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隶书用笔四要

2018-08-16 07:17陈学光
中国篆刻 2018年8期
关键词:收笔硬笔硬笔书法

陈学光

1981年生,江苏南通人,民进会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专业。“隶风兄弟连”成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委员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南通市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南通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品获奖入展:

第二届中日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第三届“笔墨先锋”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金奖

第四届“品翰堂”全国硬笔书法公开赛银奖

四川省川茶文化硬笔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全国第二届中青年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硬笔书法册页作品展

第三届全国硬笔书法家“十杰百强”作品展

全国第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

论文获第四届中国钢笔书法书法理论研讨会二等奖

论文在全国第一、二、三届硬笔书法家作品展览中入选

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娴熟地掌握硬笔隶书用笔要领,写出各种理想的笔画,这是写好隶书的关键。

一、起笔和收笔

元代书法家李溥光说:“一笔之法,妙在起止,起止得宜,则画无不美。”也有人说“两端是法”,这个书法那个书体,写得像不像,合不合法度,首先要看两端。汉碑一碑一体,莫有同者,其笔画形态的差异,很大程度上由起笔和收笔所左右。

硬笔隶书起笔的基本方法是逆入。如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其他笔画的用笔也大抵如此。逆入写出来的笔画强劲,锋芒又不外露,骨力内含。硬笔隶书收笔的基本笔法是截收和出锋。如写横画时,笔锋向右行至尽处,略停即上提笔,使笔画末端浑厚饱满。写波画、竖弯钩、卧钩、捺等含有尖锐笔画的尾部可顺势出锋。当然,出锋的笔画也可以写成截收的笔法,显得含蓄内敛。

无论硬笔隶书的起笔和收笔处,书写动作都要果断爽利,简练自然,务必避免一切多余的动作。

二、提笔和按笔

隶书由篆书演变而来,早期的隶书承袭篆书的用笔,提按不明显,笔画粗细变化不大。如《三老讳字忌日刻石》《五凤刻石》《莱子侯刻石》。东汉鼎盛期的隶书,如《石门颂》《乙瑛碑》《礼器碑》《衡方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碑刻隶书,笔画粗细起伏很大,提按特别明显。

为了表现硬笔隶书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实际临写时,要注意粗细的变化。凡是笔画轻细处要提笔,细处显得轻盈;凡是笔画粗重处都是按笔所为,粗处显得厚重。其实,实际书写时节奏的快慢也能表现出粗细变化。

三、圆笔和方笔

圆笔和方笔是用笔的重要内容。《礼器碑》方圆兼备,堪为典范。通常的情况是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结合,主次有别。《张迁碑》是方笔的典型,但是,并不全是方笔,只能说方笔占了主导,之外还有大量的圆笔。《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以圆笔为主,少有方笔,而介于方圆之间的笔画相当多。有些碑刻作品,其方笔与刀刻关系极大,不必刻意去模仿。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需刻意追求哪一笔一定用圆,哪一笔一定要方,一任自然,不要刻意造作。

四、疾笔和涩笔

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说:“书有二法,一曰疾,二曰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行笔过快,笔画势必滑而不实;行笔过慢,笔画就会呆板无神。疾笔与涩笔有机结合起来,手下的笔画才能既爽利又浑厚,呈现出苍劲潇洒的艺术效果。

笔法是表现隶书线条特色美的基本手段,对于硬笔隶书的学习,一定要重视对其笔法特点的锤炼与内化。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複”应为“復”)

曹植《薤露》

《孟子》节录(“百裏奚”应为“百里奚”)

施耐庵《念奴娇·天南地北》节录

猜你喜欢
收笔硬笔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周玥函
楊雅然
第二讲 基本笔画写法
硬笔书法欣赏
安秀扬硬笔书法
收笔笔法势和收笔笔法分析研究
软硬兼施(二)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