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祛痰方辅助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2018-08-25 03:13魏燕斌江瑞来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8期
关键词:阻塞性淋巴细胞证候

魏燕斌 江瑞来 华 英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流行病学报道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可达8%~15%,且在死亡率方面仅次于恶性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居于第3位[1]。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是公认导致则患者死亡主要诱发因素,具有进展迅速、病情复杂及致死致残率极高等特点[2];目前西医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以对症干预为主,如呼吸道舒张剂、激素等,但总体疗效和安全性难以满足需要[3]。中医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更为重视“治未病”和“标本兼治”,较西医单用在改善肺部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4]。本研究旨在观察二陈祛痰方辅助沙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西医和《中医呼吸病学》(第3版)中医痰湿阻肺证诊断标准[5-6];急性发作病程<24 d;年龄18~80岁;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及肺纤维化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全身严重感染患者;精神系统疾病患者;心脑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过敏体质者;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 32 例,女性 18 例;平均年龄(62.79±7.53)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9.49±1.71)年,急性发作平均病程(3.38±0.95)d。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3.10±7.59)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9.36±1.68)年,急性发作平均病程(3.45±0.98)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英国Glaxo Wellcome UK Limited生产,注册证号H20090241,规格 50 μg/250 μg)单用治疗,每次 1 吸,每日 2 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陈祛痰方:苦杏仁10 g,陈皮10 g,党参 10 g,白术 10 g,山药 10 g,苍术 10 g,姜半夏 10 g,干姜 6 g,茯苓 6 g,葶苈子 6 g,炙麻黄 6 g,甘草6 g。加水400 mL留汁150 mL,早晚顿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 1)中医证候积分[7]指标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咯黄稠黏痰、口唇紫绀及面色晦暗,每项分值0~3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2)采用日本福田ST-300型肺功能检测仪对FEV1/FVC和FEV1%预计值水平进行检测;3)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生产FC 500 MCL/MPL流式细胞仪对T淋巴稀薄亚群水平进行检测;4)采用瑞士罗氏公司生产Cobas C3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NF-α和IL-8水平进行检测;5)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声嘶和皮疹发生例数,计算百分比。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7]拟定。临床控制: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90%。显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75%,≤90%。有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分率为>50%,≤75%。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见表1。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呼吸困难 咳嗽 咯黄稠黏痰 口唇紫绀 面色晦暗观察组 治疗前(n=50)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4.37±1.12 4.10±0.98 3.79±0.90 1.42±0.57*△ 1.18±0.30*△ 1.48±0.41*△4.30±1.15 3.97±0.95 3.87±0.94 3.76±0.96 4.02±1.04 1.42±0.39*△ 1.49±0.40*△3.84±0.99 3.90±1.07(n=50)治疗后2.66±0.86* 2.34±0.68* 2.29±0.69*2.06±0.60* 2.11±0.76*

2.3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通气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 FEV1/FVC FEV1%预计值观察组 治疗前 49.33±3.67 53.53±8.94(n=50) 治疗后 65.83±5.94*△ 70.93±12.94*△对照组 治疗前 48.85±3.50 53.20±8.86(n=50) 治疗后 57.04±4.41* 62.44±10.51*

2.4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见表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CD3+(%) CD4+(%) CD8+(%) CD4+/CD8+观察组 治疗前(n=50) 治疗后对照组 治疗前54.29±4.01 40.40±3.21 30.41±3.72 1.33±0.48 61.60±5.67*△ 47.96±5.51*△ 25.28±2.18*△ 1.88±0.70*△54.36±4.04 40.46±3.25 30.14±3.67 1.37±0.50(n=50) 治疗后55.81±4.26 39.80±3.08 30.66±3.39 1.31±0.47

2.5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5。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ng/L,±s)

组 别 时 间 TNF-α IL-8观察组 治疗前 62.78±5.30 76.96±8.50(n=50) 治疗后 50.48±2.71*△ 62.59±4.36*△对照组 治疗前 63.33±5.37 77.13±8.57(n=50) 治疗后 57.86±4.46* 70.32±6.87*

2.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6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亢进广泛参与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疾病进展过程中[8];其中CD4+T淋巴细胞为细胞免疫应答关键反应细胞,而CD8+T淋巴细胞则是人体内主要抑制性T淋巴细胞,可对CD4+T淋巴细胞发挥细胞毒损伤效应[9];报道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气道长期病原体反复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及低下,更易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同时CD4+/CD8+水平与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10-11]。而IL-8和TNF-α则是重要炎性细胞因子,两者均为CD8+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受外界因素刺激后释放,能够通过直接激活炎性介质释放及继发瀑布级联反应诱发气道和肺实质明显炎症反应,两者水平与呼吸道炎性反应水平和症状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12]。

现代医学多采用激素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大量临床报道显示,该方案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分泌合成,降低气道敏感性和阻塞程度;但存在个体疗效差异大、疗效逐渐下降及易反复发作等问题[13]。

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多属痰湿阻肺证,病表在肺,而脾肾为本[14];病者久病肺虚,痰浊积留,如外感邪毒则可致病情急性发作;发病之初因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无以正化传输,日久肾虚蒸化不能,则痰浊潴留加剧,最终导致喘咳持续[15];故中医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当以养肺益气、燥湿化痰为主。本研究采用二陈祛痰方中,苦杏仁平喘镇咳,陈皮宣肺降气,党参大补元气,白术益气燥湿,山药补中益气,苍术利湿健脾,姜半夏化痰降逆,干姜温阳散寒,茯苓利水渗湿,葶苈子祛痰利水,炙麻黄宣肺平喘,而甘草则调和诸药以共奏养肺气、燥痰湿及消水肿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半夏多糖能够显著减轻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频率,增加通气量,抑制氧自由基合成和组胺释放[16];葶苈子醇类提取物具有抑制模型动物呼吸系统相关基质沉积,改善气道重构程度等作用[17];而麻黄碱则可抑制气道黏稠分泌物形成,促进气道纤毛摆动和痰液排出[18]。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方面具有优势;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TNF-α及IL-8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证实中药方剂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可有效改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水平,笔者认为这可能是该方案具有更佳疗效关键机制所在;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则表明加用二陈祛痰方并未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安全性值得认可。

综上所述,二陈祛痰方辅助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在临床疗效方面较西医单用具有优势,且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阻塞性淋巴细胞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