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汗腺螺旋腺瘤一例

2018-08-20 06:00邵亦心王朵勤徐金华陈连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胞浆汗腺外层

邵亦心 王朵勤 徐金华 陈连军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左胸部数个皮疹10余年,增大伴捏痛5~6年。一直未做检查及治疗。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左胸部可见三颗暗红色结节,直径为0.3~1 cm,圆形,境界清楚,质韧,牵拉结节时伴明显疼痛(图1)。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瘤细胞团,部分瘤细胞团明显可见两种细胞,外层细胞核小深染,胞浆少,内层细胞大,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空泡,有明显的嗜酸性胞浆,可见广泛的导管分化(图2~4)。免疫组化:瘤细胞P53部分阳性,CK7:腔缘细胞阳性;S100:腔外层细胞阳性;Ki-67<1%;CEA:阴性;LCA:阴性(图5、6)。诊断:小汗腺螺旋腺瘤。治疗:因患者拒绝手术,随访一年皮疹目前无明显增大。

图1 右胸部见圆形暗红色结节,境界清楚,质韧,伴牵拉痛 图2 表皮基本正常,真皮内可见瘤细胞团(HE,×40)

图4 瘤细胞团内可见2种细胞:外层细胞核小深染,胞浆稀少,内层细胞核大淡染,核呈圆形或卵圆形,偶见空泡,胞浆嗜酸性明显(HE,×400) 图5 腔缘细胞CK7阳性 (Envision,×100) 图6 腔外层细胞S100阳性 (Envision,×100)

讨论小汗腺螺旋腺瘤(eccrine spiradenoma,ES)是一种罕见的向小汗腺内导管和腺体低度分化的良性肿瘤,1956年由Kersting和Helwing[1]所描述。ES临床表现较特殊,大部分病例有触痛或疼痛感,通常为单发的坚实皮损,少数为多发,直径0.5~3.0 cm,圆形或卵圆形,位于真皮内,表面皮肤通常呈蓝色,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11~40岁。本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单发痛性小结节,易与单发性平滑肌瘤、神经瘤、血管球瘤相混淆,故遇到类似皮损需行病理进行确诊,皮损偶可多发,可线样或带状疱疹样分布[2-4]。本病例为一多发性皮下痛性结节,与相关文献描述一致。

ES病理表现[5]为肿瘤位于皮下,但是却不与皮肤发生粘连,瘤细胞排列呈实性腺管样、花瓣样、条索状以及团块状,腺腔内可见嗜伊红PAS染色阳性的物质;可将瘤细胞分两型,一型多位于小叶中央呈腺上皮样,核大、淡染,可形成不规则小的囊状管腔。另一型多在小叶周边呈基底细胞样,核小、深染、圆形,无栅栏状排列;部分间质中可发现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管伴扩张及丰富的毛细血管,并含有较丰富的神经纤维,这可能是造成肿瘤常有触痛及放射痛的原因[6]。病理上需与圆柱瘤,良性血管肿瘤及透明细胞汗腺瘤相鉴别。本文患者病理表现典型,与临床相结合后ES诊断明确。

ES多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体积较小。治疗方法主要是肿瘤完整切除或CO2激光消融术,术后少复发。本文病例因肿瘤多发,切除后损伤较大,病人拒绝手术,目前随访中。

猜你喜欢
胞浆汗腺外层
一种溶液探测传感器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 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 表达的影响*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双侧肾上腺组织胞浆菌病MRI表现1例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一种购物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