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阑尾腺癌合并急性阑尾炎误诊1例

2018-08-27 05:28杨茂春齐清会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阑尾脓肿阑尾炎

杨茂春,齐清会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76岁,以“反复右下腹痛11个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月因急性阑尾炎治愈后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隐痛,可耐受;伴大便不成形;无发热、恶心、呕吐;无粘液脓血便,近期体重无明显减轻,为行手术治疗遂来我院。

既往史:11个月前于外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予以头孢三代抗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中药阑尾脓肿汤等治疗,患者体温、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出院。

查体:腹软,右下腹轻度压痛,左下腹深压时牵涉右下腹疼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入院检查CEA:10.05 ng/mL,其余化验未见明显异常;下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阑尾显示欠佳,回盲部肠管边缘略毛糙(图1)。初步诊断:慢性阑尾炎。肠镜检查:进镜至回盲部,见一隆起型病变,最大直径约1.2 cm,表面分叶,回盲部呈蚕豆型,所见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粘膜光滑,无充血糜烂,无溃疡及异常隆起,血管影清晰,肠腔内无血迹,局部取病理。肠镜诊断:(1)回盲部隆起型病变(不除外阑尾肿瘤),(2)慢性阑尾炎。病理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异型明显,部分腺体极度增生,腺管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筛状,细胞增大,胞浆呈嗜酸性,细胞核大不规整,染色质增粗,核仁可见,间质见淋巴浆细胞浸润。活检病理诊断:(回盲部)黏膜活检组织示黏膜内癌,未及黏膜下层,不排除浸润癌。于全麻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探查见回盲部粘连严重,阑尾粘连于右侧髂窝壁腹膜,阑尾及盲肠浆膜层未见肿瘤侵及,周围淋巴结未见肿大。解除粘连,予以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腺体极度增生,腺管大小不一,部分融合成筛状,细胞异型大,核浆比增高,细胞极向紊乱,可见病理性分核。光镜所见:阑尾隆起型分化管状腺癌,大小5 cm×5 cm×1.5 cm,侵透全层,侵及肠周脂肪,脉管内见癌栓。回肠切缘及环周切缘未见癌。自检肠周淋巴结未见转移(图2)。出院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多、质地呈糊状,一般精神状态差、乏力、食欲欠佳;予以“扶正缩瘤方”(西洋参10 g,炙黄芪 80 g, 浙贝母20 g,玄参20 g,生牡蛎25 g,炒白术25 g,茯苓25 g,炒山药20 g,陈皮10 g,鸡内金15 g基础上加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30 min分服,4个月后复查CEA 8.03 ng/mL,食欲佳,精神爽快,体力增加,大便次数减少,其余无明显异常,间断服用“扶正缩瘤方”1年,复查CEA 3.26 ng/mL,降至正常,余未诉明显不适。

2 讨论

阑尾腺癌是一种罕见的阑尾疾病,占阑尾切除手术的0.05%~ 0.2%[1]。阑尾腺癌通常根据组织病理学分为结肠型腺癌、粘液腺癌、印环型腺癌等[2]。阑尾腺癌常发生在阑尾基底部,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阑尾腔,腔内压力增高、引流不畅继发细胞感染:所以阑尾的肿瘤通常也呈现为急性阑尾炎、慢性复发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或很少阑尾肿块,或原发性膀胱癌,肾盂积水或盆腔肿物,没有特定的阑尾癌的症状[3],可表现为腹痛、尿血、咳嗽等。而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的病因包括淋巴滤泡增生(60%)、粪石(35%)、异物、肿瘤、蛔虫、食物残渣等[4],肿瘤导致的阑尾炎所占比例少,临床表现相同。这说明本病临床确实少见,术前很难鉴别诊断。

图1 下腹部增强CT:回盲部边缘毛糙

图2 手术后阑尾组织病理(HE染色×400)

