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2018-08-28 03:33崔晓柏TextbyCuiXiaobai
今日辽宁 2018年3期
关键词:开埠营口辽河

◎文/崔晓柏 Text by Cui Xiaobai

历史上的辽河老街,图片由营口市史志办公室提供

营口,是一座因港而生的城市,很难用一句话把它说清楚。之所以说不清,是源于它的开埠,源于它特殊的生命历程,源于它独特的城市气质,也源于我们的心中之梗。

开埠

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国力孱弱,饱受西方列强欺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不平等条约,强迫营口作为港口对外开放。清政府迫于无奈,于1861年的6月宣布开放营口。

关于营口开埠的地点,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最先开放的口岸,是距辽河入海口40余公里的牛庄。但牛庄开埠后,来此任职的英国首任领事密迪尔见营口位置优于牛庄,便以牛庄离海远,轮船停泊不便为借口,要求清政府开放营口替代牛庄。

第二种说法,当时中外各方都将没沟营称牛庄口岸或牛口、营口,虽在条约中没有加注没沟营字样,但在档案文献中,类似的表述比比皆是,所以,当时指定的地点就是今天的营口。

不管是牛庄还是营口,总之,营口开埠了。

营口被迫开埠后,英国率先于1861年6月11日在营口设立领事馆。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瑞典、荷兰,再后是日本、美国、俄国等均先后挤入营口设领事馆,接着各国洋行也纷纷开业,把资本的“触角”伸入辽沈大地,把清政府封闭了两百年的大片土地及丰富物产,强拉硬扯地拽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循环圈。西方列强带着他们的资本和五花八门的文化涌进营口的同时,民族资本也加入了进来。大辽河失去了千年的宁静,大辽河入海口历史性地被涂上一层复杂的商业底色。当年的“辽河老街”上,华洋同处,中外并立。洋行、银号、油坊、货栈、绸缎庄,鳞次栉比。营口,在国外商船的汽笛声和辽河重重帆影中,走进了近代中国。

1861年营口开埠后,辽河航运的发展,疯狂地促进了辽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加速了该地区的近代化进程,进而推动了19世纪后半叶辽河沿岸及其临近地带一批小城镇的兴起。20世纪初,营口已发展成为东北三省唯一的海上贸易和货物集散地,是辽宁南部重要的商贸中心,开启了东北地区近现代工商业的大幕。

正是营口被迫开埠的特殊命运,让我们对于那段历史难以忘记,也使得我们对营口开埠的前前后后不愿提起,总觉得如鲠在喉,营口港的历史作用也在这段屈辱的历史背景下被模糊了。中国有句挺励志的老话,叫做知耻而后勇。用这种心态来修复历史的创伤,大概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能够正视历史,需要勇气。今天的我们,有足够的胸怀和实力,来客观理性地看待我们的过往。

老街

到了营口,你怎么绕也绕不开老街,说起营口,就更绕不开老街。营口的辽河老街是东北地区最早成型的商业街,是营口的发祥地,是近代东北最繁华的商贸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这座城市的历史缩影。

辽河老街坐落于营口市辽河大街西段,全长1.3公里。作为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国内富商咸集于此,西方各国商人纷至沓来。至1906年,在营口投资的商号达400多家,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营口的商号发展到2588家。沿河的码头有27座之多,辽河老街身后的后河沿是码头最密集的地方。航行在辽河中的3500只各式小型木船,以及行驶在国内航线上的2000多艘大型船只,都要在此停靠。外国的买办、办货的客商、脚行的苦力和各种商贩,说书的唱曲的、打把势卖艺的,以及形形色色的经纪人,在老街上擦肩接踵、熙熙攘攘。客运码头和通向河北的渡口,就设置在辽河老街的中部。渡口的对岸是沟营铁路营口河北火车站,辽河老街已成为航运的水陆要冲。东三省的粮豆、南北药材、杂货及茶布都在这里集散,同时也是豆制品、海产制品的基地。一些著名的商号如上海瑞昌成,永和祥、兴茂福、宝和堂等,都在辽河老街设立分号。

