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去哪了

2018-08-18 02:39程建华
新青年 2018年8期
关键词:王进经略教头

程建华

读过《水浒》的看官,或许心下皆有个老大的疑问。

初,史进因意气相投,结交了少华山的朱武等强人,后因不慎走漏消息,引来华阴县官兵的围捕,继而火烧庄院,杀散官兵,随朱武上了少华山。可史进又不愿当强盗,遂离了少华山去寻师父王进,但路没少跑,银子没少花,却连王进的影子也没寻着,这却是为何?

原著中最后一次提到王进,是在第六回瓦罐寺外的赤松林里,史进对鲁智深说:“小弟亦便离了渭州,寻师父王进,直到延州,又寻不着。”至此,偌大一部千军万马风云变幻的经典名著,却再无王进的只字片语。看官们不竟要问:王进去哪了?

欲知王进去处,咱还得从头说起。

看官们都晓得,梁山上共有一百零五条男好汉和三条女汉子。但《水浒》里第一个出场的好汉,却并非那些个因杀人放火而被官府逼上梁山,或被梁山义士所逼无奈上山的英雄(如卢俊义、徐宁、安道全等)。相反,笔墨不多的王进才是小说里的头条好汉。施大爷为啥要安排个与梁山不相关的王进首个出场呢?其实这里头大有深意。

首先,王进颇有身份,他的职业是万人敬仰的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些读书不太仔细的看官,一上来便被这“八十万禁军”几个字给唬住了,实际上禁军教头并非官职,且宋时的禁军教头多了去了(宋史载有270人左右),《水浒》一书,有名有姓的禁军教头便有五个:王进、林冲、丘岳、周昂、王文斌。

单论教头,《水浒》里遍地皆是,官方的有王进父亲王升、林冲岳丈张教头、金枪班教头徐宁等。民间的也不少,如柴进家里的洪教头、祝家庄的栾廷玉、曾家庄的史文恭等等。教头,说白了就是个武术教练。禁军教头,就是京师部队里的武术教练。那有人说了,王进不过是个教士兵练武的,他有啥好让人敬仰的呢?

其实王进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职业,而在他的武艺品行和风度。先说武艺,原著里找不到王进对决高手的文字,但史进是王进一手点拨的徒弟,史进又是《水浒》里头个出场的梁山好汉,是梁山上响当当的“天微星”,坐的是第23把交椅。排名有可能掺水,但杀人活命的战场,实力玩不了假。且看史进战绩,战童贯时,史进手起刀落,砍死吴秉彝。征辽时,史进连杀楚明玉、曹明济二将,端的武艺高强。史进如此威猛,不过是王进指点了半年左右的武艺而已。

再说品行。放眼整部《水浒》,唯有王进才是最忠孝双全,最拿得起放得下的风度好汉。为啥?当初,王进父亲王升是朝廷的都军教头,曾一棒打翻了尚未发迹的高俅,打得未来的高太尉“三四个月将息不起”。高太尉得势后,将这口鸟气撒在了仇人儿子王进的头上。这时,王进是咋面对的呢?

且看原著第二回,先是王进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看,便是老娘不说走,王进也会“这般计较。”哪般计较?此处不留爷,爷上延安去。京城呆不下,王进立马便去投奔延安府的老种经略相公。

于是八十万禁军教头什么的,在王进眼里统统成了浮云。有人说了,一份大有前途的职业,王进说扔就扔了,的确是拿得起放得下,对娘也自是孝顺,可他这一走,不成逃兵了吗?忠却忠在哪里呢?嘻嘻!这话问的好。这一问,才看出王进心胸来。

最后,说一说王进的风度。王进被高俅假公济私侮辱一番回家后,住处又被殿帅府拨来的两个牌军监视了。老娘担心走不脱,王进却是如何应对的呢?且看原著第二回,王进先安慰老娘:“不妨。母亲放心,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老娘放下心了。日晚,王进先叫张牌进屋,说要去酸枣门外岳庙烧香还愿,让张牌去打个前站。张牌去了,王进母子趁夜收拾了行李衣服,拴在马上。支走两个牌军,王进不慌不忙和老娘出了后门,“趁五更天色未明,乘势出了西华门,取路望延安府来”。由此而见,王进不仅忠孝双全,更是个临危不乱处事从容之人。小能见大,要说王进调度有方,有大将风度,一点也不为过。

说完师父王进,咱再来说说徒弟史进。

说史进之前,咱先说一说史进所处的人文地理环境。史进老爹是华阴县史家村庄主,同时又是县里的里正。宋时的里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史家村是个大村,“村中总有三四百家,都姓史。”宋时人家,一家七八口人很平常,所以史家村起码有两千多人。

史太公在县上当里正,史进因喜欢武术,四处拜师学艺,“经了七八个有名的师父”。师父虽多,却不外乎“打虎将”李忠之流的江湖骗子。师父不咋地,何况徒弟?但史进整日被村人热捧着,哪晓得真假?一边勤奋练武,一边还请高手匠人,“刺了这身花绣,肩臂胸膛总有九条龙”。满县的人看他爹面子,都叫他“九纹龙。”

