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评教指标体系及模式创新研究

2018-08-27 09:04杨婧
报刊荟萃·上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评教以人为本大数据

摘 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方式之一,是评估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高校的评教指标体系和模式虽呈现多样化、科学化的趋势,但总体看来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评教有效性的因素的研究,提出在构建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的前提下,着眼于評教工作的激励性效果,将重点放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对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标上去,并强调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评教过程的良性互动,促进师生的和谐。

关键词:评教;以人为本;“互联网+”;大数据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作为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学生评教已被国内外高校普遍采用。国内外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评教的内容、指标和模式等进行了研究。1999年Kotlihc提出了教学质量的四个评价维度(行为管理、师生关系、课程组织、学生成绩);Cruickshank认为学生评教应从教师的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行为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在美国学者米歇尔的教师授课质量指标体系中,授课体系被分成12项授课过程媒介指标与9项授课效果终极指标。在国内,高校评教体系普遍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效果等作为一级指标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钟锦文指出,这种评价体系虽然有助于对高校课程教学进行宏观评价,但模糊了具有差异性课程的不同要求,制约了教师不同管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的形成于发展,最终影响了高校教学评价的准确性。为了更加构建更加合理的评教指标体系,有学者指出要组织多方进行授课评价,例如李俊义教提出建立四维一体化的高校学生评教体系,即将学校组织、教师自行组织、院系组织、学生群体与个体自我组织结合起来,改变由学生单方面决定的评教局面。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高校的学生评教系统都是基于Internet平台的,具有便捷性强、数据保存完整、数据格式规范等优点,但海量的数据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目前,利用学生评教来反应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办法,已被我国高校普遍采用。一系列的评价指标的设置,能够基本客观反映高校教师当前的教学情况以及课堂教学效果。但是从评教的综合效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评教活动不能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对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所起的作用也相当有限,因为多种客观原因,例如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科学,评教模式是否合理,数据分析是否真实有效,评教结果反馈是否客观、及时等等这些原因,评教活动不仅没有起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师生关系,这与目前高校开展学生评教活动的初衷相违背。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构建理念出发,提出学生和教师都要有参与度,既突出学生的评教主体作用,同时也考虑作为评教客体的教师的感受,着眼于评教工作的激励性效果,将重点放在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对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标上去,并强调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评教过程的良性互动,促进师生的和谐。

一、“以人为本”,建立科学有效的评教指标体系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学质量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听取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依据学生评教结论改进教学”等观点逐步成为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学校都开展了由学生作为主体的针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评教活动。尽管评教工作的初衷很好,然而,对于“评教方式是否科学?学生评教数据是否客观?学生的评教结论能否真正地反应教学质量?如何使评教信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建议?”等问题,却在教师群体内部和学术界都存在着强烈的争论,甚至评教工作会引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和谐音符。开展评教活动,却没有达到调动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学生评教指标体系构建存在问题。需要构建以人为本,制定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从评教指标内容上体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性、学生评教指标构建上体现教师与学生民主参与性、评教结果运用上体现教师教学公平性等方面来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

作为管理学四大原理之一,人本管理强调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评教指标的构建可以以人本管理为理论基础,在评估过程中关注人文关怀,强调主体(学生)和客体(教师)的参与度。

首先,关注评教主客体的合作意愿。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指出,在社会中人是具有自由意志、选择能力与合作意愿的有限理性人,社会的各级组织结构是一个由人的合作意愿行为组成的合作系统,这一系统的存在与运行取决于合作者的合作意愿、信息沟通及目标三个核心要素在合作系统中的动态维持。受此理论启发,学生的评教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教师是否平和接受评教结果,评教信息沟通是否顺畅等方面,都可能因合作者的合作意愿而收到一定影响。因此,在学生评教指标构建时,首先对评教活动的主客体进行说服教育,使其愿意配合评教活动;同时使评教指标信息尽量获得理解与认可,使指标信息尽量明确;重视评教指标构建中二者的参与性,使其明确评教最终目标。

其次,制定科学的评教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置一方面要从学生角度出发,重视评价指标的设定与学生认知能力相匹配,要易于理解,便于衡量;同时需要考虑评价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增设开放性题目,不限制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充分表达对教学活动和教师本身的意见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倾听来自教师对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要根据课程与学科的教学特点来选择或设定教学评价内容,不能忽视学科差异,千篇一律,过于笼统。

二、基于互联网的评教系统

在高校评教兴起阶段,传统的纸质学生评教方式在了解并有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传统的评教主要是以“学生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表”等方式为主,主要采用“人工发放、手工填写、人工录入”的方式,这种单一的评教形式、程式化的评教过程、繁重的评教数据统计工作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很多高校都采取了网络评教的方式,其便捷、高效的特点是传统纸质评教形式无法比拟的。同时,互联网评教产生的数据也成为不少研究者的研究对象。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的挖掘方法,通过对高校评教系统所产生的大数据,来分析评估评教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采用科学的网上评教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评教是现在来大多数学校使用的评教方式,具有准确快捷、信息量大、反馈及时、无纸化等优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些评教系统还可以解除来自电脑设备的限制,学生只需在手机端登陆,即可查看个人信息,本学期的开课信息、任课教师等,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教学评价。同时学生还可在手机端与教师进行互动,提供在教学质量方面需改进的信息,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得以有效地提高。

再次,以评教为契机,以互联网为平台,实现动态评教的创新。目前的很多评教都是注重结果,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逐渐异化了和谐的师生关系,评教变成了一种与教师利益挂钩的奖惩手段,造成部分教师为迎合、取悦学生获得评教高分,不惜降低教育部规定的教学难度与要求,对捣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不闻不问,逐渐使高校教学质量出现了缩水现象,甚至教师由于评教分值低而出现的报复与厌教心理等一些不恰当的回应。评教工作对于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不仅要是一种收集结果的工具,更要使其成为一种媒介,帮助建立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教学关系。通过在技术上实现评教过程的互动,使教师有机会与学生就评教沟通及“申辩”,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结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网络技术与传统评教相结合,运用创新性评教指标体系对于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在高校学生评估运行中,构建创新性指标体系便于教师在教学不同环节中及时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便使教师有侧重点地进行改进,进而有效地提升高校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助于促进高校教师教学自信心的增强,通过学习使得教师教学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与完善,从而实现教师个人的发展。对于高校而言,评教软件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共处,有效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andura,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 (84).

[2]崔穎.“以人为本”学生评教体系的建设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8).

[3]李俊义.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化[J].中国石油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4]张首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新指标体系的建立[J].煤炭高等教育,2003(5).

[5]钟锦文,张晓益.美国大学“生评教”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高教,2007(3).

作者简介:杨婧,衡水学院。

注:本文系2016年衡水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评教指标体系及模式创新研究”(编号:jg2016088)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组成员:郭景云、许素波、李涛、王缘缘。

猜你喜欢
评教以人为本大数据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评教应“以评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