早年辽河码头的繁荣景象,图片由营口市史志办公室提供

当国外列强和民族资本在此聚集的同时,也把各自的文明符号嵌入在这里。从农业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迅猛过渡,使这里根本没有心境和能力四平八稳地挑剔矫情,眼光见怪不怪,胃口生冷不忌,饕餮般吸食着各种文化。各式或纯正或混搭的建筑肆无忌惮、恣意陈横,虽然个体规模都不大,但都堂而皇之地占有一席之地,虽然风格迥异甚至荒唐,却也在无序之中形成不对称的另类平衡。老街,终于在古今中外多种文化的冲撞中,把古今参揉中西合璧的面貌定格在历史中,成为营口这座城市涂抹不掉的胎记。

随着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这条沧桑老街,终于安静了下来,平实地融入了百姓的生活之中。

2008年,辽河老街在北京奥运的绚烂焰火之中,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对话。营口市委市政府决定,以辽河老街百年建筑为主体,实施保护性开发建设,全力打造一条以历史文化为根基,以现代经济发展为主线的步行商业街。老街历史遗存的建筑经过修缮改造,被赋予了一个全新的生命,因此,营口的辽河老街被誉为中国北方“露天的百年商埠博物馆”。

去老街,它会令你目不暇接、乐不思蜀,也会令你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老街街区

辽河老街上的商号

气质

营口,一座值得玩味的城市。

之所以值得玩味,是因为它内敛耐读。它见过世面,但不显摆;文化多元,但相容互补;物产丰富,但不张扬;有故事,但深藏不露;家底殷实,但低调平实;红过,但不紫;舒适宜居,可那是留给自己的。

面海的西炮台经历过甲午战争的硝烟,也见证过辽沈战役最后一支国民党军的溃败;背河的老街听到过各国语言讨价还价的嘈杂,也品过酒楼茶肆的评书落子;一个硬朗的北方城市,偏偏有文人作为市民代表;明明饱经沧桑,却儒雅清爽赤子如初。这一切,都要感谢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命历程。正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和本土风格迥异的文化在河海之间的冲撞交融,搭建了这座城市最初的社会结构,形成了这座城市能够吐纳自如的文化面貌,虽历经世纪之久的风雨而本色不改。

细算起来,营口似乎从未在哪个领域惊世骇俗拔过头筹,也从未获得过像钢都、煤都这类叫得响的称号,更没能与上海、青岛这等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城市比过肩。但这并不影响营口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的独特魅力。营口特殊的文化和社会构成,使营口具有了一种东北城市普遍缺少的值得玩味的悠长韵致。不施粉黛,不疾不徐,细腻灵活,多种文化交织错落,使这座城市蕴含着多种的可能性,在宏大的发展架构下,红尘滚滚。于是,我们就会看到,航行于海上那些巨轮庞大身影的缝隙中,当年褪在袖笼深处精于计算的修长手指;在国家自贸试验区的如林大厦的旁边,徽派风格的茶楼悬挂着书院的牌匾;在洗完海澡泡够了温泉到老街休闲的旅游者的喧嚣中,当年公益银号玲珑的天井中海棠花正在悠闲地盛开;在烤海鲜的袅袅烟雾中,铿锵的钢琴和着咿呀的丝弦在耳边萦绕。这是一座需要细细品味和徜徉的城市,处处都透着一种不需攀比的从容。

营口西炮台 摄影:李福(田原)

置身于河海之间,仿佛站在历史的一个坐标点上。西向,长河落日带着千年的苍凉扑面,怀古之情悠然;东望,现代化的港口便在艳阳的照耀下一片金色光芒,向海而生的豪气不让任何一个地方。

辽河老街局部

猜你喜欢
开埠营口辽河
辽河口
倾听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辽河文讯
基于ELM算法的辽河沈阳段水污染评价
《营口古代文明展》的内容设计与特色
营口高校学生年体质健康测试结果的研究分析
近代温州开埠与温州海外移民
营口机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