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生活外延,深化语文课堂内涵

2018-08-24 10:52丁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晏子生活化创设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教学如果要产生效果,则必须要通过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在初中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文课程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断拓展生活外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彻底,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一、生活化情境,拉近时空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广博,其中不少内容都和学生的生活有较大的距离,这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学生觉得很难理解其中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和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促使学生更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中。

《晏子使楚》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晏子的能言善辩,体会晏子不卑不亢的气节。然而这篇文章是古文,发生的时代和学生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创设生活化情境,拉近学生和文章之间的距离。首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结合生活中的事件引发学生思考:“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傲慢无礼的人,想要侮辱你,你会怎么办呢?是忍气吞声,还是反抗对方呢?又或者你可以用一种更有智慧的方法,起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效果?”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创设情境,尝试将《晏子使楚》的内容转变成形象化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思考如果在生活中自己处于晏子的位置,会如何应付这样的突发状况。在这样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合理地设置了生活化情境,所以学生非但不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很枯燥,反而还更为积极地投入到了学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学者刘国正认为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语文教学应该和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要反映学生的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合理地创设生活化情境,则学生必然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生活化内容,代入体验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也要充分加入生活化内容,以此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对所学习的内容产生亲切的感觉。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回忆并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再回过头来分析文章中的内容,便能促使学生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然而本文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对比阅读时学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化体验的内容融入到了教学中,让学生的对比變得更加自然,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在进行人物形象前后对比的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尝试找出展现“闰土”形象的内容,然后尝试将自己代入到课文中,想象如果有一个自己久未谋面的好朋友,再次见到时却发现其形容憔悴,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疏远了,自己会产生怎样的想法。如果学生能带着这种生活化体验进行对比,则能更好地把握住文章中的关键。如有学生提出:“文章提到闰土要香炉时,‘我还笑话他,‘我想到了自己的好友已经被封建礼教所吞没,这香炉就是封建礼教的象征。而自己却还在笑话好友,这难道不也证明了‘我其实也有麻木的一面吗?不过‘我最终意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了自己的愿望茫远。”由于有了体验感,所以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也变得更加深入了。

学者任志姗在研究语文教学时提出,生活化教学内容的使用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更加专注。与之相反,如果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生活化作业,发展语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如果教师能多布置一些生活化作业,则学生能在体验中深切感受,在交流中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学会如何利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能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学生完成《我的叔叔于勒》的学习后,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化作业,安排学生尝试完成。教师提出:“在生活中大家谁都会有穷亲戚,也会有富亲戚。尝试回忆一下亲戚来自己家中的情况,用文字将其描写下来。如果能通过观察了解一下邻居等人对待亲戚的态度,也可以将其写入作文中。”这个作业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能让学生尝试通过仿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美国教育家华特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学生的学习和其生活实践融合在一起。

丁毅,山东威海市乳山市大孤山镇中心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晏子生活化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晏子不辱使命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晏子辞退高缭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