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2018-08-22 04:53沈红艳邓演超李全双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变应原尘螨霉菌

沈红艳,邓演超,徐 湛,刘 虹,李全双

(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徐州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升高,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在临床上最常见,患者既可表现为单一致敏(对一种变应原过敏),还可表现为多重致敏(对两种及以上变应原过敏)。研究发现,多重致敏与多重病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1]。多重致敏不但会增加患者发病机会,也为疾病的防治带来困难。目前国内外对引起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变应原种类主要是从总体上研究,对于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种类和特征还不清楚。本文主要分析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19种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阳性率及分布特征,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0月~2017年9月徐州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变态反应科诊断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共767例,临床上以荨麻疹、湿疹、皮炎、鼻炎、哮喘、胃肠道等症状为主,并以皮肤病变患者为主要人群,男性381人,年龄1~95岁,平均年龄31.8±21.7岁;女性386人,2岁~92岁,平均年龄37.1±17.8岁。

1.2 试剂和仪器 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及AllergyScreenTM变应原定量检测系统(德国)。

1.3 方法 采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采用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试剂盒(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19种变应原sIgE抗体(半定量)。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每个检测板都设有阳性质控,显色条带通过变应原检测系统检测,软件评估条带颜色的深浅,sIgE<0.35 IU/ml判为阴性,sIgE≥0.35 IU/ml判为阳性。19种变应原包括:苋、树花粉、腰果、混合草、桑树、芒果、菠萝、户尘螨、狗毛皮屑、蟑螂、牛奶、虾、蟹、猫毛皮屑、鸡蛋、牛羊肉、贝、混合霉菌和屋尘。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767例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分布 见表1。在767例变应原sIgE呈现阳性反应的的患者中,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分别为414例(45%)和353例(46%),多重致敏中变应原数量最多可达到14种。

表1 767例sIgE变应原阳性患者的分布

2.2 19种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及阳性率 767例变应原sIgE阳性患者中,总阳性率较高的为户尘螨(71.3%)、混合霉菌(22.8%)、屋尘(14.8%)、狗毛皮屑(14.5%)、蟑螂(13.8%)、牛奶(9.5%)和虾(9.4%),阳性率较低的为菠萝(1.4%)和贝(1.0%),但是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存在很大差异:户尘螨和混合霉菌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分布接近,户尘螨为49.0%vs 51.0%,混合霉菌为43.4%vs 56.6%,其余17种变应原75%~100%分布在多重致敏中。各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阳性率见图1A,1B,单一致敏最主要变应原为户尘螨(64.8%)、混合霉菌(19.0%),两者占单一致敏总数的83.8%,其次是牛奶(3.9%)和蟑螂(2.2%),其他变应原阳性率均很低,多重致敏中各变应原阳性率均高于单一致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98~137.2,均P<0.05)。

图1 19种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患者中的阳性率

2.3 19种sIgE变应原在不同多重致敏中分布特征 在2~14种变应原致敏的多重致敏疾病中,户尘螨阳性率始终较高(75.5%~100%),混合霉菌阳性率在2~8种变应原致敏疾病中稳定在17.1%~33.4%之间,在9种及以上致敏疾病中未见阳性,其它17种变应原阳性率有随变应原致敏种类增多而增加的趋势,见图2A~2C。值得注意的是,户尘螨、狗毛皮屑、蟑螂、牛奶、虾等动物源性变应原之间呈现出频率较高的同时阳性现象,苋、芒果、树花粉、混合草等植物源性变应原在2~5种变应原致敏疾病中阳性率较低1%~22%,在6种以上变应原致敏的多重致敏中阳性率显著增高14%~100%,并呈现出高频率的同时阳性现象。

图2 19种sIgE变应原在不同多重致敏中阳性率

3 讨论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或食入相同变应原后在数分钟内所发生的以IgE介导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等,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患者可伴多重病症。确定变应原,避免接触变应原和采用脱敏治疗是疾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在我们研究的767例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多重致敏占46%,多重致敏在不同病种中和不同病程中存在着差异[1,2]。在检测的 19种 sIgE 变应原中,户尘螨和混合霉菌的高阳性率及其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中的分布特征,提示户尘螨和混合霉菌是引起本地区过敏的主要变应原,两者共同引起的致敏为共致敏(Co-sensitization),共致敏为同时存在可以结合到变应原的不同的IgE,这些变应原不需要共同的结构特征。其他17种变应原75%~100%分布在多重致敏中,种属相近的变应原之间呈现出的高频率的同时阳性现象,均提示多重致敏中不但存在共致敏,更可能存在广泛的交叉致敏(Cross-sensitization),即相同的IgE结合到具有共同结构特征的不同变应原上引起的致敏。交叉反应经常发生在种属相近的变应原分子或不同种属有相似功能的非常保守的分子,属于同一蛋白家族。螨虫是变态反应疾病的最主要变应原[2,3],也是最早研究的变应原,原肌球蛋白、精氨酸酶等被鉴定出是户尘螨参与虾、昆虫等其他无脊椎动物起交叉反应的主要变应原[4,5],文献还报道,植物源性变应原之间的交叉反应碳水化合物决定族(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CCDs)能诱导产生高交叉反应 IgE[6,7],这与我们发现的植物源性变应原多出现在6种以上的多重致敏中可能有一定关系。免疫疗法是治疗变态反应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针对多重致敏的免疫疗法,欧洲使用一种或两种临床相关变应原,美国使用所有临床相关变应原[8],国内邢琼波等[9]报道,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对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性鼻炎伴哮喘具有相似疗效,并且疗效显著。交叉致敏现象的存在是否提示对于多重致敏疾病的治疗不需要采用多种相关变应原的免疫疗法?这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

总之,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sIgE变应原在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分布差异显著,多重致敏即可能是两种以上变应原的共致敏引起,更多的可能是交叉致敏引起。

猜你喜欢
变应原尘螨霉菌
面对小小尘螨,我们该怎么办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组分诊断
跟螨虫在家做伴
如何除螨才有效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探析小儿过敏性疾病变应原脱敏治疗效果与护理对策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