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矫正方法

2018-08-23 09:01何存兵
考试周刊 2018年77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

摘 要:弱势群体子女是每个学校每个老师都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做好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是每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从弱势群体子女存在的心理问题着手,探索他们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为培养合格健康的青少年而努力。

关键词:弱势群体子女;成因分析;矫正方法

一、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成因

(一) 家长对子女期望值低

弱势群体子女的家长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普遍以干苦力活和打零工为生,由于自己对人生没有一个较好的合理的规划,也导致对自己子女要求也不高,在对待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也是千差万别,对于如何培养自己的子女普遍要求不高,即使有的家长想培养子女,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培养子女但是手中又没有钱,大多数家长存在“过一天了一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问其对子女上学有什么要求,普遍的回答就是能够认识两个字就行,不要像我们做睁眼瞎,到城里能认识几路公交车、车牌号、能写下来自己名字就行,读那么高学历又有什么用,还不是出来打工,与其读书浪费钱还不如早点毕业出来打工赚钱、补贴家用等等错误的认识。由于其自身收入不稳定,收入低,也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态度,有的家长不配合学校、不配合老师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在这样教育背景下也一度影响学校对其子女的教育态度。

(二) 自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们学校,通过调查了解,弱势群体子女普遍存在这样那样问题,比如有的孩子调皮捣蛋,不求上进;有的劣迹斑斑,油盐不进;有的小偷小摸,屡教不改;有的品行差,成绩也差,究其原因,与家庭生活,家长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各有不同,往往走向不同的两个方向,要么对子女不问不管,要么对子女粗暴野蛮,家长的不良表现,造成孩子心理不稳定,落差大。表现为成绩忽高忽低,摇摆不定,有的上进心不强,成绩每况愈下;有的逃避现实,向网络寻求心理安慰,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

(三) 沟通不畅

弱势群体子女由于自身生存环境差,家境一般都不如别人,有的家境甚至比别的家庭差别很大,跟同龄的孩子比明显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他们在学校就把自己自我包裹起来,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沟通,不愿意向别人倾诉心里的苦与闷,他们往往都是自我封闭,害怕别人瞧不起自己,害怕别人嘲笑自己,以至于他们心里想什么没人知道,有的老师找他们交流沟通,往往都是躲闪回避,要么沉默寡言,不说话,反正给人感觉就是不好沟通。这种自我封闭给我们教育带来很大的障碍,因为不了解其真实的状况,所以想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也很难。

二、 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教育方法探索

在解决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上,大多数都有共同的感受,必须沉下心来,采取合适的方法,努力做好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因为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一) 家庭联系

首先学校在开学初就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子女的方法,让家长了解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尤其是在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掌握他们这一阶段常有哪些表现,家长如何对待这些表现。当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时,我们家长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身上如果出现各种不好的现象,应该如何处理。比如当孩子平时不怎么爱打扮,突然喜欢打扮了,就说明有问题;当孩子平时不怎么向家长要钱,突然之间喜欢向家长要钱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警惕了。如果孩子平时还好,突然之间沉默寡言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想一想最近孩子有什么不自然的举动,老师通过多与家长沟通联系,准确地了解孩子的动向,及时地掌握其变化的心理,及时地对弱势群体子女进行心理疏导,这是教育孩子的最佳途径和渠道。

(二) 及时了解孩子生活,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由于大多数弱势群体子女家庭环境不好,有的贫穷,有的家里负担重,子女多。因此,多數弱势群体子女在与人交往中,都极力回避谈及自己的家庭,甚至有的家庭比较贫困,但是在与他们谈心沟通的时候,有的孩子还讲假话骗人,有的孩子即使家庭贫困,但是为了在同学面前不失面子,极力把自己装扮成有钱人的模样,日常生活中装大方,甚至有的人不把钱当好的,好面子,乱花钱,寻求心理安慰。还有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中,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有的是独来独往,不与人沟通。因此,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对于自我封闭的孩子,采取组织班级文体活动,多让这些孩子“抛头露面”,让他们有露脸的机会,让他们阳光地生活在我们的校园里,尤其是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让他们多说话,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及时对他们的心理问题加以疏导,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地生活在我们的群体中。

(三) 积极开展活动

班级每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尤其是通过开展“老师,请让我说一说心里话”活动,努力地让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说出自己的烦恼以及自己的苦闷,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了解弱势群体子女真实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活动—“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感恩情绪;“让孩子回家给父母洗一洗脚活动”,极大地教育了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通过这些感恩活动的开展,对教育孩子,释放孩子的心理有促进作用。总之,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对教育所有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子女学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当然,矫正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还有许多方法,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够了解弱势群体子女的心理状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在我们中间。

参考文献:

[1]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关文信主编.问题学生教育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雷雳主编.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干预[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何存兵,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市宿城区陈集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防范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扬原因与处置探索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数据时代下国企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思考
网络犯罪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