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卡被掉包”闹剧留下哪些启示

2018-08-22 19:01王嵩
湖南教育·C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原件闹剧公平性

王嵩

最近一段时间,“河南四位家长质疑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此事爆出伊始,群情激愤,各种论断层出不穷,但几日后,事情出现重大逆转。日前,河南省纪委监察委通报称,经全面调阅审核4名考生的答题卡运转视频监控资料,认真查阅和比对4名考生的试卷原件、答题卡原件和扫描件,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北京青年报》)

信誓旦旦、備受瞩目的实名举报,最后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伴随着整个事件的水落石出,看客们可以一笑而过了,而作为教育人则不应满足于真相大白,不妨深入剖析该事件,从中反思如何进一步做好高考改革和育人工作。

据新闻报道,在河南省纪委监察委介入之前,河南省招生办就已经进行了反复核查并回复称:“答题卡姓名等与所贴条形码信息一致,字迹一致,系考生本人所答,成绩准确无误。”然而家长根本不相信,也不肯善罢甘休,继续在网上发帖,并进行实名举报。家长们为何宁愿相信答题卡被掉包,调查有猫腻,也不愿质疑子女的诚信问题?这背后既有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也有对高考公平的焦虑。

作为国家大考、人生大考,高考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复兴,更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梦想!就家长、考生和网友而言,他们有权利质疑高考的公平性。但是这种质疑应该建立在对事实的把握和对常识的尊重上,反映质疑的途径也必须合理合法。如果揣测的成分大于事实,如果反映质疑不走正常程序,而是绑架舆论,反而不利于促进公平正义,甚至得不偿失。

始于焦虑、质疑,终于国家对公平、正义的守护。虽然事件发生之后,高考的公平性一度受到严重挑战,但最终经受住了检验。更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此事公众也被全面普及了高考的组织管理、试卷的安全保密工作等知识。这也警示我们,高考必须成为一场公平、公正的考试,高考招生必须公开透明,否则将动摇公众对高考的朴素信仰。

反观整个事件,孩子诚信的缺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一开始,孩子就大胆地面对现实,就勇于承认自己撒谎,几位家长或许不会再坚持闹下去,这一事件也不可能发酵成全国瞩目的舆情事件。可惜,他们在诚信与撒谎之间选择了后者。人无信不立,诚信教育必须成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课,学校教育的重要一课。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希望处于风口浪尖上的涉事学生,经此“折腾”之后,以诚实的心态和务实的态度面对未来人生。

猜你喜欢
原件闹剧公平性
本期导读
潮细胞
最有思想的句子
潮细胞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不一样的皇冠
《马关条约》原件
道路交通事故原因致伤医药费怎么报销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提高职工医保统筹层次的必要性及其难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