自以为了不得的人,最怕别人说他不行。当史进偶听王进说他的棒法赢不了真好汉时,便“听得大怒”,大怒还不解气,又喝道:“我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扠一扠么?”王进是个稳重人,颇能识人,此时便对史进的鲁莽个性有了一定了解。

可巧王进母亲刚到史家村的当晚,心疼病犯了,在史家养了五七日的病。吃人嘴短,何况史太公又再三请求,王进只好陪史进扠一扠。且看原著第二回:王进“将棒一掣,却望后生怀里直搠将来。只一缴,那后生的棒丢在一边,扑地望后倒了。”才一个照面,不可一世的史进便被王进扠倒了。这下史进服了,爬将起来,请王进坐了,当场便磕头拜了师。但王进心里有分寸,为报史太公的收留之恩,尽心教了史进半年武艺,随后,任凭史家父子如何苦留,却毅然告辞而去。

史进和王进的一段师徒缘分,至此方休。

但实际上,故事却刚刚开始。

王进走后,史家村的祸事一桩桩来了。首先,史太公死了。史进随王进学了真本事之后,更不愿务农了,每日只是打熬气力,演习武艺。史太公管不了,不过半年,得病死了。估计史太公和史进娘患的是同一个病,见儿子不成材,抑郁死了。

接著,少华山的强人朱武、陈达、杨春三人想去华阴县抢粮,而史家村又是必经之地,便向史进借路来了。史进是里正儿子,晓得国家法度,岂能借路给强盗?于是两下打了起来,史进得了王进的真传,三人哪是对手?但朱武是个聪明人,一看硬的不行,便来软的,跑到史家庄,给史进磕头,又讲好话,最终以江湖义气的大绳,成功绑架了史进。

后来,史进和少华山强盗有交情的事儿,让人给告到了县里。八月中秋,史进邀三人来家里喝酒赏月,县尉趁机带兵抓人。史进仗义,哪愿让朋友受丁点儿委屈?于是点把火烧了庄院,杀散官兵,和强盗们上了少华山。

朱武等人劝史进留在少华山坐头把交椅,史进却死活不愿意。史进要去寻师了,师父在哪呢?原著里最后交待王进行踪时,是这么说的:“王教头依旧挑了担儿,跟着马,和娘两个,自取关西路里去了。”王进这一去,从此便淹没在了滚滚红尘,再无消息。

但咱完全可以顺水推舟,推测一下王进的行踪。

依王进的武艺品行,及对时事精准的把握程度,不出意外的话,他和老娘顺利到达延安府,寻着老种经略相公,在他手下寻个差事是绝对没问题的。

既然王进已经身在延安府了,史进千辛万苦来寻他,怎就寻不着呢?呵呵,看官们莫急,容我细细道来。

王进离开史家村时,对史进说了这么句话:“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着在老种经略处勾当。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安身立命。”那么这个延安府老种经略处,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

原来北宋一朝,曾和辽、金、西夏对峙并存,而延安府,就是当年大宋和西夏的边境。老种经略相公姓种,名谔。他的儿子,人称小种经略相公,名叫种师道,镇守渭州府。后来拳打镇关西的鲁提辖,便是小种经略相公手下的武官。

王进离开史家村前,史进留他,他说了这么句话:“只恐高太尉追捕到来,负累了你,不当稳便。”王进明知高太尉不会放过他,他还能傻到再用王进的名字,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吗?

且看王进刚到史家村时,是咋和史太公介绍自己的呢?原著第二回,王进对史太公说:“小人姓张,原是京师人,今来消折了本钱,无可营用,要去延安府投奔亲眷。”嘻嘻!王进到一个乡野村庄,尚且隐姓埋名,小心翼翼,何况是去投奔延安府?

如此一来,王进可能就是用张三或李四的名字,投奔到了老种经略相公门下,凭他的身手品行,用他的话说,安身立命肯定是没问题了。所以,为王进的下落担忧迷茫的看官们,大可放心了。

那有人问了,史进后来名气很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连东平府的小姐李瑞兰都听说了。原著第六十九回,李瑞兰遂问史进道:“一向如何不見你头影?听的你在梁山泊做了大王,官司出榜捉你……”秦楼楚馆里的小姐都听说了史进大名,王进能不晓得吗?那王进怎不和史进联系呢?

这就和王进的性格有关了,前面说了,王进从史进叫嚣要和他“扠一扠”的那刻起,便知晓了史进是个不甚安分的人,但王进只想和老娘过“安身立命”的平淡日子,所以,王进自一脚离开史家村,便打心里不想再和史进继续交往下去了,更别提主动与他联系了。而这正是王进那拿得起放得下的真性情的真实凸显。

或许,当史进背着行囊,在夕阳下转身离开延安府军营的刹那,师父王进正隐在他身后不远处,默默目送着徒弟远行呢!

猜你喜欢
王进经略教头
谁打翻了洪教头
王佩珊:通信站的“魔鬼教头”
经略新发展
M 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gnesium Alloy Sheet by Friction Heating Single Point Incremental Form ing
由名臣李泌看中唐的边疆经略
王进中国话作品选
假如王进不辞职
麾军占中原 经略大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