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管理中的应用

2018-08-22 05:11王华
财会学习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价值链

王华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竞争从单一企业扩展到价值链,开展价值链管理将是当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手段;作业成本法能透视产品成本,有利于企业深挖降本增效空间,获取竞争优势。当企业结合作业成本法开展价值链管理,将更有助于价值链优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管理;作业成本法

一、价值链及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Value Chain)最早由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在他1985年编著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New York:The Free Press)一书中,将价值链定义为“企业从创建到投产经营所经历的一系列环节和活动”。该定义将价值链限定在企业内部,强调的是单个企业开展内部价值链管理,以获取竞争优势。随着即时生产、零库存等管理思想的广泛应用和播传,企业间的协作更为密切,推动供应链观念的形成,价值链的含义也变得更为广泛。业界对价值链的范围也重新进行了定义,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开始,直至产品售予最终消费者为止。这个定义将价值链的范畴从企业内部向前延伸到了供应商,向后延伸到分销商和最终消费者。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众多挑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产品周期日益缩短。企业的竞争模式已从原来的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成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模式下,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管理范围不能再仅局限于企业自身,而应延伸到整条价值链。理想状态下,价值链是没有非增值环节和摩擦成本的。企业竞争力的高与低决定于其所在价值链的竞争力,只有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的竞争优势。

价值链管理正是为了应对新竞争环境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挑战,以及提价值链增值能力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它以最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技术,对整条生产链上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有效规划和控制,以实现价值增值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价值链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和内部资源进行战略性分析和整合,寻找增值优势环节,并集中配置资源,以打造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

二、新竞争模式下对作业成本法的反思

作业成本方法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一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和ERP等管理思想的兴起以及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成熟,作业成本法才得到广泛应用。作业成本法认为,企业的生产过程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集合,具体表现为有上下游关系的“作业链”,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并凝结资源的价值,再转移给下游作业,直至最终产品。

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充分、准确、及时和相关性的成本信息,通过对产品形成过程的价值链的分析,能透视产品成本。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法比较,作业成本法优势明显,然而在价值链竞争环境下,其局限性就充分暴露出来。首先,作业成本法的关注范围只限定在企业内部成本;其次,它仍没有摆脱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束缚,降低、控制成本仍是其首要目标;最后,作业成本法的作用还仅限于为管理层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在新的竞争模式下,企业应结合价值链管理思想,拓展作业成本法管理范围和思路,建立战略成本管理体系。首先,要把作业成本法的关注范围从内部资源拓展到包括由供应商、企业内部、分销商和客户组成的价值链,必要时,还应关注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其次,管理目标上,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作业成本法应从提供成本信息、控制成本转变为优化价值链、提升价值链竞争力实现价值链上的“多赢”;再次,关注重点不应再是企业的投入成本、节约资源,而应关注对整条价值链上资源的整合以及产出产品的价值;最后,要将作业成本分析法与价值链分析、业务流程重组技术有机结合,识别并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价值链。总之,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作业成本法就是从关注企业内部资源拓展到整条价值链上的资源,宏观方面,通过增值和盈利能力分析,区分为给企业带来大部分利润的产品和合作商;微观方面,通过开展作业分析,区分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寻找价值增值的优势环节,为企业集中资源配置、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战略决策支持。

三、价值链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网络时代,尽管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但企业所遵循的最基本竞争原则没有变。按照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取得差异性优势或低成本优势或兼而有之。如前所述,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在于对企业微观层面的成本控制,而价值链管理的长处在于宏观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当我们把作业成本法有机运用到价值链管理时,就能整体优化企业所在的价值链,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指出的是,价值链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动态循环进行,必要时需要重构价值链。价值链优化过程如图1所示:

首先,优化内部价值链。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将企业各生产环节细分为不同作业活动,根据各个作业活动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将其区分为直接增值作业、辅助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对于直接增值作业,在不降低其增值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运行效率,并加大资源投入;对于辅助增值作业,在保持其辅助作用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对于非增值作业,应尽可能清除。必要时,运用流程重组技术(BPR)对内部生产环节进行重组,对不具备优势的业务进行外包。

其次,优化企业外部价值链。外部价值链优化,包括对合作商的筛选和对他们的协同。当站在价值链管理角度,就会发现价值链上同样存在“80/20法则”。对企业来说,维持与这20%的合作商的合作关系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当运用作业成本分析法,对价值链上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收入以及盈利能力的进行分析,就能筛选出为企业带来绝大部分利润的合作商。重点合作商筛选后,需要与他们密切协作以共筑价值链体系,包括参与他们的设计,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协商更合理的供货时间、供货量和频率;改变供货方式,节约物流成本;协同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协同合作商进行价值链再造,让价值链合理对接,最终达到价值链整合,提升竞争力。

最后,通过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寻找价值链的竞争优势,确定竞争策略。通过对内外部价值链的优化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如果能找到最具竞争力的环节,就应该把资源进行集中配置,培育价值链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还不能确立竞争优势所在,就需要通过整合已有的价值链或者重构新的价值链,最终目的是找到并培育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结合作业成本法的价值链管理,就是从战略高度把企业置于整个价值链内,运用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分析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增值合作商和非增值合作商,进而进行资源集中配置,打造价值链核心竞争力。其意义在于:它将价值链增值管理和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分析有机结合,兼顾价值链管理宏观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作业成本法微观上对成本进行管理的优点。

参考文献:

[1]裴正兵.价值链管理与作业成本法分析有机结合:双向增值法[J].科学与管理(电子版),2002(6):14-16.

[2]杨雪梅.现化企业网络关系中的成本管理[J].电子财会,2003(7):56~57.

[3]陈伟.现代企业价值链管理[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80-96.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法价值链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价值链重构》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框架探析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作业成本法在酒店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成本动因分析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