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初燕云地区文人初探

2018-08-18 05:01杨乐婷
文教资料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人

杨乐婷

摘 要: 我国北方的燕云地区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五代至金时期更是屡次易主,促进了金初文人类型的多样化,而燕云文人又是金初文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由辽入金本属燕云的文人外,还有由宋入金且在燕云有长久生活经历的文人。这些活跃于燕云地区的文人对金代文学的发展有着肇始之功。

关键词: 燕云 文人 文人创作

“燕云”之称最早见于《宋史·地理志》:“今据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师,重帝都也,终之以燕、云,以其既得而旋失。”①燕云地区即“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今人杨树森认为十六州包括幽州(今北京)、顺州(今北京顺义)、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洲(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洲(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十六州中,幽州、蓟州、瀛洲、莫州、涿州、檀州及顺州共七州处于太行山北部的东南方,而云州、儒州、妫州等九州则坐落在太行山西北方。现普遍认为杨树森的说法仅是地理大概,并不单单指十六州的具体区域,9世纪—10世纪的“燕云十六州”的名称应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应包括今北京、天津、河北的部分地区及山西的北部地区。因其地势居高临下,燕云地区自古被视为军事重地,占有燕云不但能够扩大疆域,富强国力,还能够将其作为领土屏障,在战争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因此,易守难攻的燕云地区自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燕云地区在五代至宋辽金时期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迁。五代后晋始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主动寻求契丹的帮助,于938年将燕云地区割让给了契丹国,这也是燕云地区历史上首次离开中原版图。1123年,金攻辽大获全胜,随后将太行山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顺州、景州、蓟州归还于宋。1125年,金灭辽后以“张觉事变”为由对宋发动战争并于1126年挟宋徽宗、宋钦宗北上,北宋亡,燕云地区又悉数归于金朝。五代至金,战火连绵,政权反复更迭。燕云地区在这一时期首次离开中原版图,这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同样也对燕云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领土的变迁造就了金初文人入金方式的多样化:既有由辽直接入金的文人,又有由辽入宋、再由宋入金的文人,既有由宋直接入金的文人,还有本就属金在金登第的文人。这其中,与燕云密切相关的金初文人是由辽入金的文人及由宋入金但在燕云活动较久对燕云的文化发展产生影响的文人。

1.由辽入金

金初网罗了一大批由辽入金的文人,这些文人大多为金初的政治、文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代表人物有左企弓、刘彦宗、韩企先、韩昉。

左企弓字君材,蓟州(今天津蓟县)人,辽进士。《金史》载其家世“八世祖皓,后唐棣州刺史,以行军司马戍燕,辽取燕,使守蓟,因家焉”②,金军于1122年攻破燕时受降:“太祖驻跸燕京城南,左企弓等奉表降,太祖俾复旧职,皆受金牌”③,降金后对金廷忠心耿耿,金被宋索城时曾以诗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④刘彦宗字鲁开,大兴宛平人,金破燕时与左企弓等奉表降,关于刘彦宗的家世《金史》上记载:“远祖怦,唐卢龙节度使。石晋以幽、蓟入辽,刘氏六世仕辽,相继为宰相”⑤,降金后随完颜宗翰攻打北宋,为伐宋积极献策,功劳不小,仕金后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韩企先,燕京人,辽进士,祖先亦仕辽。韩企先在辽灭后亦仕金,为金朝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金世宗完颜雍评价他说“汉人宰相惟韩企先最贤”⑥,又说“丞相企先,本朝典章制度多出斯人之手……置功臣画像中,亦足以示劝后人”⑦,可见韩企先对金忠诚务实,为金朝典章、制度的建设立下了不小的功劳。金初燕云地区由辽入金的文人还有韩昉,韩昉字公美,燕京人,辽进士,累世通显。仕金后入翰林,多为金统治者做诏令文章,性仁厚,受金人赞赏。韩昉在金任职时,还为金培养、挑选了有才能的文人,《金史》记载韩昉在燕京时偶遇逃亡的年轻人胡砺,韩昉认为胡砺是可造之才将胡砺置于门下,而后果然将胡砺培养成了有用之才。

