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油辐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8-08-21 08:41张绍龙陈育华张锴滨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增产率荚果区域试验

张绍龙,李 辉,许 燕,陈育华,张锴滨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东 汕头 515021)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1],广东省常年种植面积33.3万hm2以上。由于目前广东乃至南方地区推广应用的花生品种普遍存在含油率不高的问题,且育种单位大多采用常规有性杂交的单一育种手段,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在单产、品质上难以实现质的突破。为了使育成的花生新品种在单产、品质尤其是含油率方面实现质的突破,更好服务广东乃至南方地区的花生生产,项目组围绕“优质、高产、抗病”育种目标,采用60Co辐射诱变技术,经过多年努力,育成花生新品种汕油辐1号,并于2014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粤审油 2014002)。

1 选育过程

2007年春季采用60Co对汕油212种子用2.0万rad处理后播种,收获后秋季播种,选择68个单株;2008年春季将各单株种成株系进行鉴定,保留22个株系;2008年秋季再进行鉴定,保留13个株系;2009年春季继续进行鉴定,保留7个苗头品系;2009年秋季、2010年春季进行品比试验,选育出辐212/20,定名为汕油辐1号,2010年秋季起进行品比试验并繁殖,2012~2013年参加广东省春植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

2 种植表现

2.1 产量

2.1.1品比试验产量表现 2009年秋季参加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品比试验,汕油辐1号干荚果产量2 977.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727.5 kg·hm-2,增产率32.3%。2010年春季在汕头市濠江区农科所试点品比试验中,汕油辐1号干荚果产量4 200.0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750.0 kg·hm-2,增产率21.7%;在潮州市官塘镇农科站试点品比试验中,汕油辐1号干荚果产量4 065.0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570.0 kg·hm-2,增产率16.3%。2010年秋季参加潮州市官塘镇农科站试点品比试验,汕油辐1号干荚果产量3 720.0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420.0 kg·hm-2,增产率12.7%。

2.1.2区域试验产量表现 2012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汕油辐1号平均干荚果产量为4 309.80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473.25 kg·hm-2,增产12.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列参试品种第4位;平均籽仁产量为2 944.95 kg·hm-2,比对照增产377.85 kg·hm-2,增产14.72%,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籽仁产量列参试品种第2位。2013年参加广东省区域试验,汕油辐1号平均干荚果产量为3 574.65 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274.05 kg·hm-2,增产8.3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列参试品种第3位;平均籽仁产量为2 590.35 kg·hm-2,比对照增产234.30 kg·hm-2,增产9.9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籽仁产量列参试品种第1位。

2.2 抗性

2012~2013年参加广东省区试,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采用人工菌液接种法鉴定,青枯病鉴定结果为中感。试验地田间种植表现中抗叶斑病(2.7~3.1级),高抗锈病(2.3~2.8级)。抗倒性、耐旱性和耐涝性均较强。

2.3 籽仁品质性状

2012~2013年参加广东省区试,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检测,汕油辐1号籽仁含油率49.75%~54.62%(2012年超过国家高油品种54%的标准),蛋白质含量21.20%(表1)。

表1 汕油辐1号主要品质性状

2.4 主要特征特性

汕油辐1号为珍珠豆型花生常规品种,株型直立紧凑,株高中等,生长势强。主茎高52.8~60.3 cm,分枝长55.7~64.5 cm,总分枝数7.6~7.8条,有效分枝6.2~6.6条。主茎叶数17.1~17.3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2~7.2片。叶片椭圆形、大小中等,叶色绿。果荚蚕茧形,单株果数18.4~23.3个,饱果率81.0%~86.6%,双仁果率78.3%~80.0%,百果重152~162 g,公斤果数692~748个,出仁率68.3%~72.5%,百仁重64.0~66.0 g。春植全生育期127~130 d,与对照种汕油523相当。

3 栽培技术

3.1 地块选择

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中等以上的砂壤土田块种植[2-7]。

3.2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选择健康饱满、质量达标的种子,在适宜的播期内尽早抢晴播种,每667 m2以春植0.9万~1.0万穴、秋植1.0万~1.1万穴(每穴播双粒)为宜,畦宽(包沟)1.4~1.5 m,5行植,株行距20.0 cm×23.0 cm,播后立即覆土3.0~4.0 cm镇压。

3.3 加强肥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条件酌情确定肥料施用量,施足基肥,以优质土杂肥为主,早施追肥。水分管理以旱灌涝排为原则,遇旱应及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涝。

3.4 病虫草鼠害防治

播种后2 d内每667 m2用丁草胺150.0 mL兑水75.0 kg将畦面喷湿,3、4叶期和盛花期各进行1次中耕除草,以后及时人工除草。避免在青枯病常发区种植,齐苗时可用72%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1 000倍液喷施1次,发病初期可采用灌根。播种前防治蛴螬、地老虎,每667 m2可施3.6%杀虫双颗粒剂2.0 kg或茶籽麸10.0~15.0 kg;苗期重点防治蚜虫、蓟马、浮尘子,可用2%阿维菌素乳油或3%啶虫脒乳油2 000倍液喷雾;中后期防治斜纹夜蛾、卷叶虫,可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或2.5%三氯氟氰菊酯2 000倍液喷雾。播种前和成熟期间在田埂和农田四周投放毒饵防治老鼠为害。

猜你喜欢
增产率荚果区域试验
基于Workbench LS-dyna的花生荚果脱壳受力仿真研究
紫云英荚果成熟度对落荚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花生除杂(清选)分级机的设计与研究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
响应面法优化荚果蕨总三萜超声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