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供给侧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2018-08-20 10:25刘盼盼
体育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供给改革体育

刘盼盼

摘 要:在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从目标科学性、任务系统性、发展方式突破性、制度针对性、发展路径正确性和举措有效性等方面,对中国体育供给侧问题进行思考。研究认为,只有牢固树立体育就是民生、强壮就是美丽、健康就是幸福的大体育观,体育供给侧改革就会引导市场机制的正常发挥、体育制度要素的排列组合、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铲除体育粗放发展方式的体制根源,助推基础性改革创新和构建长效机制;有利于建立以政府为主满足体育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体育需求的体育供应体系;有利于减少体育结构性失衡,在努力构筑提高体育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新体制新机制方面见到成效。

关 键 词:体育管理;体育供给侧改革;体育智库;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8)03-0027-05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a sports power and health in China, from such aspects as objective scientificity, development way breakthrough, system pertinence, development path correctness and measure effectiveness etc, the author contemplated some issues about sports supply side reform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opinions: only if such major sports views as that sport is livelihood, that strong is beautiful, and that health is happiness, are established securely, sports supply side reform will guide the normal exertion of market mechanisms, the arrangement and combination of sports system elements, and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 of sports resources, be conducive to eradicating the system root for the way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sports, promoting fundamental reform and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long effective mechanisms, establishing a sports supply system that meets sports basic assurance based mainly on the government and multilevel sports needs based mainly on the market, reducing sports structural unbalance, and making achievements in striving to build sports supply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ing new systems and mechanisms.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sports supply side reform;sports think tank;China

盡管制约中国体育发展的因素纷繁复杂,但经过条分缕析发现都与供给侧改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供给侧改革的成效如何已成为制约中国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供给侧改革是以改革为核心现代化为主轴的制度供给创新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1]。搞好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攻坚战,不仅是治标之举,更是治本之策。本研究在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对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提供体育供给侧改革制度保障、如何延伸加固体育供给侧改革的价值链、如何实现体育供给侧改革落地生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1 树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个国家对待体育的态度,展现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公民对待健康的向往,彰显着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一个国家公民对待发展的期盼孕育着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背景下,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体育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运用战略思维谋体育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站稳体育普惠全人群和覆盖全生命周期两个制高点来为体育供给侧改革谋篇布局。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健身,人人快乐,人人健康,人人幸福”[2];要运用法治思维行善治,充分提供公平可及、持续有恒的全民健身服务,以提升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水平;要运用系统思维凝聚体育发展合力,提高优质服务质量;要运用辩证思维化解矛盾,使全体公民共享所必需的、高质量的体育改革发展成果;要运用底线思维兜底线,重点保障亿万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人群的体育服务;要运用开放思维拓展视野使全民健身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健身需求与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落实;要运用创新思维增强活力,努力实现从婴幼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身服务和健康保障,增强人民健康福祉。要用以上体育供给侧改革的新思维,夯筑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的基石,塑造一个基础更牢固且走在时代发展前列的新体育。

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与健康中国 “相通”“相融”的步伐,体育供给侧改革一定要适应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通过强壮筋皮骨夯实人民群众的生存权,通过提振精气神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让人民群众通过全民健身的历练,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营造好助推人生出彩的生态园,真正体现推进体育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中国体育在服务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大局中做出更大贡献。

2 激活体育改革创新的动力源

激活体育改革创新的动力源,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一是要激活中国体育创造力,加快健全完善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产业生产经营机制,由政府掌舵又劃桨集管办于一身向管办分离转变,由以往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综合运用法律、科技、经济等管理手段转变。二是立足于保障和改善体育民生,构建以标准化、均等化为主的覆盖城乡、实用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等基本体育权益。三是立足于提高体育产业发展效益,构建现代体育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高体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四是立足于扩大中国体育国际影响,提高体育国际化开放水平,向世界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好中国体育声音,展示中国体育良好国际形象。

