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8-08-28 10:46李学恩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5期

李学恩

【摘要】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内分泌治疗, 对照组给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 术后治疗6个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治疗前后肿瘤指标[癌类抗原(CA)19-9、CA125]。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6个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0%、96.7%, 均高于对照组的73.3%、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A19-9、CA125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随着ER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 ER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疗效, 延长术后生存期。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内分泌治疗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5.005

Effect analysis of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LI Xue-en. Department of Oncology, Pingyuan County First Peoples Hospital, Dezhou 25319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after radical mastectomy for estrogen receptor (E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60 E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radical mastec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endocrine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hemotherapy.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6-month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overall survival, and tumor markers [cancer antigen (CA) 19-9, CA125]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6-month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and overall survival respectively as 90.0% and 96.7% than 73.3% and 8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umor marker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 research group had better CA19-9 and CA125 indicators after treatmen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idence of E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for ER posi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and prolong the survival period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Radical mastectomy for breast cancer; Endocrine therapy

乳腺癌屬全球高发恶性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2011~2016年全球乳腺癌发病趋势, 结果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同时呈年轻化趋势。目前随着乳腺癌治疗方案的改进, 有研究[1]指出内分泌治疗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内分泌可以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 有研究[2]显示内分泌有助于降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 控制全身微转移癌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为了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 需要进行内分泌治疗。因此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ER阳性乳腺癌根治术后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为女性。纳入标准:①患者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ER阳性;②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试验。③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排除标准:①对伴有其他恶性肿瘤者。②治疗依从性差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2。

1. 2 方法 研究组保乳手术(象限切除术+腋淋巴结清扫术 )后, 绝经后妇女给予三苯氧胺, 服用方法:10 mg/次,

2次/d。绝经前妇女切除双侧卵巢后给予三苯氧胺, 服用方法:10 mg/次, 2次/d。对照组保乳手术后, 化疗方案为:环磷酰胺600 mg/m2, 静脉滴注, 第1天;表柔比星70 mg/m2, 静脉滴注, 第1天。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治疗6个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治疗前后肿瘤指标(CA19-9、CA12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后治疗6个月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6个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0%、96.7%, 均高于对照组的73.3%、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A19-9、CA125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乳腺癌在近20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3]。目前乳腺癌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相关研究日益完善, 分泌治疗日益进步并完善, 为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以往研究认为手术和化疗是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

式[4-7]。目前随着研究的深入, 众多研究指出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使乳腺癌患者更为受益, 如使肿瘤缩小、分期降级。

有学者[8]指出手术后给予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全身微转移癌灶。本次研究发现 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

6个月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0.0%、96.7%, 均高于对照组的73.3%、8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辅助内分泌治疗有助于延长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 对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9]分析2013年

8月~2016年6月接受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显示辅助内分泌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化疗组(P<0.05), 30%的患者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有研究[10]指出通过系统性三苯氧胺治疗, 与化疗相比, 三苯氧胺组在

5年生存期上有显著的优势(P<0.05)。

CA125是人体常见激素类型, 也是研究最多的肿瘤标记物, 在乳腺癌中也有较高表达。CA19-9是一种类黏蛋白的糖蛋白。本次研究中还分析了患者术后肿瘤指标的变化, 肿瘤标记物为评估乳腺癌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 患者预后无病生存期与肿瘤标记物疗效有一定相关性[11, 12]。

综上所述, 随着ER阳性乳腺癌发病率的增加, ER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采取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疗效, 延长术后生存期。

参考文献

[1] 赵毅, 邓鑫. 乳腺癌分子分型与治疗策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5, 35(7):704-708.

[2] 孙世强, 延艳, 刘民锋, 等. 免疫治疗:乳腺癌治疗新思路. 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24):3985-3987.

[3] 骆成玉. 乳腺癌治疗从标准到精准微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37(3):331-335.

[4]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 中国癌症杂志, 2015(9):755-760.

[5] 蔡雅虹, 姚广裕, 陈路嘉, 等. 晚期乳腺癌治疗后单纯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二线治疗的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12): 1975-1979.

[6] 王充顺, 刘军, 庞宏欣.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进展. 现代肿瘤医学, 2009, 17(1):174-178.

[7] 江泽飞, 宋三泰, 刘晓晴, 等. 369例ER阳性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中华肿瘤杂志, 2001, 23(5):420-422.

[8] 余科达, 狄根红, 吴炅, 等. ER(-)PR(+)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 中国癌症杂志, 2006, 16(12):1011-1015.

[9] 武正炎. ER阳性绝经后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BIG 1-98研究结果解读).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6, 10(3):32-33.

[10] 王利霞, 施红旗, 朱寿田.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乳腺癌中的应用. 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8, 22(3):259-260.

[11] 顾军. 乳腺癌手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1):107-112.

[12] 欧阳涛.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輔助内分泌治疗的若干问题. 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3(20):1374-1375.

[收稿日期:201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