本例为老年女性,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11月前曾有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病史,结合腹部隐痛体征,拟诊慢性阑尾炎,行腹部CT检查提示回盲部边缘略毛糙。本病是阑尾根部腺癌导致阑尾梗阻,阑尾腔内压力增加引起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故临床早期表现出急性阑尾炎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致使治病初期误诊漏诊,最终以肠镜见回盲部肿物突出及术后病理确诊。阑尾腺癌临床发病率低,尚没有建立标准的治疗指南,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的争议,发生在根部的腺癌存在穿透肌层或淋巴结转移,以根治性的右半结肠切除为主。与单纯阑尾切除相比,可减少复发,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5]。苏亦斌等[6]认为,阑尾病变比较局限,无外侵和淋巴结转移者,可单纯切除阑尾。陈广泉等[7]认为,阑尾腺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和术后辅以化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转移率,提高生存率。针对肿瘤转移灶的治疗方案,包括以减瘤为目的的手术联合单纯全身化疗、热疗、术中腹腔内化疗[8]。将腹腔内热灌注化疗(HIPEC)加入到细胞减灭术中,可能为阑尾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生存优势[9]。另外,对阑尾腺癌进行分子改变对靶向治疗有一定的影响[10]。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并不是独立的,McGory等[11]认为,预后因素取决于肿瘤的阶段、组织学、分级、大小和手术类型。程研等[8]认为,并发症、手术方式、病理因素、化疗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另外,Xie 等[12]对接受手术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肿瘤浸润程度、切除的区域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的数目、组织学级别和远处转移的情况等7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比传统的TNM分期更能准确地预测阑尾腺癌的预后。然而,阑尾腺癌的症状有着独特临床特点,其评估方法和多学科治疗策略需要进一步探索。

为了提高阑尾腺癌术前及术中诊断率,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询问病史仔细全面,对于年龄>40岁,下腹部长期隐痛、大便不成形、便血、贫血、消瘦;保守治疗后阳性症状及体征仍不缓解、反复发作甚至有加重者,应高度重视。(2)对于肿瘤标志物升高者,应提高警惕阑尾腺癌的发生。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常应用于直肠癌、肺癌、乳腺癌等疗效判定、监测进展及预后评估[13],因为CEA、CA199升高对阑尾腺癌及转移有重要意义[14]。(3)术前行结肠镜、X线气钡双重造影、B超、CT等辅助检查,B超、CT检查可发现占位病变,钡餐X线可发现回盲部间不规则基底部狭窄与盲肠壁形成锐角,结肠镜可查看回盲部有肿物突出及结肠异常情况,应高度重视。另外F-18PET/CT能够早期发现阑尾腺癌[15]。(4)术中根据阑尾形状、质地、大小、色泽等情况及周围淋巴结选择手术方式及是否术中冰冻,术中探查和冰冻病理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和选择手术方式非常重要[16],可提高术中诊断率,避免再次手术。

中医认为,本例患者年事已高,正气不足,邪毒乘虚侵袭,留恋不去,肺失宣降,痰热瘀毒搏结,致诸证内生。术前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不仅可以有效缓解阑尾周围脓肿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还能缩短病程,治疗效果确切[17]。术后患者根据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对结直肠癌的病情演变做出判断,并做出积极的干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18]。由于手术后元气大伤,正气亏虚,姜毅等[19]认为,阴阳气血失衡、脏腑失调、正气内虚、毒邪留恋、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是导致肿瘤标记物异常的主要机制。因此,早期应用清热解毒、化痰散结兼扶正,手术后主张以扶正祛邪为治疗大法。本例患者出院后服用扶正散结中药1年,复查CEA,其指标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本例患者反复发作慢性阑尾炎,最终确诊为阑尾腺癌,既往文献虽有报道阑尾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上升,但仍然较为罕见,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存在高龄患者反复发生慢性阑尾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结合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排除消化道其他疾病后需要高度警惕阑尾腺癌,此外术后可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阑尾脓肿阑尾炎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阑尾炎能自愈吗?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