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眉县猕猴桃农药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018-08-20 01:10姜军侠朱岁层李建明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眉县红阳溃疡病

白 伟,姜军侠,朱岁层,李建明

(1.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陕西 西安 710003;2.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宝鸡 722300)

猕猴桃是陕西省继苹果之后第二大特色优势产业,主产区分布在陕西的秦岭北麓,南北宽约50公里,东西长约200公里的眉县、鄠邑区、周至县、岐山县、扶风县、陈仓区、武功县等地,秦岭以南的汉江流域也已经发展了万亩以上的猕猴桃。截止2016年底,陕西省猕猴桃面积已近100万亩,产量80万吨,年经济效益达78亿元,经营纯收益每亩达到6 150元,生产发展势头强劲,陕西省的猕猴桃及其相关产品已出口到东南亚等国。但目前猕猴桃登记用药非常少,生产过程中农药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也给猕猴桃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对外贸易埋下了隐患。为促进猕猴桃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快推进猕猴桃用药登记工作,2016年我们在猕猴桃主产区眉县开展了猕猴桃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用药情况调查,深入的分析了猕猴桃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猕猴桃用药登记、解决猕猴桃用药问题提供帮助和参考。

1 眉县猕猴桃栽植情况

眉县的猕猴桃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1984年眉县园艺站开始进行猕猴桃试验栽培,1988年从省果树所引进了秦美、秦翠、陕猕1号、曹营、“851”等品种,1989年开始推广秦美,1996年从省果树所引进海沃德品种,1997年从四川苍溪引进红阳品种,1998年从江苏徐州果园引进徐香品种,全县都有分布。2004年,眉县园艺站与西农大等单位联合选育的新品种金香经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已成为眉县及周边县区重要的搭配品种。

经过多年栽培试验和筛选,眉县确定了以海沃德和徐香为主栽品种,金香、红阳、华优为主要搭配品种。全县适宜栽植区域为西宝南线以南,秦岭北麓以北7个乡镇有水利条件的村组。

截止2016年年底,眉县猕猴桃种植面积29.8万亩,挂果面积25万亩,品种以徐香为主,其次为海沃德、秦美、红阳、金香等。总产量约45万吨,较上年增加6.38%,总产值25亿元,亩平均效益1万余元。

2 眉县猕猴桃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用药情况

2.1 病虫害发生情况

2.1.1 溃疡病

2.1.1.1 发生情况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9万亩,其中红阳品种中等、偏重发生,防治面积41.5万亩次。(1)枝干发病情况。2016年3月下旬,全县分品种共调查228块果园,病园率70.18%,平均病株率3.58%。发病较普遍,但发病程度较历年同期偏轻(表1);(2)叶片发病情况。轻度发生,全县病田率90%,发生面积26.82万亩。红阳品种中等发生,其它品种轻度发生。

表1 眉县猕猴桃溃疡病历年枝干发病情况比较

2.1.1.2 发生特点 (1)冬前发病早。2016年11月5日始见病株,较2015年早35天;(2)春季发病早且发病期长。2016年1月5日始见发病,比2015年(2月20日)早45天,2月上旬红阳品种逐渐开始发病,其它品种均在2月下旬开始发病,3月上中旬各类品种伴随伤流期逐渐进入发病高峰期,4月上旬伴随温度升高,果树萌芽后,病情减缓,病情持续时间长;(3)总体发病危害重于近几年同期。2016年3月下旬调查,平均病株率3.58%,明显重于2015年同期(1.21%)。部分田块出现平茬毁园现象;(4)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十分明显。红阳品种发病早,扩展流行快,危害严重,老龄园发病轻,3~6年生初挂果园发病重,病园率10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65%。其次为秦美、海沃德、徐香 (表2); (5)叶片发病症状表现早且危害重。2016年3~4月份展叶期,红阳、徐香、海沃德等不同品种均表现出叶片溃疡病的症状,比历年早2个月左右,且发病程度重于近几年同期。

表2 猕猴桃不同品种溃疡病调查表(2016年)

2.1.1.3 防治措施 全年共施药4次。果实采收后(9月下旬~10月上中旬)施药1~2次,间隔7~10d;落叶后、冬季修剪后、春季萌动前,全树各喷药防治1次,主要防治药剂有春雷·王铜、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噻菌酮、噻霉酮等;春季萌芽发病前(3月上旬~3月下旬)主要以春雷霉素、叶枯唑、中生菌素等药剂兑水喷雾为主,喷雾1~2次,间隔7~10d。

