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专题背景下任务群的实施

2018-08-24 10:51田姝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宜家诗经学案

一、背景

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成为了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使2017级高中学生处于新高考、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旧教材所谓“三新一旧”的过渡期,对所有教高一的老师来讲,我们也要面临课程、教学、考试如何衔接等诸多问题。

在《北京市参加教育部高中过渡期“课程实施方案”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研制工作方案》中,对语文学科提出“立德树人、语文素养、教与学方式、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具体要求。

二、理论指导

其中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纲领指导和明确了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目标。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上述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学作品是人们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在语文课程中,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怎样实践核心素养,这就需要载体,于是伴随而出的就是学习任务群的出现。什么是任务群,就是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项目1+项目2+项目3+……=任务群)。即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模式。

结合三年的高中学习,目前初步定出十五个任务群,其中在高一阶段建议完成“语言积累梳理与建构、当代文化参与与探究、整本书阅读研讨、跨媒介學习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鉴赏与创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七个任务群。

作为高一年级语文老师,面对如此新颖而又庞杂的任务群,我一开始的反应是比较剧烈的。但经过认真学习四个语文核心素养,我发现如果理清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基本要求,并找出利于学生接受、又能涵盖四项要求的任务群,就可以化繁为简,集中锻炼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这样选择下来,我认为非整本书阅读研讨任务群不可。经过选题,我决定采取深圳吴泓老师的做法,把《诗经》专题作为了高一专题学习的入门课进行实践,不仅让我有了全新的教学体验,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参与探讨,还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三、具体做法

首先我做了一个时间上的计划,大概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完成《诗经》专题,并让学生准备了三本书,周振甫《诗经译注》、刘冬颖《<诗经>爱情往事》、李颜垒《最美不过<诗经>》作为参考书进行学习拓展。然后为学生准备了五个阶段性学案,进行递进式学习。

学案一:走近《诗经》、为什么读《诗经》

学案二:自主阅读经典篇目,按爱情诗、战争诗、农事诗分类

学案三:对四首爱情诗歌进行提问质疑

学案四:补充《诗经》相关知识,对四首诗歌拓展阅读(18800字阅读量),提出思考问题

学案五:拓展阅读七首爱情诗歌,补充阅读(5600字阅读量),提出思考问题

在“学案三”中,我有一个改变,就是让学生自主提问,还原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状态,学生上来的问题五花八门,例如原始提问如下:

学生甲:《关雎》提问

1、“左右流之”中“流”字是什么意思?

2、整首诗只是再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吗?

3、“芼”怎么读?

《木瓜》提问

1、文章这么写用意为何?

2、“琚”字怎么读?

3、文章中都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学生乙:《关雎》提问

1、关雎是一种什么样子的鸟?作者为什么开头要用它做引用?

2、为什么作者看到喜爱的女子时要用钟鼓和琴瑟这些东西来讨得她的欢心?要知道,古代并不是很富裕,为什么不用一些物质类的东西来讨她喜欢?

3、为什么文中有那么多的“之”?

《木瓜》提问

1、别人投了‘我一些瓜果,我就回报以玉佩等等,‘我是十分的有钱,还是这只是一种比喻?

2、“投”这个字是否和如今的投是一个意思?(如今的意思差不多就是扔,砸)

3、古代有潘安投瓜,左思投佤的故事,那有人给‘我投瓜是因为‘我的地位很高,还是因为面容姣好?

可以看到,这时候学生的提问是随性而又无序的,于是我在他们提完后做了一个梳理,大致将他们的提问进行归类,最后给出提问的四个维度——音义疏通、行文结构(表现手法)、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由浅入深,这样学生在第二次提问时就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停留在字音字形层面的提问明显减少。

在“学案四”中,补充给学生万字的资料之后,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于是我又在相应的阅读文章后加上了具有一定难度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比如“说说你如何看待《关雎》中君子的行为?”“请说说《桃夭》中的女子“美”在哪里?“宜家”思想对于今天社会发展的意义?”“你如何看待《氓》中男女主人公各自的优缺点?如花美眷,真的不敌似水流年吗?”

学生在反馈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请说说《桃夭》中的女子美在哪儿?“宜家”思想对于今天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张紫宸回答:我觉得古代的美女要美于内外兼修,其一在外为佳人,诗中用桃花来比喻女子,表现出女子在少女时期的美貌与青春的活力,看出古代少女的魅力。其二为内在之美,这要比外在的相貌更为可贵,要懂得持家之道,丈夫在外劳作,女子应在内做到秀外慧中,相夫教子,孝顺长辈。这样才可以相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觉得这就是古代美女的”美“之所在。宜家思想,不僅在古代重要,在当今社会更为可贵。正所谓宜国才能宜市,宜市才能宜家。千万个宜家才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强大的国家。什么是宜家?我认为,宜家就是在家中与亲人和睦,对长辈孝顺,让人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安心的过日子。而这,正反映出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和睦,才能一统组建一个强大的祖国,宜家,宜小家,正是在为宜大国作出了一份最为重要的贡献。这就是我对于宜家思想的总结。

在“学案五”中,在补充更多诗歌让学生自主阅读之外,我又结合《诗经》的文化与现实意义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做选择,你愿意做上面所有作品中的哪一类女子或男子?(举例说明)”

学生赵梓萱回答:我不要做《氓》中的男子《氓》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生活经历和怨恨感情。氓婚前信誓旦旦,婚后“二三其德,至于暴矣”让女主人公算是受尽了屈辱,开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氓没有准备就来求婚,可见他急急躁躁。更重要的是,婚后妻子日夜操劳,可他却对虐待妻子,始乱终弃。男子急躁,竟提出翻墙前来相会,可见他的鲁莽。

在完成五个阶段性学案后,我对第一个“爱情专题”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展示,因为与必修一“写人记事”目标挂钩,所以我认为先写记叙文跟贴近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吴泓老师曾经让他的学生写过想象类《诗经》习作,这原来在我看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没有尝试过,同时也对自己的学生缺乏信心,学生真的可以写好吗?

当学生纷纷交上自己的作品时,我从震惊到惊喜到释然,真正感受到了学生高涨的兴趣和无限的潜力。

在《诗经》专题的实践学习中,我借助五个学案为学生安排了若干个项目,这些项目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若干个任务群,在这些任务群中,有学习《诗经》语言的核心素养,有拓展思考的思维素养,有培养学生正确爱情观的审美素养,还有探讨《诗经》在今天学习意义的文化素养,一本《诗经》,用任务驱动实践,用专题带动素养,使我在高一新背景下得到了有益的尝试,我会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实现语文学科提出“立德树人、语文素养、教与学方式、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具体要求。

田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宜家诗经学案
乡愁导学案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2018宜家春季新品
英瓦尔·坎普拉德:宜家创始人带你过夏天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