金初燕云地区入金的文人中还有一部分文人是由辽入宋后又由宋入金的,结合金攻辽后部分城池归宋、金南下攻宋的历史,便不难理解。代表人物有任熊祥、张斛及王枢,后两者有诗作流传,多表达对燕云故园的眷念。任熊祥字子仁,同样因祖辈随石晋北迁而为燕人,任职辽枢密院,史书载:“太祖平燕,以其地畀宋,熊祥至汴……金人取均、房州,熊祥归朝”⑧,可知任熊祥由辽入宋后又入金,入金后任熊祥与左企弓等相似,忠于职守。张斛字德容,渔阳(蓟州)人,辽被攻时南逃至宋,仕宋为武陵守,金重新占领燕云后被索北歸。由辽入宋又被索入金的张斛尤擅诗,有《东川春日》:

巴蜀三年客,江湖万里情。沧波何处尽,归棹几时行。

世態浮云变,春愁细草生。群山遮望眼,片月上高城⑨。

还有《沙边》:

晚雨涨平堤,沙边独涨藜。长风催雁北,众水避晚西。

楚客相逢少,吴天入望低。故园无路到,春草自萋萋⑩。

以及重回故乡时的《访香林老》:

风雨无时浪蹴天,南浮舟楫信多艰。半生梦破寒江月,万里春回故国山。

归客自伤青鬓改,高僧长共白云闲。诛茅藉我溪西地,未厌相从水石间{11}。

与老友在故地重逢时的《南京遇马丈朝美》:

浮云久与故山违,茅栋如存尚可依。行路相逢初似梦,旧游重到复疑非。

沧江万里悲南渡,白发几人能北归。二十年前河上月,尊前还共惜清晖{12}。

这四首诗意旨相似,传达了张斛客居宋地时思乡的忧愁及重回燕云故乡时的深切感慨。张斛四处飘零,因而常以“浮云”自喻。对张斛而言,虽然与宋人同为汉人,但是宋并不属于自己,辽时的燕云之地——蓟州才是故乡,客居在宋时他盼望着能像大雁一样北上,回到真正的故园。

王枢字子慎,良乡人,辽登科,初随郭药师降宋,后又随药师降金,官至翰林学士,人多称其笔法矫健。存诗仅《三河道中》:

十载归来对故山,山光依旧白云闲。不须更读元通偈,始信人间是梦间{13}。

此诗是王枢离开辽十余年后再次经过原为辽地的三河时的有感而发,这里的“三河”也就是今天冀北的三河,短短四句写出了重返燕云故园时的人生感慨。

以上由辽入金的文人都为汉人,籍贯都为燕云,左企弓、刘彦宗、韩企先、韩昉、任熊祥等都是祖辈在燕云被割让至辽后仕辽。这些文人在政治立场上随遇而安,虽祖先是宋人,但自己生在辽,虽生在辽但又是汉人,虽是汉人但对宋并没有归属感,因而自己政治上可以保持灵活,仕金未尝不可。由辽入金的文人在辽时为官恪尽职守,降金后同样兢兢业业,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由辽入金的文人并不拘泥于效忠故国的态度。尽管这些文人政治上保持灵活,但倘若他们离开了燕云故乡,思乡之情也是存在的,這在有过由辽入宋经历的文人作品中显而易见,比如王枢和张斛的作品,他们抒发的故国之思多怀念在辽时的生活。燕云是在938年被石敬塘割让给契丹的,起初生活在燕云的中原人,渴望着家园早日被收复。然而由于燕云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辽统治者很重视燕云的治理,一百多年间燕云已成为较为富足的区域,因此随着时间累积,后代们慢慢淡化了这种意识反而越来越认可辽的统治。

辽亡之后,其文化队伍大多为金人所有{14}。这些辽人多为燕云文人,入仕的重臣为金初典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做了不小的贡献,尽管其诗作文章流传不多且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地位不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金初文坛因为这些辽国文人的加入而具备了发展的基础。

