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那普仑治疗抑郁障碍

2018-08-27 07:05张峰秦海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经颅障碍评分

张峰 秦海燕

抑郁障碍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几率较高,以患者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患者经常会出现闷闷不乐及悲痛欲绝等情况,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并且还伴有严重的焦虑及不安等精神疾病症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米那普仑是目前抑郁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的84例抑郁障碍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那普仑在抑郁障碍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2±8.0)岁。观察组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6.3±8.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使用Ⅰ型磁场刺激仪,对患者额叶部位进行低频刺激,线圈直径的大小保持在12 cm,刺激频率为1 Hz,1次/d,10次/串,10 s/次,共160串。在对患者的额叶部位进行刺激时,需要将最大强度控制在60%,连续刺激的频率应保持在30次,共刺激4周[1,2]。

1.2.2 观察组 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那普仑治疗方法,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同对照组,米那普仑(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52)在初始阶段为0.5片/次(12.5 mg),2次/d ,逐渐将药剂量增加到1片/次(25 mg),2次/d。患者最大用药量为2片/次(50 mg),2次/d,在餐后口服用药[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HAMD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等生活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观察组 42 30.58±4.82 15.45±3.32a 10.23±3.26a对照组 42 31.25±5.16 19.96±3.45 13.25±3.5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观察组 42 55.32±9.45a 49.54±7.52a 53.42±8.52a 213.25±18.45a对照组 42 46.25±4.52 46.35±5.74 47.23±7.56 182.32±15.4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患有抑郁障碍的人员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发展趋势,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并且还会对社会的治安稳定造成较大的影响。大多数抑郁障碍患者的心理情绪会出现闷闷不乐、悲痛欲绝等情况,并且还会伴有妄想、幻觉及焦虑等颈神经疾病,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企图及行为,该疾病具有发作反复等特点,发作的持续时间2周以上,长者高达数年,不仅对患者个人的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还极大的损害了社会功能。因此,做好该项疾病的治疗十分必要[5,6]。通过对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可知,现阶段对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患者日常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关系,如患者在生活中遭受到的应激事件是引发患者抑郁发作的主要原因,应激事件通过与社会环境及遗传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进了抑郁症的发生。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重复经颅磁刺激及米那普仑治疗。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抑郁障碍治疗中应用,主要是利用电磁交换,在强电流作用下能够形成特定的磁场,通过对患者的双侧额叶部位进行刺激,能够直接刺激到患者的大脑皮质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认知功能,抑制患者大脑的皮质兴奋性,降低神经元活性,减弱脑干网状结构的突触联系,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的医学研究学者提出,重复经颅磁刺激与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米那普仑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抑郁药物,在抑制神经元上作用显著,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少、药物的抗耐药性强且安全性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在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抑郁障碍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社会功能,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被广泛应用于抑郁障碍疾病治疗中[7-8]。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抑郁障碍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那普仑治疗,患者的抑郁情况得到明显的缓解[9,10]。在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条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抑郁障碍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那普仑治疗方法,提升了患者的抑郁障碍治疗效果,改善了对患者正常生活的影响[11]。

综上所述,在抑郁障碍治疗中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那普仑治疗方法,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抑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抑郁障碍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经颅障碍评分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