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读诗

2018-08-28 02:40朱建业
诗潮 2018年8期
关键词:大雁尘埃命运

朱建业,诗人,兼写诗评,法律硕士,现居深圳。著有诗集《月韵》《风灯》。

在商品中散步

杨克

在商品中散步嘈嘈盈耳

生命本身也是一种消费

无数活动的人形

在光洁均匀的物体表面奔跑

脚的风暴大时代的背景音乐

我心境光明浑身散发吉祥

感官在享受中舒张

以纯银的触觉抚摸城市的高度

现代伊甸园拜物的

神殿我愿望的安慰之所

聆听福音感谢生活的赐予

我的道路是必由的道路

我由此返回物质回到人类的根

从另一个意义上重新进入人生

怀着虔诚和敬畏祈祷

为新世纪加冕

黄金的雨水中灵魂再度受洗

朱建业赏读诗人杨克的诗是丰富而多元的,其中城市诗歌无疑是杨克诗歌里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首诗在杨克城市诗歌中别具一格。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反映了诗人希望能介入城市生活,去理解、去感受、去融入这现代城市物质生活中的一种心态,并以一种平和宽容的心审视和升华城市生活。

首先,标题《在商品中散步》就体现了诗人一种豁达、闲适的心境。乒次,在散步的過程中,虽然“嘈嘈盈耳”,但我缓缓漫步,“生命本身也是一种消费”,是啊,生命本来就是物质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欲望的产物,身体上每个器官都是为了欲望而存在,又何必拒绝欲望!“无数活动的人形,在光洁均匀的物体表面奔跑”,人们忙忙碌碌,匆匆的脚步踢出时代快速向前的风暴,这样“大时代的背景音乐”里,我“心境光明,浑身散发吉祥”,似乎出淤泥而不染,“感官在享受中舒张,以纯银的触觉抚摸城啼的高度”,享受商品带来的感官刺激,触摸城市的高度,又似乎在安抚躁动不安的城市。再次,诗人开始思考。这个崇拜物质的世界就像“现代伊甸园”,商品也是能实现我愿望的庇护所啊,金钱本身不好不坏,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当成万恶之源呢,是人心坏金钱才坏!所以,我接受物质的赐予,把它当作“必由的道路”,“我由此返回物质回到人类的根”,要知道精神是神性的,物质才是“人类的根”,所以我“从另一个意义上重新进入人生”,“怀着虔诚和敬畏,祈祷”,“黄金的雨水中灵魂再度受洗”,全然地接受,甚至把金钱物质当成洗礼灵魂的工具!这真是一种很高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哲学境界。六祖慧能曰:“烦恼即菩提”,诗人杨克日“物质和欲望也是净化灵魂的工具”,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首别具一格的城市诗歌意象简洁而又意境深邃,如白描,更似工笔,细节灵动,意犹未尽,充满智慧的思辨,这样的诗不可不读!

大雪

祁国

一个走路的人摔了一个跟头

一个骑车的人摔了一个跟头

他们一边摔着跟头

一边哈哈大笑

我一边看着

也一边哈哈大笑

为了降低自己摔跟头的概率

我一出门就先主动摔了两个跟头

朱建业赏读诗歌将众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和场景,用可笑和荒诞的形式描写出来,剔除那些繁复的语法、意象和臃肿的修辞,以强烈的出乎意料的表现像木棍一样敲击读者的心灵,令人哈哈大笑,然后哑然失笑,最后笑中有感慨,笑中有泪水,荒诞申透出浓重的哲学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一如这首《大雪》,语言简洁而澄明。生动、荒诞而有趣,直接表达本真的生活场景和感受。走路的和骑车的人在大雪中纷纷摔了跟头,他们一边痛苦地摔跟头,但以苦为乐,哈哈大笑。“我”作为看客,也哈哈大笑。后来,轮到“我”的时候,“为了降低自己摔跟头的概率,我一出门就先主动摔了两个跟头”,概率并不能减少我的摔跤次数,但足以安慰我那可怜的内心!我认为,概率是最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靠的,你说人的平均寿命是八十岁,但这概率对于只活到五十岁的人来说,一点意义都没有!我们的现实生活的所谓概率统计里,又有多少这样的荒唐!

这种无意义赋予意义,正是荒诞的精华所在,但丝毫不妨碍其主题的严肃和清醒。“荒诞的场景愈是荒诞绝伦愈是蕴含着一种理想主义的痛心疾首,一种天真而锐利的失望。”我认为这是极具智性的诗歌写作。

大雁

起伦

作为信使,最先受天空邀约

又被当作礼物,被秋天馈赠南方

——啊,大雁!此去关山万里

当湿重霜露如悬崖崩泻

所幸我已换好月光的羽毛

与生俱来的流浪不是逃避,但何处是家?

