景物适合涂什么颜色,这需要学生联系平时的观察经验。写话则要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图画: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再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景物?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小树林里的树、草、花各是什么样的?穿过树林的小河又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請你把画面上的景物看全,然后用一段话按照观察的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尝试使用拟人句、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这次习作观察的对象是静止的画面,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不要遗漏。第四单元是让学生写一处秋天的景色。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例文,学习例文的观察顺序:先看整体(山坡上是草的世界),接着由上而下(写草的高矮、颜色),再从外到里(写草中的花、小动物)。考虑到学生刚开始学写作文,为了降低难度,可指导学生直接模仿例文练习写作。模仿对学生学习写作文的作用非常大。朱光潜先生说过:“我们不必唱高调轻视模仿,古今大艺术家,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不经过模仿阶段的。第一步模仿,可得规模法度,第二步才能集合诗家的长处,造成自家特有的风格。”为了便于指导,笔者选择让学生观察校园的秋景。学生可从整个校园看,也可选一处来观察。让学生先看整体,再由近到远或由远及近观察,抓住有特点的花草树木来观察;写的时候也是先整体后部分,写出景物特点;适当发挥想象,用拟人句、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条理肯定是很清楚的。掌握了这种观察方法和写作手法后,再让学生自由观察一处秋景,他们就能抓住大自然中体现秋天特征的景物来写了。

三年级下册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在观察有序、表达有条理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联想、想象或感受,巩固写一段话的训练,尝试分段表达。本册第一单元就让我们看多幅图写话,先回忆上学期观察多幅图的方法,按顺序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图上都画有什么;再想各幅图中的人和物有什么关系,几幅图合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心理)。具体写的时候,一幅图一段话,每段话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可以让学生选一两幅重点写。第三单元写“我的发现”,可写动植物,可写自然现象,也可写身边的变化,选材比较自由。为了与上册的写景训练衔接,笔者仍选择让学生继续观察景物,让学生到校园里观察花草树木,看看春天到了它们有什么变化,正好与上期写校园的秋天形成对比。一旦学生选好特点鲜明的树或花来描写,笔者就会让学生拿着笔和笔记本到校园里边看边写,写完一种再写另一种,同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让学生写的时候用一两句话写一写自己的感想,用上一些写春景的成语,继续巩固比喻句、拟人句的使用。

四年级下册“习作五”是让学生写身边的植物。与三年级写景作文相比,观察范围缩小,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增加了,要求学生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脑子想,多问为什么,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在引导学生观察前,笔者先教学生唱《观察歌》:“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对于不了解的地方,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采访写出研究过程。然后,让学生到校园选定观察的植物,边唱《观察歌》边近距离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实,了解用途,记下来,选一两方面重点观察。比如,我们校园的榕树,叶子和根就很有特点。笔者让学生观察榕树叶子的形状、颜色,新叶子和老叶子是否相同,千千万万的叶子合起来像什么,树枝上长出来的一条条像胡须一样的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地下的根又是什么样的,怎么长的。对于不懂的地方,笔者要求学生过后查找资料弄明白。本册开始注重篇章结构的训练,开头写所观察植物的位置、名称、总印象,中间按观察的先后顺序着重抓两三个部分的特点进行描写,用上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具体、写生动,把研究的过程也写出来。

五年级上册“习作三”是让学生写秋天的树叶,观察范围进一步缩小,相当于一个“点”。学生要想写好习作,观察时除了有顺序外,必须更仔细,动用“五识”来观察,不仅要写出秋叶的静态美,还要写出它们的动态美,使作文以完整的篇章展示。仍然以校园的树木作为观察对象,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先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秋天到了,校园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用上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进行描写;再看哪些叶子的变化明显,亲自到树下面去捡叶子回来仔细观察。每种树叶的形状,叶柄、叶脉的样子,落下来的树叶与还在树上的树叶的颜色对比,闻一闻它们的味道,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听一听它们的声音,写出树叶飘落时的动态美。写的时候要求学生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手法,结尾写上自己的感悟。学生写感悟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入古人写秋叶的诗句,如王勃的“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感受其色彩与飞舞之姿;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感受其色彩之艳丽;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感受其凄凉与壮美。这样,学生可根据需要选用古诗入文,从落叶中感悟人生。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一以贯之的是“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渐进的是从面到点,从粗放到细致,由段落到篇章,由静态描写到动静结合,由客观描写到加入个人想象感悟。因为训练有序,目的明确,学生能把看到的景物用文字描绘出来,为以后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造体验机会,教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

笔者经常会听到语文教师们感慨:“为什么三年级学生写人是这样写,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还是这样写,学生的作文一点都没有进步,一点儿也不具体生动呢?”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于细节描写没有写好。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作家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读性。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那么,什么时候教细节描写呢?笔者认为应该在四年级。四年级下学期正处于整个小学作文训练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往前,主要是段的训练;往后,主要是布局谋篇的综合训练。小学第三学段的习作訓练中写人叙事是重点,此时写人不仅是写外貌,而是以具体事例写人。怎样写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你肯定会说:写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呀。可见,要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传神就得靠细节,所以在这个过渡时期教师要教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方法之后在五六年级能运用到作文实践中。为了让学生对这一写作技巧有深刻的体会,笔者根据“习作七”《记一次体验活动》的要求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当盲人小画家”的体验活动,先让他们用红领巾蒙上眼睛;然后在一张白纸中间画一棵绿色的大树,涂上绿颜色;接着在树的右上角画上一轮红日,并涂满红色;最后,在树底下画两朵黄色的小花,让他们感受盲人判断方位的困难,选择彩笔的艰难,无法看到美景的遗憾。画完后,让学生想象自己的画是什么样子的,再摘下红领巾看看真实的画是什么样子,由此感受到盲人生活的不易。可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这次体验活动写得具体生动呢?笔者决定引导学生分成两步写:第一步,体验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用十分钟把活动的经过写下来。这一次多数同学只是把过程写出来了,写得不够具体生动。第二步,教师用课件出示什么叫人物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人物细微的表情、语言、动作和心理变化,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从而让学生明白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然后,让学生读《背影》等名篇中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的句段。学生直观感受到了细节描写的巨大感染力,有了写的冲动。这时,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体验活动归纳细节描写的方法:1.慢镜头回放。闭上眼睛回想:刚才的每一步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2.定格画面,放大特写。哪一步最难做,什么地方感受最深刻?让镜头停留在那一刻,对那时的动作、心理进行细致描写。3.准确描写。用恰当的动词、形容词、象声词,比喻、拟人等准确描写。最后,笔者让学生把这一方法迁移运用到刚才的体验活动中,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次习作,学生学习了细节描写的方法,部分学生用得较好。之后的作文课,笔者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并在作文教学中有意引导他们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争取达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的效果。

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把语言训练放在首位,引导学生领悟并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习作课结合习作内容教给学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蒋军晶语)的写作技巧,并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就能使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心声。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观察方法细节描写表达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感悟传统 心存真挚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宗教音乐中人文主义精神的展现与表达研究
开启学生观察之门的策略
科学观察方法的指导策略
运用细节描写 点亮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