2.1.2 褐斑病

2.1.2.1 发生情况 轻度发生,红阳品种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9.8万亩,防治面积74.5万亩次。

2.1.2.2 发生特点 (1)发生普遍,发病率高于2015年。2016年9月上旬调查,全县病园率100%,平均病株率45%,平均病叶率2.5%,最重田块病叶率20%。田间与生理性叶枯病混发,造成叶片干枯和落叶;(2)危害程度与2015年同期接近,发生危害盛期在8月上旬~9月上旬。6月中旬红阳品种中度发生,其他品种零星发生,与2015年同期接近;(3)品种间差异大,红阳品种发病最重,病叶率高达20%以上,部分果园出现落叶现象。

2.1.2.3 防治措施 6月下旬~8月上旬,红阳品种普遍防治3次,徐香、海沃德2~3次、秦美防治1~2次左右,防治药剂主要有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

2.1.3 灰霉病

2.1.3.1 发生情况 轻度发生,发生面积4.6万亩,防治面积5.3万亩次。

2.1.3.2 发生特点 (1)全县主要分布在下湿地、浅山区,通风透光不好,排水不畅的田块发生严重,6月下旬调查,病园率15.44%,主要发生在荫蔽潮湿通透性差的果园,造成大量落果;(2)品种间差异大。主要以徐香、秦美发生较重。

2.1.3.3 防治措施 部分田块防治1次,防治药剂以嘧霉胺、咯菌腈等为主。

2.1.4 日灼病

2.1.4.1 发生情况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5万亩。

2.1.4.2 发生特点 全县不同地势不同地块均发生普遍,叶片和果实日灼严重,造成大量落叶和落果现象。

2.1.4.3 防治措施 主要以套袋、灌水、果园地面覆草保墒为主。

2.1.5 生理性叶枯病

2.1.5.1 发生情况 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9.8万亩,防治面积56万亩次。

2.1.5.2 发生特点 (1)发生时间与往年基本一致。5月下旬始发,6月上中旬普遍发病,7月上旬开始出现落叶;(2)以幼树和挂果量较大的树发生较重;(3)品种间差异大,徐香与红阳品种发生重,其次为海沃德、秦美;(4)气候对其影响较大。由于今年(5~8月)持续高温干旱,生理性叶枯病发生较重,造成干卷叶现象。发生以靠近果实处的叶片为主。

2.1.5.3 防治措施 以果园覆草保墒、套种玉米等高秆作物改善生态环境预防为主,属于生理性病害,同时群众一般在5月下旬~7月下旬喷施叶面肥、调节剂等结合杀菌剂防治病害,间隔7~10d,连喷2~3次。

2.1.6 黄化病

2.1.6.1 发生情况 全县偏轻发生,秦美品种中度发生,发生面积17.88万亩,防治面积39.34万亩次。

2.1.6.2 发生特点 (1)全县普遍发生,全县病园率60%,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7.88万亩。平均病株率5%,严重田块病株率65%;(2)不同地势、不同地块均有发生,其中渭河滩地、河谷阶地下湿地最重,其次为川道灌区、沿山塬区;(3)品种间差异大。秦美品种发生最重,其次为徐香、海沃德、红阳等。

2.1.6.3 防治措施 普遍防治2~3次,对于缺铁性黄化主要采用(1)叶面喷施螯合态铁肥(翠恩2号等);(2)根施硫酸亚铁肥(翠恩1号、伊施绿等);(3)树干注射营养液等(索华、天露等);(4)对于根腐病引起的黄化主要采用多菌灵与生根剂(国光根壮多、稼美滋促根剂等)配合灌根。

2.1.7 小薪甲

2.1.7.1 发生情况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84万亩,防治面积53.68万亩次。

2.1.7.2 发生特点 发生危害时间、危害程度与近年一致。 6月上旬始见,6月中旬~7月上旬为发生盛期,盛期调查全县有虫园率80%,平均单果有虫2.5头,严重田块单果有虫8头, 7月中旬后虫量减少至消失,多分布在果柄周围、萼凹和两果相切处等较为隐蔽部位,有些未防治田双果被害率达到60%,防效较差田块在两果相接处容易造成果面成结痂状。

