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让生活更美好
—— 黔南州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2018-08-25 07:42唐军袁绍阳
当代贵州 2018年26期
关键词:黔南刺梨黔南州

文 _唐军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袁绍阳

黔南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盯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目标,不断擦亮“生态之州”底色,努力提高“幸福黔南”成色。

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谋发展的根本准则,着力打造“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品牌。

思路一变天地宽,绿色发展成效显。黔南大地的碧波林海、神韵湿地荣膺贵州省“最美森林·最美湿地”评选第一名,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达到63.2%,位居全省第二,高于全省近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逾41个百分点,黔南林业总产值突破266亿元;中国经济林协会刺梨分会成功落户黔南,首届中国刺梨产业发展论坛在都匀举办;成功取得2019年第29届中国兰花博览会、2020年第4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的承办权。

黔南州委书记唐德智说:“近年来,黔南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盯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目标,不断擦亮‘生态之州’的底色,努力提高‘幸福黔南’的成色,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示精神,加快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

培育生态品牌提升生态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如何处理人类生产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民领袖的深厚民生情怀和强烈责任担当,为黔南州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2015年以来,黔南州在“生态美、百姓富、林业兴”发展目标和“守底线、建金山、创品牌”发展定位统揽下,以实施“绿色黔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累计投入资金7.1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5亿元,完成营造林10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的57.36%增加到了63.2%,增加了5.84个百分点,培育了林业品牌。

2017年,黔南通过退耕还林、植被恢复费造林等工程项目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的同时,实施林业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出台了《黔南州精准提升造林质量十条措施》,加强营造林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和督查督导,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和效益,并探索出了包种苗、包造林、包成活、包管护、包效益的“五包”造林新模式。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黔南建设,黔南州于2017年11月印发了《美丽黔南林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计划推进千里多彩生态廊道建设,建成10万亩彩色景观林,打造100个多彩森林村寨,提升十大景区景观质量;计划将黔南中心城镇建成区树冠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9平方米以上,乡镇政府驻地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将黔南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将12县(市)建设成为省级森林城市,进而提高黔南林业生态品质和提升林业生态颜值。

做强产业品牌成就金山银山

生态建设是黔南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黔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黔南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全过程,逐步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共生的新路。

黔南州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刺梨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业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组织、资金等保障,使得原本由部门推动的茶叶、刺梨等产业上升为州委、州政府的战略发展产业,刺梨累计种植面积已达70万亩,占全省一半以上,刺梨综合产值15亿元,黔南的刺梨产业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的领军者。

生态建设是黔南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为都匀东部新城杉木湖风光。(卢桃 /摄)

黔南还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指导理念,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大力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全域多彩生态景观。紧紧围绕全省“十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刺梨、特色商品林、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森林康养“五大产业”,不断使“绿色生态”释放“红色福利”。

目前,通过发展“五大产业”,使全州农村人口人均纯收入来自林业部分由938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让老百姓在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中得到了更多实惠,提升其参与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此外,改革开放40年来,黔南林业产业种植基地发展到500多万亩,野生动物训养50万只,林业龙头企业400多家,有龙里黔中家具板材产业园等10大林产园区,“中国刺梨之乡”“中国金钱桔之乡”等10多个农林国家级保护品牌和地理标志。

2018年,预计全州林业总产值330亿元、农民人均9428元,分别比1978年的1722万元、6.2元增长1916倍和1520倍,黔南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林业正逐步让黔南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夯实扶贫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黔南将生态文化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创新、制度规约、行为典范和物质文化,并通过教化、规制、示范、样板等进行生态文化培育,茶博会、刺梨花节的举办和绿博会的承办等,为推进黔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的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支撑,不断提升了全州的生态文明水平。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如何统筹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互促互赢,提升林业精准扶贫成效,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是黔南决策层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此,黔南充分发挥林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黔南州林业局落实了党组书记、局长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建立了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包保督查指导工作机制,层层签订责任状,落实扶贫责任。此外,定期开展林业扶贫重点工作督查指导,科学编制了《黔南州林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和《深度贫困地区林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黔南在贫困区域新增刺梨种植15万亩、特色经果林种植45万亩,落实养蜂、食用菌等林下经济扶贫资金130万元。

黔南认真开展生态护林员聘用和管理工作,建档立卡贫困生态护林员实现0.72万户2.8万余人精准脱贫,通过生态护林员补助、公益林补偿、退耕还林补助等兑现补助资金38430万元,惠及贫困农户76664户,户均获得现金补助5012元。累计兑现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达5亿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36万亩,贫困人口从林业获得的扶持项目资金达3亿余元,带动5万贫困户20万人精准脱贫。

值得一提的是,黔南依托优势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产业。2017年,全州共投入森林旅游建设资金达39亿元,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森林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突破百亿大关,有力助推困难群众实现多元化增收。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黔南是黔南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贵州南部建设得更加美丽,推动黔南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黔南州委副书记、州长吴胜华如是说。

猜你喜欢
黔南刺梨黔南州
春日花田映红颜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小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研究
黔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赴黔南州农业产业发展协会交流工作
谱写赶超跨越、繁荣发展新篇章
山水黔南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黔南州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离退休干部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