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油菜高产创建的成效、措施及推进机制

2018-08-24 07:07张克叶周康忠易镇邪
作物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示范片机收全程

张克叶,周康忠,易镇邪

(1溆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湖南溆浦 419300;2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 410128)

油菜是世界四大重要油料作物之一[1],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2016年全国油菜种植面积达733.1万公顷[2]。近年来,湖南省油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目前已居全国第一位,2016年达到130.7万公顷[2]。

溆浦是农业大县,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带[3],现有耕地5.222万公顷,其中水田4.12万公顷。溆浦县作为传统一季稻区,作物生产以稻、油两熟制为主要模式。油菜是该县主要冬种作物,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该县自2013~2014年度开始开展油菜高产创建,2014~2015年度组织了油菜全程机械化增产模式攻关,取得了油菜扩面增产、节本增效的良好效果[4]。笔者对2013~2015年油菜高产创建工作的成效、举措与推进机制进行总结,以为后续油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指导。

1 溆浦县油菜高产创建成效

1.1 2013~2014年度油菜高产创建情况

2013~2014年度,全县种植油菜1.78万公顷,平均单产为1575 kg/hm2。在卢峰镇、低庄镇、桥江镇等创办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8个,面积达5693.4 hm2(表1)。由表1可见,8个示范片油菜单产为2100~2250 kg/hm2,平均为2183 kg/hm2,较全县平均单产提高608 kg/hm2,增产幅度达38.60%。

表1 溆浦县2013~2014年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油菜面积与产量

1.2 2014~2015年度油菜高产创建情况

2014~2015年度,溆浦县种植油菜2.21万公顷,平均单产为1650 kg/hm2,较上一年度提高75 kg/hm2。在17个乡镇、264个村、2603个组、69 658户创办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0个,面积达8080 hm2;全县机耕、机播、机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36%。扶持6.67 hm2以上种植大户12户,推广油菜机耕机播、机防和机收全程机械化253.3 hm2,增收节支达4350元/hm2。表2为其中8个万亩示范片的面积与单产情况。由表2可知,8个示范片油菜单产为2401~2582 kg/hm2,平均为2495 kg/hm2,较全县平均产量提高845 kg/hm2,增产幅度达51.21%;较2013~2014年度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产量提高312 kg/hm2,增产幅度为 14.29%。

表2 溆浦县2014~2015年度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油菜面积与产量

综合2013~2014、2014~2015两个年度的结果来看,溆浦县油菜高产创建效果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2 溆浦县油菜高产创建措施

2.1 加大资金扶持,推行实物补贴

2014年县财政投入220万元用于发展油菜生产,推进示范样板工程建设。为示范片和种植大户集中采购、统一供应油菜种子,积极推进油菜机耕、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对购置大型油菜联合播种机械的种植户补助1万元/台。同时,为每个承办油菜万亩示范片的乡镇提供工作经费1万~3万元,对油菜生产先进乡镇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

为有效提升良种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召开基层干部油菜良种补贴工作会议,宣讲补贴政策,在全县范围内推进油菜良种实物补贴,并制定油菜良种(实物发放)补贴实施方案。2014年采购优质油菜良种29.05万包发放给农户,鼓励农民选购生产所需硼肥,确保了油菜良种覆盖率的稳步提高和生产效益的稳步提升。

2.2 引进优良品种,完善配套技术

组织开展了油菜新品种的筛选试验和品种展示,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2014年新引进C320、C318、中双10号、阳光2009、华湘油13等11个品种(组合)在卢峰镇麻阳水村进行筛选试验,在谭家湾镇卫星村对沣油730、宝油85、沪油杂1号、沣油792、油研818等12个新品种进行了大面积集中展示,筛选出沣油5103、沣油792、沣油682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优质品种进行重点推广。在此基础上,加快新型机械引进推广,配套形成了分厢开沟、除草剂筛选和应用、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配方施肥、“一促四防”、全程机械化生产等综合配套技术,确保了油菜大面积稳产高产。