2.1.7.3 防治措施 以机动喷雾器进行化学药剂防治为主,普遍防治2次,防治适期为6月中旬~7月上旬,防治药剂主要有2.5%氯氟氰菊酯乳油、5%氰戊菊酯乳油、40%毒死蜱乳油等。

2.1.8 桑白蚧

2.1.8.1 发生情况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5万亩,防治面积18万亩次。

2.1.8.2 发生特点 全县不同地域均有发生,粗放管理果园相对发生较重。6月上旬调查,全县被害园率35.23%,平均被害株率5%,最高被害株率30%。

2.1.8.3 防治措施 春季萌芽前喷施石硫合剂,5月下旬~6月上旬防治蝽蟓、小薪甲时兼治。

2.1.9 斑衣蜡蝉

2.1.9.1 发生情况 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3.84万亩,防治面积48万亩次。

2.1.9.2 发生特点 4月下旬调查,全县虫园率80%,平均虫株率3%,发生严重果园虫株率达40%,最高单叶虫量达35头。

2.1.9.3 防治措施 普遍防治1~2次,间隔7d,防治时间在5月中旬~6月上旬,防治药剂主要有氯氟氰菊酯乳油、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2 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 挂果3年以上的成年园,全年用药4~6次,亩用药成本约为104元/年。全县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表3)。

表3 眉县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用药情况

3 猕猴桃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用药选择上存在盲目性 近年猕猴桃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十分重视猕猴桃病虫害防治。但农民用药观念偏执,往往片面相信广告宣传而轻视价格便宜的对症药剂。以防治溃疡病为例,目前猕猴桃溃疡病无登记药剂可用,市场上主要以铜制剂和抗生素及其复配剂为主。猕猴桃溃疡病不仅来势凶猛,而且由于作物皮层较厚,病原隐蔽性强,药剂防治往往效果较差。农民“治病心切”,在选择药剂时一味注重广告宣传的新药、贵药,而对于一些常用有效药剂弃而不用。

3.2 见病治病,见虫治虫,重治轻防 大部分果农重药剂治疗,轻早期预防。以猕猴桃溃疡病为例,果农往往在春季枝干发病流菌脓症状明显时才进行刮治,忽视了此时猕猴桃正处在伤流期,树体对药剂吸收少,防治效果差。到4月底,枝干发病结束后,因果农对溃疡病在叶片、花蕾上的危害症状认识较少,便不再采取防治措施,造成秋季溃疡病连续侵染。秋冬季果实采摘后、落叶后、修剪后,由于伤口多,给溃疡病入侵提供有利条件。而此时果农因未见溃疡病枝,一般疏于管理。

3.3 轻视果园栽培管理,重视化学药剂防治 大多数农民非常重视药剂防治,希望通过加大用药量,增加用药次数的手段能彻底达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忽视通过栽培管理、配方施肥,合理负载等农业技术措施,提高树体自身抗性等方法降低病虫害的危害。

3.4 随意混配,交替用药难以做到 大多数果农为了图方便,节省劳力,随意混配农药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在7~8月,病虫害多发时,果农往往5~6种杀虫剂、杀菌剂一起混配,更有甚者还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等混配,防治溃疡病时,农用链霉素单一重复使用,交替轮换用药无从谈起,猕猴桃病虫害抗性增加,同时也给猕猴桃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

3.5 专业化防治面积少,统防统治难以在果区开展 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农户的思想保守,专业化防治组织程度低,规范管理和运作模式不成熟,全程承包防治风险大等因素导致专业化防治面积少。

3.6 病虫害防治登记药剂数量少 目前,猕猴桃病虫害防治登记药剂仅有4个,无法满足猕猴桃病虫害防治需求,同时也给猕猴桃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留下隐患。

猜你喜欢
眉县红阳溃疡病
澳大利亚:拟利用狗检测柑桔溃疡病
四川认定两个抗溃疡病猕猴桃新品种
陕西眉县逸凡家庭农场:种植“阳光玫瑰” 走上阳关大道
眉县召开关心下一代工作联席会议
让猕猴桃“跑”起来——眉县猕猴桃产业“销售链”调查
陕西眉县首届猕猴桃园现场直播分享会成功举办
葡萄转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溃疡病
危险的阳台
被困电梯
夏季嫁接猕猴桃注意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