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态可“双赢”

2018-08-25 07:42张维为
当代贵州 2018年26期
关键词:双赢贵州考核

文_张维为

张维为:

政治学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

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沉重代价往往就是环境的恶化,过去40年我们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环境问题,形势相当严峻,这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也曾希望能够避免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还是没有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这可能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历史宿命。

近年来,贵州较好地实践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了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的道路。早在10多年前,我曾提出环境污染相当程度上与我们的发展模式有关,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靠我们发展模式的完善,靠我们的体制改革和创新,而不是推倒重来。

那时候我就在思考,我们常说干部的考核指标只看GDP,结果造成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那么,我们何不在干部考核项目中融入环保的内容,并且加大这部分内容在考核体系中的力度,这就可能大大推动我们的环保事业。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我们如果能够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环保,一定能够解决中国的环保问题,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

如今再到贵州,我发现生态考核这样的思路已经切实融入了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2014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如此一来,林木生长、栽植情况这样的细节指标也被纳入考核范围,领导干部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意识逐渐增强,部署建设项目时更加考虑生态因素。如今这样的“贵州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中办国办也于去年印发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自去年贵州发布《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后,充分发挥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绿色“指挥棒”作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将利剑插入生态文明领域,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基础。

“生态文明”的提出无疑是中国发展模式的一大进步,环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环保意识反映了个人修养,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明水准。一个人吃完水果把果皮扔到垃圾桶,而不是扔在马路上,就体现了这个人的文化素养。一个家庭耐心地把垃圾分开,装入不同的垃圾箱,这是一个家庭文化的提升。环保可以使我们民族形成一种更精致、更有品位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能以环保为契机,推动有个性有品位的环保生活方式,这将有助于改造我们现在崇尚奢华的社会风气、有助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又一次考验,但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是有序政治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一块试验田。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能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也能催生很多新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2017年贵州绿色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这无疑说明了环保也很有市场。贵州应该抓住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义无反顾地走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为中国甚至世界带来新的惊喜。

贵州发展较晚,很多人曾经把“贵州”和“落后”联系起来,如今这样的观念已经过时了。贵州把青山绿水保留了下来,形成了后发优势,如今生态和大数据已经成为贵州的名片,每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数博会让世界见证了贵州发展带来的“贵州震撼”。

猜你喜欢
双赢贵州考核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科技创新与人文繁荣如何“双赢”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