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2018-08-22 10:20马艾冰
考试周刊 2018年73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综合素养素质教育

摘要:素质教育是现阶段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是心理健康以及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两样工作将会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普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提高德育教育功效,有效率地培养和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综合素养;义务教育

中学和小学教育是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人才深入培养的起点,不仅需要学生拥有很好的思想品格、道德水平、文化内涵以及身体条件,更重要的是需要拥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根据中小学生的教学目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让学生从小的教育接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健康心理,充分利用心理教学课堂的品德教育功能,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自身心理的能力,有目标地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心理个性品质,最终实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 心理健康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时间段的发展现状

由于很多外在条件的作用,心理健康在九年义务教育时间段内的课堂教育上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翻看很多教材之后发现,一些关于中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的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对于“指导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中立的价值观”两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意见。而这两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教材上,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分歧。比如: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很多学生觉得“中性”是很前沿的,然而这样一种看似前沿的观点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性别的不清晰甚至发生错误的认知方向,这样的结果会使得家长和老师非常担心学生产生错误认识。那么,一些学生将具有中性特征的人作为崇拜对象会不会对其自身的成长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中性的一些客观现象的确存在,而随着这样的发展,使得对人物性别的认知观产生影响,逐渐产生对性别模糊等问题。这时候,需要的是对于价值观中立还是需要对于价值观的引领?针对这样的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传统的学生德育教育和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学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时间段相结合存在的困难

首先,两者的教育目标存在差别。重心在于培育学生的个人性格的健康以及学生的潜在能力的发挥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把握的。而需要采用规范化的教学和影响作用进而有助于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认识,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自身的社会角色的潜在意识而且需要践行自身所承受的社会职责,这些是传统的德育教育的侧重点。比如:我们熟知的《狼来了》这一篇寓言故事,在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到不能在打发无聊时间时候采用低级的方式,而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侧重于教导学生为人需诚实。简单地从这一个例子中也能看出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次,这两种教育方式的教学理念存在差别。评判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等方式坚持“价值观念保持中立”的态度,不简单地判别一个学生的品行,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客观地分辨价值,这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德育教学与其相反,其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念,根据重要的价值观念来评判和引领学生的作为和品德,同时批判一些错的品行,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地价值观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如果需要展现德育教育的功效,那么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正确地处理价值观念的方向。

最后,这两种教育的方式方法存在差别。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聆听、理解,让学生能够主动接纳,德育教育也是需要运用于学生的精神和行为两个方向,从这个层面来讲,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存在相似之处。不同在于,德育教育更注重强制性的让学生被动地传递社会价值观念,这期间需要的是采用不断的考试、训练等方式来加深内容的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起不到教育作用,甚至会产生相反结果,不能正确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品德等问题。

三、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学习中,九年义务教育对德育功能的实现方法

其一,让教材的设计更加贴近生活。九年义务教育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这一阶段需要让青少年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念、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正确的善恶观念。面对现在社会上的诸多诱惑,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融合。在編写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时,切实根据学生的真实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和品鉴教材时感受到生活气息,感受到真实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学生关注一些现在社会话题,因此,选择一些实际例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比如:青少年在青春期时所遇到的问题,怎么样消除自身在学习上的压力。根据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更加关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子反思自己的问题,通过自我思考加深德育教育的效果。

其二,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给予一定的实践要求。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不能很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归根结底是老师没有在课后布置一些正确并且合适的教学作业。相比于语文或者数学的教学过程,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别,对于德育教育,老师应该更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行动能力。如果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并且心情低落烦躁时,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布置一些作业。比如:“把握身边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美”,目的在于让学生抓拍住生活中觉得美丽的生活场景,其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观,让学生能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其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寻找并体会到生活中人性的美好,进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凤娟,张万波.关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科学,2000(12).

[2]戴丽红.论心理健康与正确认识自我[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

[3]杨忠健.社会活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之六[J].中小学管理,2000(12).

作者简介:

马艾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综合素养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