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

2018-08-27 05:28王岩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骨膜断端腓骨

杨 磊,王岩民

胫腓骨干C型骨折作为关节面与干骺端之间的完全性骨折,原因以高能量损伤为主,往往伴随着严重的软组织损伤[1]。基于胫腓骨干特殊的解剖结构,胫腓骨干C型骨折极容易伤及滋养血管,影响骨折下端的血液灌注及回流水平,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既往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为主,原则为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坚强内固定、保护骨折断端血液循环、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但随着其广泛开展,逐渐反映出诸多弊端,以创伤性较大、并发症发生多最为突出。有限切开复位结合经皮微创接骨板(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无需暴露骨折部位,即可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最大限度减小手术创伤性,促进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胫腓骨干C型骨折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6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排除病理性骨折,均有无合并神经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根据是否采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分为两组,经齐同性检测,两组性别、年龄、随访时间、C型亚型差异不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组别 n 性别(男/女) 年龄(岁) 随访时间(月)C型亚型C1型 C2型 C3型对照组 40 27/13 38.9±12.7 11.2±1.5 31 7 2观察组 46 30/16 37.6±13.1 10.5±1.9 34 9 3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在复合腰麻硬膜外麻醉,仰卧体位。于外踝作直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小腿正常的长度,进一步复位胫骨。于内踝作弧形切口,有限切开,切口约4cm。暴露内踝尖,使用骨膜剥离器分离骨膜外的软组织,在形成软组织隧道的情况下,插入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C型臂X线引导,评估钢板位置是否准确。分别在骨折两端固定,将锁钉打入骨折远端,随之将钢板固定于骨折远端。复位骨折端,以固定钢板作为模板,在与病灶相匹配螺钉孔的介导下,作小切口,固定螺钉。使用锁定钉固定骨折两端,每一端约固定3枚;必要时,固定4枚。在锁定钉的固定过程中,使用相配套的套筒,准确控制锁定钉的方面。骨折复位经C型臂X线透视验证满意,骨折两端对线对力良好,内固定稳定。术后抬高患肢、及时去除引流管;预防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指导功能锻炼;术后随访4~12个月。

对照组:麻醉成功,于外踝作直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恢复小腿正常的长度,进一步复位胫骨。以骨折断端作为切口中心,根据胫前嵴作纵行切口,保证骨折断端的充分暴露,进一步剥离骨膜,清除骨折断端之一的组织。使骨折断端复位良好,用钢板、螺钉稳定固定,经C型臂X线透视验证复位满意,骨折两端的对线对力良好,内固定稳定。

1.3 疗效评定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Johner-Wruhs疗效评分标准评定疗效[4-5],比较两组优良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的标准。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 40 92.3±12.8 312.5±81.4 11.2±3.5 14.7+2.4观察组 46 70.4±8.6 149.5±63.8 8.4±2.2 12.1±1.9 t值 2.0 3.5 2.3 2.3 P值 0.04 0.01 0.04 0.03

2.2 并发症 观察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钢板外露、皮肤坏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Johner-Wruhs评分 观察组Johner-Wruhs疗效评分,优良率93.5%,对照组80.0%(P<0.05)。见表3。典型病例手术前后影像表现见图1~3。

表3 两组患者Johner-Wruhs疗效优良率比较(n)

图1 男, 43岁。A:术前X线正位片 AO分型C2型,骨折移位明显;B:术后X线正位片,胫骨骨折得到复位,力线良好;C:术中手术切口照;D: 术后1年X线正位片