2.3 推广新农机,加快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采取政府扶持、大户引导等措施,积极引进推广多功能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开沟机等新型农机具及配套技术,加快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进程。到2015年,全县共拥有农业机械11.36万台(套),总动力59.1万千瓦,其中油菜播种机42台(套)、收割机67台。

在此基础上,依托“超级稻—油菜”种植制度,积极推广了两项油菜轻简栽培技术模式。一是机播机收技术模式:中早熟耐密油菜品种+机械联合播栽+基施硼肥+化学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2014~2015年度在桥江镇新坪、小水田、车头村,卢峰镇麻阳水、竹坳村,水东镇上绿化村等地创办核心试验区140 hm2。重点扶持农机大户和种植大户发展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户实行耕、种、收等作业环节“一条龙”订单作业服务。全县有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132户农机大户,与农户签订农机作业服务合同1642份,订单作业面积2250 hm2。完成机收面积9730 hm2,比上年增加1330 hm2。二是推广应用机械开沟撒点播机收技术模式:中早熟耐密油菜品种+机械开沟+人工撒点播+基施硼肥+化学除草+“一促四防”+机械收获,2014~2015年度在谭家湾镇卫星村、双井镇彩花村、观音阁镇湖清村创办核心试验区136.7 hm2。油菜轻简栽培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奠定了基础。

2.4 加强技术培训,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为落实技术措施,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兴办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加强机手培训,示范宣传油菜机收技术。2013~2015年累计举办培训班228期次,发放技术资料12.7万余份,培训人员3.68万人次。同时,在油菜生长主要阶段,组织生产大户和农民实地参观,使广大农户接受并认可油菜机械收获技术。通过示范引导,全县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不断成熟,应用面积不断扩大。

3 溆浦县油菜高产创建工作推进机制

3.1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谋划落实

实行行政首长和技术指导双重负责制,逐级推行目标管理,落实工作责任。分别成立溆浦县油菜增产模式攻关和油菜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实施小组,并聘请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及怀化市农业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领导小组及其成员由县级领导及项目实施乡镇负责人组成,技术实施小组由县农业局、农机局等业务骨干组成。

根据增产模式攻关部署和高产创建示范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溆浦县油菜增产模式攻关实施方案》,重点在桥江、卢峰、低庄、双井、观音阁、谭家湾等油菜主产乡镇实施攻关和高产创建示范,其中,核心试验区主要分布在卢峰、谭家湾、水东、桥江等乡镇,高产示范片区主要分布在卢峰、双井、桥江、水东、观音阁、低庄等乡镇,辐射推广区以双井、桥江、水东、观音阁、低庄、谭家湾、水隘等乡镇为主。同时,建立健全了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奖优罚劣。

3.2 开展技术攻关,坚持示范引导

坚持以提高机械作业适应性为重点,从品种选择与栽培方式改进着手,形成农机农艺融合的稻油生产技术体系。同时,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农业科研院所、乡镇农技站和农机站等推广机构的协作,通过对农资、植保、农机等方面的技术资源整合,组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探索油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标准。

以科研单位为依托,在有关专家指导下,进行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积极筛选适合本县发展机械化生产的优质高产品种和机械。同时,在核心试验区和高产示范区组织种植大户、农业分管领导和农技站长等有关人员参加油菜生产现场会,通过示范引导,加快了本县油菜全程机械化推广步伐。

3.3 强化宣传示范,加强技术培训

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油菜增产攻关技术模式。宣传应用“三高”油菜品种及机械化生产技术对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减轻劳动强度、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组织乡镇、村组干部和周边群众到各级各类示范区进行观摩学习,充分发挥样板示范的辐射功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油菜生产的重要时期,组织栽培、农机、植保、土肥、科教、推广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全程技术指导,做到服务到人,指导到田。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兴办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大力加强机手培训,示范宣传油菜机收技术。

猜你喜欢
示范片机收全程
机收减损,颗粒归仓,湖南早稻机收预计减少损失1.45亿斤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记不住的乡愁,更与何人说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今夏山西省小麦机收率达到98.1%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山西将创建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
京沪高速全程监控改造供电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