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草房子》例谈名著阅读方法

2018-08-24 10:51胡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桑桑草房子小康

《草房子》是曹文轩创作的一部以儿童成长经历为体裁的长篇小说,1997年面世以后,畅销不衰,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草房子》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近,文笔优美,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非常适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因此,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泛读、精读以及深入理解名著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情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的。

一、泛读文本,概括大意、理清人物关系

泛读文本是阅读的基本功,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文本意思,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弄清名著中的章节结构、人物关系,组织学生进行人物特点和主要关系的分析,制作人物图谱,让学生写一些心得、体会。比如,杜小康的人物轮廓:为人正直、大方、敢作敢当,虽然整体一副有钱人的样子,但是同学有困难,也很乐意帮助。印象深刻的情节:杜小康却在大家准备实施“攻心战”的时候,大方地走上台子“你们不用再查了,火是我玩的”。有的学生在体会中写到:读到这里我为杜小康敢作敢当的精神所折服,虽然我知道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真正去承认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教师引导学生边泛读、边记录,这样,名著的大意、结构和人物就一目了然了。泛读让学生对《草房子》这部名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阅读的时候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为学生进行名著的精读提供了保障。

二、精读文本,前后勾连、圈点批注

在了解了名著的大意的基础上,就需要对其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精读、细读,慢慢品味其中的字词,掌握文章的优美之处,那么,什么是精读呢?用英国作家麦考利的话来说“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可见,精读、细读对于阅读的重要性。

在学生进行文章精读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在阅读的时候遇见比较好的词语、有好的感想以及遇到的疑问,要及时在书中进行标记,进行批注。这样,既便于学生进行思考,也方便以后的查阅和参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草房子》中就有很多好的词句。诸如:“夕阳正将余晖反射到天上,把站在砖堆顶上的细马映成了一个细長条。余晖与红砖的颜色融在一起,将细马染成浓浓的土红色。”“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等等。

学生在精读的时候也要注意文章的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这将有利于学生把文本中的情节进行梳理,理顺故事中的人物和事情的发展过程,从而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全面的分析,帮助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联系进行人物特点的概括,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中,给学生设计几个有探究性的话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和探究,帮助学生更加深刻、清晰地掌握小说的内容,提升阅读效率。诸如:小说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你认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小说中的人物,你最喜欢那个,为什么?你觉得小说中的桑桑是一个守信用的人吗,为什么?小说中有个因为秃子而被大家嘲笑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后来被大家所尊敬?你赞同杜小康是麻油地将来最有出息的孩子这个观点吗,为什么?等等。

教师通过合理设置一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将小说的各个部分进行串联,有机地统一起来,由表逐里的逐步理解小说的含义,达到精读的目的。

三、与作品产生心灵的碰撞

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和作品进行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交流,又是学生和作品角色之间的对话,这种与作品交流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阅读的效率。在进行《草房子》阅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问周围的学生“在《草房子》中的人物形象中,大家是否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呢?”这种阅读的体会,是学生和作品中的形象产生心灵碰撞的结果。

有的学生说“桑桑的形象和我小时候很像,比较淘气、活泼、天真,同时又重情谊。”有的学生说“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中的某些特点和我比较像,但是我们的童年比较快乐,有父母的呵护,教师的关爱,深厚的友情。小学时光在无忧无虑中度过,尽情的学习,快乐地玩耍,就像一颗幼苗在阳光雨露下茁壮的成长。”也有的学生认为杜小康有自己的影子等。学生进行用心地阅读,仔细地体会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与文本、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就能产生心灵的共鸣,在思想上对名著有更深入的印象。

名著是文学的精华,通过对名著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探索,让学生进行高效的名著阅读,感受名著的经典与艺术。

胡波,浙江宁海县梅林初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桑桑草房子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小康之路
从《草房子》探讨儿童文学里“中国故事”的讲述
想飞的草房子
独有的精灵——读《草房子》有感
爱着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