激活体育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推进体育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旨在加快实施体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发体育工作者创新创业积极性,在中国体育界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使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地生根,使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获得与其创造的体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无缝对接,激发创新创造的不竭动力。

2016年2月28日,前著名羽毛球运动员李玲蔚当选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吹响了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等在体育社团组织领导行列中展现矫健身影的号角,树起了深化体育领域改革的风向标,更催生了单项体育协会改革的破冰之旅。2017年2月23日姚明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2017年6月郎平当选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充分发挥优秀运动员熟悉体育事业、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素养的优势,不仅大大延长了他们的运动生命,更为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姚明、郎平等留给世界体育的绝不仅仅是一位中国运动员高大的身影,而是中国体育制度供给侧改革的真实写照。事实证明,体育创新驱动可以拆除制约体育事业发展的堡垒和藩篱。

打造体育创新新引擎,要努力减少有效供给不足的窘境和低端供给充盈的浪费,要认真排除导致体育社会化程度偏低、影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动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利益的各种痼疾。铲除竞技体育发展的掣肘因素要高度关注长期在低层次徘徊的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不仅驱赶阻碍职业体育快速发展的拦路虎,而且还要驱散核心体育服务业长期不振的阴霾;要改观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就要破解体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制约。

3 加强体育制度供给的保障

在体育发展制度完善上,要努力补齐制度短板。在步入体育改革深水区遭遇的难题就如摆在面前的一筐螃蟹,小心翼翼地抓起一个有时难免扯起另一个。体育界的条块分割、相互掣肘、战略功能定位的欠缺问题显而易见。体育制度顶层的设计方案,如果能够解决以往体育改革任务过于碎片化和部门利益导向问题就是一大进步。当前存在的建设体育强国任务有效供给不足与低端供给充盈、体育发展方式形成瓶颈堡垒和利益藩篱掣肘、体育发展制度支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乏力、体育发展路径需要纠偏和拓展、体育发展举措难以落地等问题,都是当前迫切需要化解的主要矛盾。

政府管办体育的发展主体难以建立现代社会的体育体制[3]。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要“深入推行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这是政府的自我革命”[4]。2014年9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自贸区考察时把负面清单作为支撑政府的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也应进入体育部门践行简政放权的管理序列,在供给侧改革中制定体育制度供给的有效举措。其意义在于冲破传统的官本位思想观念,打破以往体育部门既强势又全能的思维定势,改变体育行政部门既掌舵又划桨的管理模式,树立起维护人民尊严、保障人民权利、体现人民价值、释放人民活力的思想丰碑。体育部门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可明晰政府的权利界限在于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的功能发挥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明晰市场的权力界限在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主张,使保障市场主体权利有了可靠依据。对代表无形的手的私权力来说,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代表有形的手的公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禁止,但并不意味着体育行政部门就可以当甩手掌柜。“负面清单”制度的供给,使得体育行政府部门在事前监管方面要做好精准的减法。首先做到简政放权,尤其是把行政审批权精简,最大限度地减少体育部门对体育市场经济的干预,真正让市场在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家体育总局已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共保留以下5项审批内容:[28001]举办全国性、跨省(区、市)的健身气功活动审批,[28002]举办攀登7 000 m以上山峰活动和外国人来华登山活动审批,[28003]体育竞赛全国纪录项目审批,[28004]携带射击运动枪支弹药出入境审批,[28005]兴奋剂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而把更多的精力重点放在精准做好事中事后监管的加法。建立负面清单并不是体育部门可以无所事事,而是更要把该管的事管好,在履职尽责中有为才能有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只争朝夕抓落实干实事。在体育制度供给的设计上就要彰显体育的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标志性特征和蕴含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独特功能。体育制度供给重在树立并固化大体育信念,引领中国体育在空间上的全地域覆盖和全球化合作,在时间上的全周期服务,在人群上的全社会参与,在体育发展成果上的全人群共享,亿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检验体育制度供给效果的试金石,因为“体育所弘扬的社会价值不仅具有普世性,而且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3个层面高度契合”[5]。

