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时小郁子油脐疗对骨折卧床所致患者便秘的影响*

2018-08-21 08:28梁葵心廖惠莲傅秀芳李淑萍黄海洋
江西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脐部卧床骨折

梁葵心,廖惠莲,傅秀芳,李淑萍,黄海洋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三科,顺德 528300)

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90%以上。为了减少骨折卧床便秘带来的并发症,临床上采用多种治疗手段,西医多采用润肠通便药、开塞露塞肛、或灌肠等,治标不治本,而且药停易复结,并带来副反应。中医采用辩证专方汤剂加减、针灸、外治法、按摩等,均可解决便秘,但是中药汤剂口感不易接受;而针灸带来的针感痛苦,患者更不容易接受。脐疗是一种中医外治法,是将药物做成合适的剂型(如:糊、药丸、膏等)敷于脐部。其作用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人体阴阳、及脏腑功能[1]。小郁子油脐疗,汇集药物、穴位、经络学说功效,通过透皮通络,直达病位,发挥疗效。子午流注是中医时间治疗,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盛衰,择时治疗,提高疗效。本研究拟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下,对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预防,选择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现将临床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12月-2018年4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科卧床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⑴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内的便秘诊断标准;⑵年龄18-90岁;⑶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注相关知情同意书;⑷无习惯性便秘史;⑸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史。排除标准:⑴服用或外用润肠通便类药物;⑵腹泻患者,每天排便次数>3次以上者;⑶贴敷局部皮肤有破损、炎症、水泡及过敏等患者;⑷遵医行为差;⑸有精神疾病者;⑹对小茴香、郁李仁、莱菔子、薄荷油过敏者。剔除标准:凡入组后发现不符合本研究方案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及常规护理组(C组)3组,各40例。其中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 组)40例,男 19例,女 21 例;年龄(18-90岁),平均(52.31±6.38)岁;胸椎骨折 2 例,腰椎骨折9例,腓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1例,髋部骨折23例,踝部骨折3例,合并高血压12例,糖尿病10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小郁子油脐疗组40例,男22 例,女 18 例;年龄(19-89 岁),平均(51.16±5.18)岁;胸椎骨折1例,腰椎骨折10例,腓骨骨折1例,髌骨骨折2例,髋部骨折21例,踝部骨折5例,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常规护理组(C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21-90 岁),平均(55.28±6.18)岁;胸椎骨折 2 例,腰椎骨折8例,腓骨骨折2例,髌骨骨折1例,髋部骨折22例,踝部骨折5例,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1例,呼吸系统疾病5例。3组患者诊断、年龄、基础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⑴小郁子油制作:将小茴香、郁李仁、莱菔子各30g,研成细末,取上药细末1g,配以薄荷油5滴,加生理盐水0.5ml,调成糊状。⑵取穴部位:脐部。⑶操作:患者取平卧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脐部后,将小郁子油均匀摊于3×3cm无纺布上,制成2×2×0.3cm的药饼,敷在脐部,胶布固定,维持6h后取下,每日1次,3日为1疗程。⑷操作注意事项:①评估患者对以上药物和胶布是否过敏;②评估患者肠鸣音和排便情况;③观察取穴部位皮肤情况;④治疗期间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和主诉情况;⑤贴敷6h后取下,并清洁皮肤。

1.2.2 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护士于己时(9:00-11:00)足太阳脾经流注时间,在患者脐部进行小郁子油穴位贴敷,具体操作和注意事项同A组。

1.2.3 常规护理组(C组)⑴饮食指导:饮食宜选择清凉、滑润、富含纤维素和油脂的食物,多饮水,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淡盐水。⑵腹部按摩。⑶3d未排便者遵医嘱予服用或外用通便药物,便通即止,以免太过。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第1-3d,由负责本研究试验的指定护士采用统一评价标准及方法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

1.3.1 便秘症状积分 应用便秘评分表[3],该量表包括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排便困难、下坠不适、腹胀、用药、影响日常生活、大便性状8个项目。每个症状按轻到重分别计0,1,2,3分计算。将各症状得分合计为便秘症状总分(0-18),分值越高表示便秘症状越重。

1.3.2 质量控制 操作者,必须按照《中医护理技术规范》[4]中穴位贴敷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前必须由本院中医操作考核员统一培训操作技术和评价疗效方法,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本研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校验水准ɑ=0.05。

2 结果

2.1 3组病人排便评分比较 表1

2.2 不良反应 小郁子油脐疗组 (A组)患者有2例出现脐部皮肤轻度潮红,有1例轻度腹痛,便质呈泥浆糊,量100g,第3d症状自行消失。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患者1例出现脐部皮肤轻度潮红,有1例轻度腹痛,第2d自行消失。常规护理组(C组)有10例使用开塞露通便后,出现腹痛不适,次日自行缓解。见表2。

3 讨论

3.1 骨折卧床患者便秘机制 中医便秘,又名为“大便难”、“脾约”、“阳结”等,主要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并位虽在大肠,但与肺、脾、胃、肾等多脏腑有关[5]。而骨折患者,骨筋断伤,血脉破裂,血溢脉外,肢体局部气滞血瘀、肿胀、疼痛。除气滞血瘀外,因失血伤气,气阴两虚,则脏腑失润,燥屎内结而生便秘。骨折卧床患者便秘治疗除活血化瘀外,配以健脾益气、养阴润肠,达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之功。

表1 3组病人排便评分比较()

表1 3组病人排便评分比较()

注:①与第1d前比较;②与C组同时段比较。第1d 3组比较:t=0.681,P=0.51;3组第 2、3d与第 1d对比 P<0.05, 其中 B 组差异最大;A、B组与C组第 2、3d对比P<0.05;总分A组与C组对比t=2.98,P=0.0021<0.05,B 组与 C 组对比 t=3.31,P=0.0009<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便秘评分(分)A组B组C组40 40 40第1d 第2d 第3d 总分12.11±0.80①②12.18±0.72①②12.20±0.69①10.23±1.32①②9.40±1.11①②13.11±1.04①9.32±1.56①②7.34±1.11①②12.85±1.67①31.23±2.67②28.21±2.32②37.80±3.21

表2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2 小郁子油脐疗对缓解骨折卧床患者所致便秘症状有一定疗效 从表1研究显示,从干预第2d起,己时小郁子油脐疗组(B组)与小郁子油脐疗组(A组)缓解便秘发生均胜于常规护理组(C组)(P<0.05),而且并发症比常规护理组(C组)低。本研究采用小郁子油,来源于小茴香、郁李仁、莱菔子、薄荷油,合为小郁子油,《黄帝内经》云:小茴香味辛性温,其辛香气味是茴香油,能透皮到肌肉组织被吸收,并有芳香走窜、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从而达到加快肠蠕动作用,有行气活血、温补脾胃、散寒止痛之功效。《本草求真》记载郁李仁有润燥通便之意[6]。莱菔子见于 《本草纲目》,性平,味甘、辛,具有除胀消食、益气养阴、润肠利便之功,最后配合药引薄荷油芳香气味,有增加药性的吸收弥散作用。当中选取部位脐部,脐,即肚脐,也是神阙穴,从经络学说,脐是经气汇聚之海,其作用机制,其一:皮下血管丰富,皮肤薄,药效发挥时,避免了“首过效应”;其二:形成天然隐窝,施药便利,易吸收;其三: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相交通,经络感传效应,调节全身脏腑气血。丁怀莹[7]对脐疗法治疗便秘进行临床疗效验证,效果显著。小郁子油脐疗具有通经络、行气活血、健脾胃、滑利大便,对缓解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症状有一定疗效。

猜你喜欢
脐部卧床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