图2 男,28岁。A:术前X线正位片,骨折A0分型C2型;B:术后X线正位片

3 讨论

胫腓骨干C型骨折属于复杂骨折,关节面与干骺端之间发生完全性骨折。由于胫腓骨的解剖结构较为特殊,如肌肉组织覆盖少、骨折处血液供应不足,容易导致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另外,胫腓骨干C型骨折主要由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合并开放性创伤或挫伤严重,若处理不当,可导致皮肤坏死、钢板外露。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手术治疗以恢复小腿长度为主,其次为完全纠正骨折断端的成角与旋转移位、改善患肢负重功能,防止畸形愈合。曾石远等[6]研究认为,小腿的解剖特征较为特殊,胫腓骨干C型骨折往往合并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钢板外露等并发症较为常见。另外,手术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关键在于保护骨折端的脆弱软组织。在手术治疗前,应评估骨折端的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创伤性小的手术方案,旨在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当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胫腓骨干C型骨折治疗原则为骨折复位、坚强内固定、减小创伤性、尽早关节活动[7-8]。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疗效较为明确,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需要充分暴露骨折断端,方可进行准确的解剖复位,且获取坚强内固定离不开广泛切开、剥离等操作,对骨折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大,甚至因降低血液灌注水平而增大感染发生的可能性。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采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强调促进骨折断端复位、坚强内固定各骨折块、最大限度减小对骨折断端血液循环的影响、减少并发症发生。近年来,针对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治疗原则,在强调骨折复位的基础上,以恢复骨折小腿长度为主,要求功能复位,减小对软组织的剥离程度,并不强求各个骨折断端均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9]。对此,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过程中,通过间接复位,尽可能保持软组织附着,并置入内植物坚强内固定,达到骨折整复的目的。马忠超等[10]研究表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的创伤性小,体现在减小对骨折局部滋养动脉、软组织、骨膜血管等的破坏程度,显著小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另一方面,MIPO技术应用较长的干骺端4.5系统LCP,除超越骨折区域外,应用较少的钢板、螺钉即可固定,对于减小钢板的承受应力具有积极作用。同时,MIPO技术是一种弹性固定,并不要求骨折块之间完全对接,允许微动,可促进骨痂生成、骨折愈合[11]。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不可避免地存在较长的切口,广泛剥离骨折局部的软组织、骨膜,导致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钢板外露、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12]。基于上述观点,重视保护骨膜、软组织,减小对骨折局部的生物学环境极其重要。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是一种骨折间接复位技术,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而言,可最大限度减小骨折端软组织的剥离程度,维持骨折局部的血液循环。

在临床上,促进胫腓骨干C型骨折愈合的关键在于保证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保持骨折局部的生物学环境稳定性。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不广泛剥离软组织、骨膜,创伤性小,对骨折端的血液供应、骨折局部的生物学环境均具有保护作用,促使骨折获得坚强的内固定[13]。对比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已取得较大进展。同时保证骨折端的血液供应、保持骨折局部的生物学环境稳定性的原因在于手术入路远离骨折端,切口较小,未剥离骨膜即可置入钢板,对骨折局部的血运破坏程度小。该术式设计为间接复位,以牵引、拉力钉等方式,可恢复小腿长度、恢复骨折断端的功能。另外,使用螺钉密度低的长钢板固定,形成稳定的力学环境[14]。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对此,可以认为,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创伤性小,术后康复快,保持骨折断端的骨膜、血运,切口小,对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在于维持骨折区域的生物学内环境稳定性,并尽可能减小医源性破坏程度。李华德等[15]研究认为,手术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离不开钢板固定,但传统钢板对皮质骨血运的影响较为明显。由于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愈合时间较长,且骨的再建依赖良好的皮质骨血运,若内置的钢板长时间影响皮质骨血运,导致远期形成死骨的可能增大。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过程中,减小对骨膜、软组织的剥离程度,外置钢板,以间接复位为主,均有利于提高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治疗质量。另一方面,改进内固定器材,置入LCP,可缩小钢板与骨外膜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小对皮质骨血运的影响程度。通过分析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可知,置入LCP作为该术式坚强内固定的核心,形成力学稳定的框架结构。根据手术设计,采用锁定螺钉或拉力螺钉锁定固定。与传统钢板对比,LCP的成角稳定,复位丢失的风险较低,可保护血运,骨把持力较好,尤其适用于治疗复杂骨折。对此,在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中,采用LCP,对于保护骨折端的血运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观察组Johner-Wruhs疗效优良率为93.5%,对照组为80.0%,差异显著(P<0.05)。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治疗胫腓骨干C型骨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创伤性小,骨折愈合快、安全性高,显著改善患肢功能,可作为胫腓骨干C型骨折的有效疗法之一。但本研究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存在研究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问题,对于有限切开复位结合MIPO技术的深入探讨,有待日后采取前瞻性研究,增大研究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等。

猜你喜欢
骨膜断端腓骨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壮骨汤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胫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响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预后因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