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18-08-20 09:31杜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

杜霞

[摘要]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诊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选取96例作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8)采取甲钴胺片治疗,研究组(n=48)则加用通心络胶囊,就2组患者的整体疗效、血糖水平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7.92%,与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81.25%相比较高(P<0.05);②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纠正患者血糖指标,并减轻其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借鉴。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西医常规综合疗法;甲钴胺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2(a)-0177-03

该研究为明确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该院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一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甲钴胺片,而对另一组患者加用通心络胶囊,现报道2组整体疗效、血糖指标以及生活质量变化如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6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48例。研究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为42~66岁,平均年龄为(57.96±6.35)岁;糖尿病病程是3~12年,平均糖尿病病程是(7.82±1.56)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是1~7年,平均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是(4.36±0.56)年;对照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为42~67岁,平均年龄为(57.91±6.82)岁;糖尿病病程是3~13年,平均糖尿病病程是(7.91±1.37)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是1~6年,平均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是(4.11±0.64)年;2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四肢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末端束缚感、腱反射消失等症状,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不足40 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不足45 m/s,经血糖、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病史询问等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②临床资料完整;③无药物过敏史;④配合行为良好;(2)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②因失访、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等原因而中途退出者;③用药依从性较差者;④年龄不满30岁或者超过70岁者;⑤因其他疾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者;⑥合并糖尿病其他急性并发症或者严重感染者;⑦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应用西医常规综合疗法,即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并依据血糖水平选取相应降血糖药物、胰岛素治疗;在上述给药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规格:0.5 mg×2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126)治疗,0.5 mg/次,3次/d,8周是1个疗程,共1个疗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规格:0.26 g×30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9980015)治疗,2~4粒/次,3次/d,共坚持用药8周。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用药8周后疼痛、麻木等自觉症状变化,结合其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分析其整体治疗效果;②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③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1],评估患者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生活质量水平;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反之则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差。

1.5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①显效:疼痛、麻木等自觉症状消失,腱反射正常,肌电图检查显示其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正常,或者与治疗前相比加快了5 m/s;②有效:疼痛、麻木等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改善,肌电图检查显示其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了2 m/s;③无效:疼痛、麻木等自觉症状以及腱反射均无变化,肌电图检查显示其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了不到2 m/s,或者无变化,甚至减慢。整体治疗有效率=(有效人数+显效人数)/总人数100.00%。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x±s)、[n(%)]表示,组间分别实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整体治疗效果

研究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是97.92%,与对照组患者整体治疗有效率81.25%相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糖指标变化

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

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3 討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机制尚未明确[3],而相关代谢紊乱学说、血管损害学说、神经营养障碍学说、氧自由基损伤学说、遗传以及自身免疫损伤学说对此的解释莫衷一是[4]。目前,西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控制患者饮食,并指导应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类药物等,其中以甲钴胺片的应用频率较高[5],其作为治疗周围神经病变的常用药品,属于内源性的辅酶B12有一定效果,据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甲钴胺可促进培养的大鼠组织内卵磷脂合成、神经元髓鞘形成,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6],但不宜长期使用,且容易产生各种不良反应。

现阶段,中药以及中成药等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频率日益升高,并有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已经被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其中以通心络胶囊比较常见[7]。通心络胶囊主要由全蝎、人参、赤芍、土鳖虫、冰片、水蛭等组成,可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并对血管病理性内膜增生、血小板聚集等发挥抑制性作用,因而有抗血栓形成的功效,有助于加快下肢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通心络胶囊还可提升一氧化氮作用,从而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其血管痉挛症状,最终延缓其血管病变,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效果确切[8]。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血痹”等范畴,有“肾消口干、眼涩阳痿、手足烦疼”等说法,为本虚标实之症,而标实为主,其主要病机是脉络瘀阻、气虚不畅。通心络胶囊中的妊娠、冰片等辛香通络,土鳖虫、水蛭配伍赤芍有化瘀通络之功效,全方遵照中医理论指导,有活血益气、搜风通络作用,并能达到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清除氧自由基等目标。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整体治疗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可见通心络胶囊的应用不但能调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糖水平,加快神经传导速度,还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武敬参, 罗兰, 吉桂宜,等. SF-36量表与WHOQOL-Bref

猜你喜欢
通心络胶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