当前体育制度供给侧改革要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同时,精准把握体育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以体育制度供给引领体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全民健身夯基垒台。用制度完善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组织,构筑体育总会掌舵、各单项体育协会和各类体育协会奋力划桨的同舟共济组织模式。用制度建好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建设打造融健身组织、健身设施、健身活动、体质监测、健身培训、健身宣传于一体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6]。自2013年实施以来,广东已建成社区体育公园近400个,累计投资过6亿元,让健身中心在每个社区都有一席之地,让便民利民惠民的健身设施落户城市规划和公园建设中,在建设体育物质文明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充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精心组织群众身边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苏州计划将今年的“假日体育”活动贯穿全年,因时、因地、因人群、因行业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唱响全民健身“四季歌”[7],建立推广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常态化,在充实群众业余生活中强健体魄、陶冶情操,浸润人民群众的满足感。2017年9月在天津举行的第13届全国运动会,在制度的顶层设计上使数十个群众体育比赛项目登上全运会的大舞台。广大乒乓球、羽毛球、龙舟、攀岩和轮滑的业余爱好者通过层层选拔到全运会上摘金夺银。精心组织举办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健全完善业余项目评级制度,使竞技体育的乐趣滋润人民群众心田,日复一日的夯基垒台才能充盈人民群众的成就感。提升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能力水平,建立国民体质测试常态化机制,优化组合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社区医院等社会资源,通过建立广泛覆盖城镇乡村的体质测试平台提升为人民群众开具简单易懂、具有个性化的运动处方的能力,依托体质监测数据库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大数据库,加快智能体育与全民健身实质性融合的步伐,激励表彰全民健身模范人物,让人民群众享有充沛的荣誉感。

体育制度供给应该无处不在。我国现在讲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确实是因为还有很多短板[8]。其根源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体育行业内部垄断层出不穷,进入壁垒依然坚固,体育制度引导不力,致使体育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迟钝和调整能力弱,也使体育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竞争力不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体育制度供给与引导缺位、错位甚至越位。要做大做强赛事表演业,就要在破垄断、拆壁垒、聚资源上思想一致,目标同向,行动同步,就要在体育治理体系中重视发展专业、职业、业余三大体育赛事体系,用制度引领市场开发原创IP(知识产权)赛事,打造体育商业版权产业,挖掘并放大商业赛事版权的商业价值;管理运用市场手段构建运动项目培训产业,营造规模,规范运作,精编统一教材,精心打造专业教练群体,健全完善业余等级评定标准与务实管用的奖惩机制;要构建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制度,运用市场机制融会贯通体育休闲旅游业,营造好基地、小镇、俱乐部建设体育生存大环境,助推运动休闲健身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并放大外溢效应,在强化自身健康发展中加强与运动项目相关的娱乐业、会展业、文化业等衍生服务业共赢。

4 延伸加固中国体育的价值链

中国体育发展路径的选择要加长体育功能链,使中国体育成为人民健康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的支撑点,成为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发力点,为建设体育强国谋求最大公约数,唱响体育发展出题目体育改革做文章的好戏。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的同时,走实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之路,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增强中国体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向全球展现更多具有中国体育特色、体现中国体育精神、蕴藏中国体育智慧的体育强国建设举措。2014年10月2日国际体联副主席斯拉瓦·科恩女士在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媒体通气会讲:“从没有一个世锦赛举办城市能达到南宁这样的水准,把体操宣传和推广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这真是第一次。南宁办赛达到了奥运标准!”这是南宁人放大体育功能所产生的超越赛事、追逐梦想、切磋技艺、传播友谊、互鉴文明的办赛附加值,使办赛事、建城市、惠民生的“世锦赛效应”赢得了国际体育组织领导人对南宁的组织服务工作赞不绝口。城因赛而变,民因赛而惠的丰厚遗产叠加成聚宝盆。要助推体育融入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空间,扩容增强人民体质、服务社会民生、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理念,体育产业要自觉加长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产业链,增加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附加值,自觉增强被国家列为幸福产业的使命感,增强体育消费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建设健康中国的引领以及全民健身做为国家战略的垂青,就要时刻认清中国体育发展潜质有多厚实,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健身的需求就有多高涨,这种水涨船高的发展趋势永远会与时俱进。因此,中国体育要为融入百姓生活而自动加压,在增强培育引领健康绿色生活方式能力的同时也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对中国体育的依赖感、信任度。要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地位的提升带动体育组织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的飙升。要以信息化、全球化、网络化水平的融会贯通,服务于保障全民族健康水平的上升。要全面增容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内涵,营造中国体育改革创新动能,为中国体育各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打造技术新引擎,拓展体育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结合融合的空间,大幅度增加体育的溢出效应。用丰富多彩的中国体育故事充盈全球体育治理的广阔舞台。向沿线国家推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体育外交助力“一带一路”的有效手段[9]。抓好利用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国际大赛的契机增强中国竞技体育的国际影响力,扩容中国体育产业的辐射力,提升中国体育文化的感染力。