风鼓动行囊,除了回忆

爱,是我唯一故乡,今生今世的干粮

朱建业赏读这无疑是一首沉潜而有张力的好诗,就像一幅关于大雁的写意素描,有灵动简约的诗情挥洒,精准的描述和感喟令人过目难忘,为流浪的大雁和爱的追求留下了独具眼光的诗意剪影,意蕴悠长。

开门见“雁”。大雁的命运“作为信使,最先受天空邀约”,飞翔是宿命,传递信息是使命。同时,“又被当作礼物,被秋天馈赠南方”,秋雁南飞,是命运使然,而命运是自己不能主宰的,一种被展示的沧桑命运和无奈在诗中通过诗人独特的视角辽阔地表达出来了。“啊,大雁,此去关山万里”,“湿重霜露如悬崖崩泻”,你可准备好了?诗人把命运、爱和信仰巧妙融合在词语中。稍作停顿,“当湿重霜露如悬崖崩泻,所幸我已换好月光的羽毛”,尽管前路山高水长,“湿重霜露如悬崖崩泻”,但我已换好“月光的羽毛”,我有纯粹而纯净的信仰!我不是逃避才飞向远方,“流浪的命运与生俱来”,就这样告别远方又飞向远方。“但何处是家”,生命里除了回忆,只有爱,是我的家,是我的故乡,是我“今生今世的干粮”!没有爱,我无法飞翔,没有爱,毋宁死!

这就是大雁,注定在万里关山中流浪的大雁,注定必须与爱一起飞翔的大雁,注定拥有爱和信仰的大雁!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和沉思与大雁这一意象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使本诗映射出沧桑动人而又明亮辽阔的品质,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我忍住疼痛,像一片阿司匹林

李不嫁

是真的老了。远处的事物越看越清晰

眺望落日,总能揉出泪水

我不是真的哭泣,只是感觉眼里常含吵粒

有时候,我也不是真心想睡觉

但一坐下去,听着人间的杂音千篇一律

就忍不住眼皮沉重,而且,越是鼎沸越安稳

是真的老了!去年冬天在广西

我威胁同伴,谁吃狗肉就跟谁绝交

我不是动物保护主义者,

但曾经像狗一样屈辱,被呵斥,被棒杀

所不同的是,我能忍住疼痛,像一片阿司匹林

朱建业赏读这是一首看似平和,却深入抵达生命的疼痛、命运的悲悯的愤怒之诗,每一个词语下暗含的深度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其中两次喟叹“是真的老了”是贯穿全诗的主线。前者描述生命苍老的状态,“远处的事物越看越清晰”“眺望落日”,残阳滴泪,我不是真的哭泣吗?为什么“眼里常含沙粒”?一种绝望令我身心老矣!“就忍不住眼皮沉重。而且,越是鼎沸越安稳”,人世间的喧嚣已与我无关,我似乎已经超然物外。后者表明,我之所以如此沉静,正是因为我经受过人世无与伦比的苦痛,“曾经像狗一样屈辱,被呵斥,被棒杀”!我对狗的同情和保护不是因为我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只源于彼此相似的苦痛命运。在某个时段,人和狗的命运多么相似!最后一一句堪称经典。“所不同的是,我能忍住疼痛,像一片阿司匹林”,形象、生动而绝妙的比喻表达了深刻隐忍和无奈的痛楚,浓重的挣扎感喷薄而出。狗会一直悲吠,而人的世界里,真正的痛又岂堪一说?

本诗凝练深沉,节奏上气韵贯通,结构上前后呼应又递进情感,苍凉之气荡气回肠,一种诉说友人深省。叙事和情感完美统一表达,既内敛又悲凉,个体命运、时间之痛、时代之殇和对生命的悲悯相互交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实主义杰作。

人生并不如茶

雪克

长于山中,死于镬腹

在杯子里活回来

你说一粒茶的命,大致如此

杯子澄明,芳香四溢

最后的结局,依然走回名山大川

你说一粒茶的禅

大致如此

人生如茶。这句话你重复一遍

阳光普照,再重复一遍

和风恰如其分地吹

我不想兑换你的醇厚,就好像

我不能把大好河山視若谎言

隔着杯子,与阡陌对望

一把竹子被扔进杀青的灶膛

这世上,几个人如茶

黑压压的人如竹

敝帚自珍者,终究可爱而极少

我不入禅,不类茶

因为我不敢保证自己熬成好茶粒

不敢保证死一次,而后

又能活回来

朱建业赏读“人生如茶”一直是人们经常说的,已经成了定义的俗语。的确,我们都说人生如茶,从青翠到沸腾,最终宁静,终归尘埃,回归自然。但这世间的生命况味真的都是如此吗?雪克的思维和体悟就是那样与众不同,只有真正的诗人才会从陈词滥调和约定俗成中突围出来,如此勇敢地去探索生命的真相,击穿谎言。