2.由宋入金

金建国不久,由于本朝缺乏文化人才,因此迫切需要招致人才进行政治、典章的建设,他们既招致了战争中降金的文人,又扣留了诸多由宋入金的文人使者。宋人是金初文人中重要的一大类,他们既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其文学成就又为金代文学发展夯实了基础。由宋入金的文人既有坚决不仕金的如朱弁、洪皓,又有仕金的如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在燕云地区活动时间较久且诗文在北方影响较大的文人是朱弁。

朱弁字少章,宇文虚中之后出使金同样被扣留的文人,滞留云中(山西大同)十七年后方归宋,《宋史》与《中州集》中均有朱弁守节不屈,宁死也不肯仕金的记载。滞留燕云期间他创作丰富,且多流传于金。其作品表现出守节不移的精神,多抒发故国之思,代表作《春阴》: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15}。

此诗情景交融又暗含南北对比于其中,前两句用“黄沙”、“惨惨”、“阴风”、“暗”、“藏鸦”极力描绘北方的阴冷及天气的恶劣,后四句写自己的愁苦及衰老,“梦到家”三字点名了作者对南方故国的思念。诗作情绪哀怨凄苦,颇有杜诗沉郁之风。还有《客怀》:

兵气常时见,客怀何日开。形骸病自瘦,鬓发老相催。

已负秦庭哭,终期汉节回。风雷识意我,一雨洗氛埃{16}。

《客怀》依旧是诗人常有的沉郁哀怨的风格,其中“已负秦庭哭,终期汉节回”一联,连用申包胥及苏武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宋朝的忠诚。不止朱弁,滞留在金的宋臣都常用苏武自喻。除了诗以外,滞留燕云期间朱弁还著有《风月堂诗话》、《曲洧旧闻》等,《曲洧旧闻》多写北宋时的文人遗事,有补遗的价值。《风月堂诗话》在金的流传较为广泛,王若虚的《滹南诗话》就提及过此诗话。朱弁后辈朱熹在《奉使直秘阁朱公行状》中还提到朱弁滞留期间与金当地人常往来,名王贵人多遣子弟学于朱弁,这表明朱弁的文章在当时流传很广,金人甚重。因此,尽管朱弁未仕金,但因他在燕云地区滞留了十七年之久,加之笔力老道,在燕云颇有文名。朱弁滞留燕云时期长,期间创作丰富,促进了宋文化的传播及宋金文化的融合,其诗文创作及与金人的诗词往来对提高金代的文学水平是有较大意义的。

朱弁之后又有同样使金被扣留的洪皓,洪皓字光弼,不仕金,羁旅在金十四年后归宋,这十四年中,洪皓由太原至云中,后又滞留在冷山十年之久。尽管洪皓滞留在冷山的时间最久,燕云只是短居,但依旧对金初燕云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其子洪适在《盘州集》中曾说其父的作品大量被北人传抄诵读,甚至“欲刻版于燕”。宋人才济济,朱弁、洪皓算不上是南宋文才至高的文人,如朱弁归南后向朝廷献上自己的诗集却并无反响,但在金初,人们对由宋入金的文人的文章诗作却十分欣赏。他们作品的传播自然能够进一步推动文化的融合,提高金人的文学水平。

无论是由辽入金的燕云文人,还是由宋入金的在燕云有过并不短暂经历且在燕云产生过影响的文人朱弁和洪皓,他们都促进了辽金、宋金、辽宋文化的交融,对金初的文学发展都有奠基作用。

注释:

①[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2097.

②③⑤⑥⑦⑧[元]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723,1724,1769,1778,1778,2310.

④⑨⑩{11}{15}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1,8,8,10,103.

{12}{13}{16}[金]元好问,著.萧和陶,点校.中州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556,653.

{14}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

本文所论述的金初是指从完颜阿骨打建金到海陵王完颜亮迁都前,即(1115-1153年)的“上京时期”。

参考文献:

[1]元好问.中州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4]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李有堂.金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唐圭璋.全金元词[M].北京:中华书局,1979.

[7]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8]杨爱敏.仕金宋儒之心态与创作[D].保定:河北大学,2011.

[9]刘锋焘.关于金初词鉴赏的商榷[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6).

[10]胡传志.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文人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古代文人的雅号由来
北宋文人朋友圈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文人吃蛙
宋代文人爱睡觉
文人与石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文人之进退与百年昆曲之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