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而不见与眼无关

2018-08-18 01:07格非
快乐语文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贬义词礼记格非

文/格非

有人这样说:“我们视而不见你们的生产过程,怎么能放心吃呢?”这个人说的话有没有毛病呢?显然,他把“视而不见”理解为“看不见”了。

何为“视而不见”呢?该词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从字面上理解,它说的是眼睛看见了,却当作什么也没有看见。因此,它绝对不是“看不见”,而是“装作看不见”。唐代韩愈的《明水赋》写道:“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挹之则盈,方同功于造化。”这里,韩愈化用了《老子》第十四章中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一句,其意也和《礼记》说的一样。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看到的事物漠不关心、毫不重视。现代作家老舍在《新文艺工作者对戏曲改进的一些意见》中就说:“大家也并没有去深究此中的原因,只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一任旧戏曲自生自灭,随它去吧。”

看见了却说看不见,其实是人心在作怪。因此,视而不见的背后,与眼睛的有无或视力的好坏关系不大,体现的是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在当下的语境中,该成语也可以用在盲人身上,表示他们对人对事持有的态度。因此,有人设计了一个以“视而不见”为谜底的谜语——“见心。(打一成语)”,巧妙地揭示了该成语的本质。

然而,我们不能据此说视而不见就是坏的,是贬义词。比如:老师认真地跟你介绍某幅名画,你却视而不见,这肯定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而别人求你办事,拎了很多礼品来,你却视而不见,予以拒绝,这便是你公正廉洁的反映。

猜你喜欢
贬义词礼记格非
《礼记》在经学史上的地位变迁及其当代价值
主持人语:吴义勤 陈培浩
半途而废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张老师犯得着这样“处心积虑”吗
文明
存心有天知
我就是我
卖萌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等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