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浪亭听沈三白的水磨调

2018-08-16 06:33丁云
现代苏州 2018年15期
关键词:沧浪亭逆旅芸娘

记者 丁云

若非刻意地精心筹划,谁能想到,1000年前苏舜钦始建的沧浪亭中,300年前的沈三白与陈芸会在此以600年的水磨调低吟浅唱他们那段若梦浮生?光阴的过客就此踏上一段逆旅。而我们竟也有幸亲见。

逆转时光的旅程

沧浪亭,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纵使苏州有这么多古典园林,但沧浪亭也绝对不相同,即便是不明就里的人,也能一眼明辨那环园的一泓清水是如此独特。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遭贬谪后,相中这里高爽静僻,野水萦洄,立马买下,取名“沧浪亭”,自此常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

这泓清水绕园而过,自西向东,流经园的一半,再绕园而出。水面扩大了园景空间。沿水傍岸贴着曲栏回廊,假山古树,山石嶙峋,后面还有山林隐现,仿佛后山还有绵延远去的余脉。那条复廊,将园内、园外的山与水,连在了一起。复廊东面尽头,一座三面临水的方亭建于水边石台上,取“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之意,所以叫观鱼处,又名濠上观。

300年前,沈三白与陈芸看上了这里,就近择居,写下《浮生六记》,以夫妇俩的生活描绘清代苏州充满情趣和雅致的苏式生活方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斯人已逝,故园仍在,要想踏上这趟逆旅,唯有搭乘戏剧。如果要选,此间只有那600年的水磨调能够横渡沧浪之水,营山环绕,夫妇俩在这园中亦步亦趋,谈笑间低吟浅唱,才是绝配。

昆曲、沧浪亭、《浮生六记》合到一起,首个浸入式戏曲剧目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就此诞生。

让观众参与场景

与传统的剧场式、厅堂式正襟危坐的观看方式不同,浸入式或称浸没式戏剧会打破观众和演员之间的间隔,让观众亲身参与到演出场景之中,甚至一定程度上参与到表演之中。

在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中,观众进入园林,就是进入一个复刻的沈复与芸娘的世界,在身着戏服的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随着剧情的推进跟着演员在园林中走走停停,剧情的发展与园林的亭轩廊窗紧密结合,观众在60分钟时间内充分感受昆曲之美、园林之美。

跟着斯人游历春盏、夏灯、秋兴、冬雪、春再,从面水轩到闻妙香堂,再至明道堂、沧浪亭,终于流玉石刻,是怎样的观赏心境?睹人、听曲、踱园,出门过了那座桥,只怕觉得像一晃虚梦?但也此生不忘。

沈复与芸娘“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至死不渝的爱情以及“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相依相守,是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的主线。全剧五折浓缩了诗文、绘画、街巷、流水、藕荷、石桥钩织的苏州市井生活的简约图景,将夫妇俩人文相恋、志趣相投、柴米相依的深情娓娓道来,在诗文唱酬、重情信诺、烹茶理水、裁花取势、挥毫品鉴等日常生活中,生动地呈现了苏州地方优良民风中固有的重文、惜爱、守仁、挚信的感人场景,为世人展开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风物画卷。

不仅仅是演出

本剧由曾写过京剧和黄梅戏《浮生六记》的著名青年编剧周眠经五年酝酿而成,江苏省苏州昆剧院著名小生演员、梅花奖得主周雪峰饰演沈复,国家一级演员、青春版《牡丹亭》中春香扮演者沈国芳饰演芸娘,来自台湾地区的著名戏剧影视人刘亮佐任导演、苏州昆剧院吕福海任执行导演、曾成功制作中英合作版《邯郸梦》的雩剧坊创始人萧雁任制作人。

在创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南曲的曲牌填词,得到了汪世瑜、张继青等昆曲大师的精心指点,并与多位知名文化学者、民俗专家就相关内容反复推敲,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再加工、再提高,求真求趣求雅,力求在新剧中再现和彰显姑苏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浮生六记》自1936年经林语堂先生英译后,轰动欧美文坛,被视为阐述东方文化的权威著作。制作人萧雁表示,这部戏不仅是一个演出,更欲将以“浮生六记”为IP,通过在苏州园林中展开浸入式的表演,融合文创和旅游产品,使演出成为呈现精致典雅“苏式生活”的一站式观赏方案。提倡环保理念的“简朴之美”系列以及与艺术家推出联名款的“生活的艺术”系列会成为未来“浮生六记”文创的两大方向。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于2018年8月17日七夕中国情人节试演首场。

猜你喜欢
沧浪亭逆旅芸娘
沧浪亭
夕阳西沉
登鸡公山抒怀
寻幽沧浪亭
我敢
浮生若此
生命的“逆旅”:当父母老成我们的孩子
我的时间“逆旅”,带着爸妈去上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白一名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