正确的体育发展道路,既是强国之路更是健民之路,要持之以恒地走好的同时不断实现新开拓,提升新水平。

5 保障體育改革发展举措落地生根

中国体育供给侧改革要在坚持“问题导向”中抓住主要矛盾,在选择解题举措时学会准确判断问题的主与次、轻与重、急与缓来制定符合体育实际情况、符合体育改革内在规律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体育供给侧的制度设计、制度安排、制度完善、制度保障、制度衔接;把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融会贯通,使方案出台与效果落地亦步亦趋,真正把体育改革举措落准、落细、落实。

检验体育发展的举措落地,一是要看是否牢牢抓住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体育民生这条主线,营造和谐社会公平正义氛围,提升改善人民健康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全面深化体育供给侧改革就会与人民群众的愿景同频共振,人民群众就会焕发体育改革热情,积极投身体育改革实践,真正共享体育改革成果,因汇聚起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而充满勃勃生机,为实现中国体育现代化书写璀璨夺目的辉煌。二是要看是否使跨越时空的体育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确实转化成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规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生态园。这样,就会充盈人民群众在践行全民健身运动的获得感。三是要看是否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样,就会为中国体育的发展效率更高、公平更强、持续更长提供更适宜的体制机制保障。四是要看在围绕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体育贡献,体育装点的绿水青山不仅是金山银山,更是人民群众向往的心旷神怡的乐园。这样,就会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体育的真谛,丰富体育的内涵;五是要看体育的功能是否得到真正拓展,体育强壮筋皮骨提振精气神的功能人们耳熟能详,而体育引导人们讲规则、守规矩的潜质能够深入人心无疑会延伸且加固体育的价值链。这样,就会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六是要看在让全体中国人民生命与健康受益的同时,能否为全球体育治理贡献出中国体育智慧、中国体育方案和中国体育信心。这样,体育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就能筑牢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的基石,既开辟了中国体育改革发展道路的全新境界,又真正成为世界体育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体育供给侧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会在逐渐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能否有效解决中国体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體育供给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贾康,苏京春. 论供给侧改革[J]. 管理世界,2016(3):1-24.

[2] 胡鞍钢,方旭东. 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内涵与发展思路[J]. 体育科学,2016,36(3):3-9.

[3] 杨桦,任海. 转变体育发展方式由“赶超型”走向“可持续发展型”[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1-9.

[4] 李克强.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 [2017-05-15].www.gov.cn/zhuanti/2014gzbg_yw.htm.

[5] 任海. 以群众体育促进社会建设[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1-9.

[6] 张瑞林. 关于体育产业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1):1-4.

[7] 王恒志. 苏州假日体育启动[N]. 人民日报,2017-02-12(8).

[8] 林毅夫. 供给侧改革的短期冲击与问题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6,24(1):1-11.

[9] 池建. 体育外交如何助力“一带一路”[J]. 国际人才交流,2017(5):1.

猜你喜欢
供给改革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