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回课堂:寻回农村初中语文的本味

2018-08-24 10:52陈明张怡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本味文本情境

陈明 张怡琦

农村初中的语文师资相对薄弱,但每位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也都有自己的长处,如书写、诵读、分析、写作等等。与其全面提升,不如将个人的优势长板加到无限长,做到极致,使其成为绝对的优势。广大一线教师疲于应付,大小作文备课、讲授、批改、辅导,教参的研读、名著的阅读,习题的编制,课件的制作等等。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每上完课总是或多或少的留有遗憾。再加上,中考的指挥棒极大的影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文的教学变成应试的训练,导致语文本味即语文味儿淡化甚至流失。程少堂老师曾指出,所谓“语文味儿”, 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的思想指导下,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笔者通过语文巡回课堂教学,即班级学生保持不变,由老师巡回上自己擅长的课例,备、辅、改、评等环节保持原班级不变,教环节在一定范围内按一定计划实行巡回,来寻回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本味。

一、寻回语言的品味

语文教学是语言和文学的教学,包括对口头语言进行训练,对书面语言进行解读品味,并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能力的活动。抓住了这个核心,语文教学才是本味教学。程少堂老师在《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一文中指出:语文之本味在于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首先关注词语。笔者在《秋天的怀念》教学“语言品析”环节中,一开始直接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解决问题,有的学生直接展示预习成果,与参考的答案完全符合,但在课堂检测中发现,理解的不够完整,思维混乱。在集体备课评课时,其它老师提出建议要交给学生理解的方法,指导要到位,首先对词语本身进行理解,可以采用分别组词、语境替换等方法,接着的理解是用自己的语言替换下文中的语句。采纳后在接下来的巡回上课时收到一定的效果。又有新的问题出现——很多学生对词性的知识不了解,又面临词性的语法常识讲授问题,调查学情后了解到小学学过同义词和反义词,笔者结合同义词和反义词的知识突破词性的讲解,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关注修辞。在解读文本时,关注文本如何运用修辞达成表达效果,尤其要重视品味那些比较独特的修辞格式,从而体察蕴藏其中的美丽风景。在巡回中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容易混淆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开始让学生识记理解定义来区分,效果不理想,在后来的巡回教學中发现学生通过记典型例子来类比,进而区分两种修辞效果明显。如《春》中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钻”写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状态,表现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境和作者惊喜的感觉。拟人的修辞体现在具体的词语中,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抓住修辞的赏析角度就能体察别有洞天的艺术效果。

语文课本上的语言文字之美主要是一种文学之美,是一种感性之美。而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语言包含基础性的理解,和最高目标的审美,即领略语言文字之美。

二、寻回巧妙的构思

斯腾伯格说:“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教育最令人欢欣的目标。”老师通过巧妙构思,循循善诱,让学生对作者巧妙的构思能够了然于胸。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文本为依托,有目的性、针对性、启发性的设计有梯度的核心问题,然后利用各种教学因素,向学生提供知识,思路,情境和机会,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语文之本味在于审美的浸润,智能的开发。

在上《七颗钻石》一课时,有的老师设计平平,效果可想而知,后来在巡回课堂教学中,受讲故事的启发,设计了如下环节:

大家好!我是一只水罐,我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现在,我的故事开始了,( )以前,我还是( )做的水罐,因为( ),我跟着小姑娘路上找水的旅程……

一天夜里……

跑回家的路上……

回家以后……

上述环节设计用语言创设故事情境,通过生动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轻而易举的进入文本,研读文本。

语文的课堂教学就应该立足文本,扣住中心内容,然后采用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现,从而使学科内在本质的东西呈现出来,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有位老师通过三节巡回教学,设计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课如下教学流程:首先听读环节,感知“诗”的基调;接着细读环节,联系作品语言特点,感知“树”的骄傲;然后品读环节,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感知“我”的骄傲;最后,齐读,感知“人生”的骄傲。老师的上课思路清晰,让学生清晰记得整节课的要点,

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不是学生的群言堂,而是师生在有限的时空中,以教材为活动的蓝本,进行适度交流而又有各自相对独立时空的有序活动。有位老师在巡回课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到了结尾“实践迁移运用”环节,依次出示两个问题:

1.“我”的弟弟看到小朋友们隔三差五地去爬悬崖,和“我”说准备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我”担心弟弟年龄小,心理上受不了,请你代“我”写一段话劝说弟弟不要去。

2.弟弟不听劝,还是坚持要去。请你代“我”为即将去爬悬崖的弟弟准备一个锦囊,以备弟弟在关键时刻用,结合课文内容,提醒弟弟用什么方法克服困难,鼓励弟弟坚持下去,他会有什么收获。该环节设计无形中检测了当堂的教学内容,又考查了语言运用中劝说和启示收获等的问题样式,实现既来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对文本再次解构,很好的实现一文多用效果。

三、寻回情感的感悟

从某种程度上说,语文是距离我们的人生和生活最近的一门学科,于是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感性情感的感悟和咀嚼,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本味回归。作为语文教师,需要精心、更耐心地研读教材,尊重文本的教育价值理念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将学生深深地导引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引导学生真正地深入文本,对其所蕴含的情理、意趣给予深入挖掘,从而自然巧妙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乃至灵魂,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首先是经验累加。文章是生活的反映,但所反映的生活情境学生并未身处其中,所以课堂点拨就要想方设法拉近文本與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样就可有效避免语文教学陷入繁琐分析与空洞讲解的泥淖。在《范进中举》巡回教学时,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出现偏颇,受前一位同学的影响,脱离不了思维定势,我让学生暂且撇开书本,回归到生活本身。课堂上,用链接生活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增强学生的体验,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在巡回课堂教学中,积累了感悟情感的方法——经验累加法。

其次是角色体验。初中教材里的课文蕴含的情与理大都是靠感性来表达的,而感性认识往往是和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来体验文本的情与理。角色体验是一种由己及人式的移情过程,是人与己合二为一的过程,也是理解不断深化、情感不断升华的过程。进入语言的设身处地,透过语言的身临其境,内化语言的情境再现。假如你处于当时的情境,会如何思考。这个情境,逐步累加过渡到文中的语句,学生自然而然就触摸到问题的重心所在,体验角色式的点拨有效地避免了教学的贴标签式。

程少堂老师在《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中认为:语文本味还体现在要教出情感美。一堂好的语文课,会给师生的情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师生双方都被感动的场面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有位老师在巡回课堂教学中,反复打磨,形成以下板书:

一言以蔽之就是“情感与生活相融,言语与精神共生,思维与审美齐长”,语文本味就是“生活味,情感味,人文味,意趣味”。

笔者转换思路,打破普遍实施的一班一语文教师的限制,尽可能的让老师从应付研读文本中解脱出来,集合备课组集体的智慧,集中时间研读一课,反复打磨成经典课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巡回课堂教学中,多一些审视学生的标准,发现更多的具有潜力的学生,学生在赏识中慢慢进步。在集思广益的集体备课基础之上,保证教师尽快对学生全面了解,避免片面化,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邵军.如何教出语文的本味[J].语文教学通讯,2011,(3).

[2]吴生友.语文教学应追求本味[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2).

[3]李文娟.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味回归[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3).

[4]应勇.语文本“味”:对一节名师阅读教学课例的品析[J].初中生世界,2016,(10)

陈明,张怡琦,江苏赣榆实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本味文本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鲁迅《墓碣文》的别一种解读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本味淋的储存与抗氧化性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