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坊平台的课程体系改革

2018-08-16 20:33黄侃
艺海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黄侃

〔摘 要〕基于工作坊平台的课程体系,开放、灵活,一方面能够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在较短时间内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消化行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项目“角色”,共同进行知识的探索、研究和传播,共同分享成果和经验。

〔关键词〕工作坊平台;课程体系;能力层级

在新的商业时代,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转型升级,急需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企业渴求的产品设计人才,是在专业平台上接受了深入训练、能准确把握产业创新特点的“专才”,这些变化要求设计院校必须根据所在地产业结构的特点及学校规模等自身资源条件进行整合重构,以精准的专业定位、全面的专业训练提升学生的从业素质,满足产业转型对人才的升级需求。

一、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

产品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必须基于地域性企业需求的转型升级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变换人才观和教学理念,强调专业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能力层级为指导的模块化人才培养体系,重素质、强能力,以实践优先,并建设跨文化、跨学科、跨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团队,进行知识创造、技能学习、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缩小大学与社会之间对接的缝隙。

现代设计教育与社会市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包豪斯教学体系的建立就奠定了基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实施与贯彻,并取得明显的效果。美国的哥伦布美术与设计学院强调培养心灵、激发创造力和个人潜力、拓展视野、解决具体问题和各种可能性,在这一方针指导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日本千叶大学同样以培养观察、理解、判断、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灵活性为办学目标,效率非常明显。

借鉴发达国家艺术设计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实践中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重点

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有明确的能力层级目标,并且有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建立一个新型的平台来实施人才教育,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深度方向上,要不断加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应用技术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之间的零距离对接;二是在广阔的发展方向上,应扩大跨专业知识,以适应就业的融合;三、在课程设置中,应进行动态灵活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

三、基于工作坊平台的课程体系改革

工作坊平台力求整合高校、学生、企业、社会资源,推进在校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依托工作坊平台,根据能力层级来对课程体系进行划分。一级能力分为四个指标(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1、科学基础及工业设计专业知识;2、工业设计专业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3、团队工作与交流能力;4、设计对社会的影响。二级能力水平是根据一级能力深化的,具体体现在设计方法和设计人员的个体素质上。三级指标深入到课程中,定位每一门课的培养目标,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培养目标相互联系,形成紧密联系的课程群。这是建立在促进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课程建设上的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由简单实践转向应用研究。基于工作坊平台的课程体系改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一)以高校为依托,凭借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和科研能力优势,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践基地。人才培养也由原来的目标导向模式转变为实践探索模式。教师引项目入课堂,进行命题引导,并在实践中注入自己的研究经验和应用研究。整合不同专业的教师,一线的设计师、工程师或者项目管理者形成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引入前沿教学理念和学术资源,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主动完善知识结构。

(二)平台充分发挥与市场对接的优势,提供更接近市场需求的培训、展示、交易、投资、咨询等帮助和服务。平台可以为每一个学生实现有计划的引导体验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践教学与市场接轨的程度。研究设计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进入市场,为学生提供从概念评价到现实生产、管理、研究、开发的全面支持和服务。

(三)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和更新市场的趋势、需求等信息,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合作。各专业、学科之间是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例如,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与创作可通过跨学科的工作坊平台进行讲演和展示,并可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在平台上协作进行市场推广或营销。这样,通过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跨学科的合作,将极大地促进实践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改革,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促长的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和环境。

四、基于工作坊平台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通过工作坊与外界的联系,提供关联社会的平台,服务社会需求,探索现代实践教学体系。基于探索开放性、灵活性、实验性的生长型办学模式,对工作坊平台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进行一些探讨。

(一)依托信息技术,根据能力层级体系,建设课程群,深化学生评价体系

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结合课程制和课题制,围绕涵盖四年学制的工作坊平台,形成可选择的阶段性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突出系列创新设计课程:设计创新意识——调查分析手段——经济营销运作——综合设计管理培训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建立相对稳定、合乎现实情况的能力层级目标体系。从不同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课程群,灵活搭配课程指导老师团队。做到基础课目标明确,专业课能学以致用,方向课通过不同课程的衔接组合,能让学生根据具体的产品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停留于简单的造型设计。在教学中把重点讲授、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做出模型,并针对方案制作发言稿、辩论稿和版面设计,组织主题发言、评论发言、定期讲座等研讨会。

3.依据能力层级开展课前协调、课中配合、课后评价活动,对学生、老师进行课程的综合评价、量化评价。最后,引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紧贴经济发展需求,使人才培育动态化、时效性。

(二)学科交叉融合,多种平台支撑,形成师生共同开发的课程模式

1.强调专业课程与跨学科课程融合、校际课程与企业项目交叉融合、课程外与课程内融合、在线与离线教育融合,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推进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开展模块课程的教学指导。

2.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一边讲、一边学的教学模式,師生一起参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人才培养总体方针的指引下,优化课程实施方案,强调其实效性。

结 语

基于工作坊平台,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创新型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使课程体系与时俱进,与市场紧密结合。这种开放的、灵活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能够针对行业发展趋势在较短时间内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消化行业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面,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项目“角色”,共同进行知识的探索、研究和传播,共同分享成果和经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包括课程结构、内容、教学方法、训练方式及课程评价在内的课程体系,以毕业设计及毕业生就业验证教学效果,带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创新。

(责任编辑:尹雨)

参考文献:

[1]诸迪. 一个学院的响应——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的设计教育模式探索[J].美术学报,2012,(05)

[2]许砚梅.浅论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创新思维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3]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4]张旗.台湾地区科技类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启示——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C].国际会议.2010,(09)

【基金项目:2014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产品设计专业SGS校内外联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GDJG2014125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