第一、二段描述人们定义的茶的命运。“长于山中,死于镬腹,在杯子里活回来”,“最后的结局,依然走回名山大川”,从自然回归自然,从苦难中升华,“杯子澄明,芳香四溢”。第三段表述对此的怀疑,“我不想兑换你的醇厚,就好像,我不能把大好河山视若谎言”,理性的思索和关照,残酷的现实中,人生怎么可能都如茶般美好?即使历经磨难,像茶一样被人“死于镬腹”,生命的结局就一定能“芳香四溢”吗?第三段是诗人的反思和悲悯。现实如此无情,“万物如刍狗”,苦难的生命更多的如“一把竹子被扔进杀青的灶膛”,被命运和不公的社会宰割。“世上,几个人如茶,黑压压的人如竹”。最后,诗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深广的悲悯,“我不入禅,不类茶,因为我不敢保证自己熬成好茶粒”,这是一种对现实清醒的洞察,也是对当今很多所谓“正能量”和“心灵鸡汤”无情的嘲讽,也给世人深深的启示和思索。生命并不如茶,所谓的“心灵鸡汤”有毒,人们要警惕啊!只有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苦难和真相,还能充满热情和责任去生活,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过的人生。

尘埃

宫白云

像一些醒着的亡灵,搭配着世间的孤独,

在灶台、瓦罐、木盆、簸箕和铁器中浓缩自己

和人世之间那孤零零的牵连。

我能向它们询问什么,谁还记得那时的人,

那时的光鲜,那时的热气。

秋风运送着荒凉,赶路的人没再回来。

太阳疲倦地等待血管的衰老,

少年如何领略人世的薄凉,又如何变得隐忍。

时间浸透尘埃中的锈迹,却压不住一道

阳光漫过世人的额头。

朱建业赏读诗人宫白云女士的很多诗都惯于从卑微的小事物中发掘出悲悯苍生和人世苦难的境界,这种痛感的诗意,使诗人敏感细腻视角下那颗悲悯的诗心展露无遗,直击灵魂,这在当今浮华而热闹的诗坛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这首《尘埃》无疑是最卑微事物中描述和升华出来的飞翔之诗。“像一些醒着的亡灵,搭配着世间的孤独”,诗一开始,就形象地把尘埃比喻成孤独的“亡灵”,“在灶台、瓦罐、木盆、簸箕和铁器中浓缩自己”,这样的遐想多么独具匠心!离去的人化成尘埃,依旧停留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我能向它们询问什么,谁还记得那时的人”,故事和人都是过客,一切在时光之中变得虚无。“那时的光鲜,那时的热气”又在哪里呢?繁华过后,尽是荒芜啊!“秋风运送着荒凉,赶路的人没再回来。”秋风中一种荒凉萧瑟的情感令人心痛,出门的人一直未归,就连“太阳疲倦地等待血管的衰老”,这种意象的运用简直炉火纯青,恰当地烘托出一种苍凉如水的意境。同时,笔锋一转,“少年如何领略人世的薄凉,又如何变得隐忍”。在这个苍凉的世界,少年在品尝人世的薄凉后,又开始变得隐忍和沉默,有如尘埃!“时间浸透尘埃中的锈迹,却压不住一道,阳光漫过世人的额头”。该怎么说呢,在挣扎和悲凉的的人世间,时间可以浸透一切,可以使一切锈迹斑斑,包括“尘埃中的锈迹”,但阳光依旧无法阻挡,依旧会“漫过世人的额头”。最后两句,升华了诗境,使整首诗苍凉的氛围中迅速有了一丝温暖、悲悯和希望。

宫白云的这首诗,构思精巧,意象简洁、恬淡平缓而又前后呼应,但意境深邃。诗的结构富有跳跃感,却又十分连贯,浸透着苍凉而又悲悯温暖的情感,令人回味无穷。读完这首诗,我深深明白,我们都是尘埃,我们甚至下如尘埃恒久,但阳光依旧“漫过世人的额头”。像尘埃一样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相逢

王跃强

你不说黑暗如蝶,我听不见

花开的声音

你知道,我已经为爱情动身,专选此时

柳枝轻拂,桃花盛开

而不是雪落重庆

热泪成冰

你将看到的也不是白皑皑的火车

巨蟒吼叫着奔驰

我乘飞机而来,它避开了蛇蜓

直端端的朝向你

拥抱那一刻

天空会在我们身上蓝得更蓝,我们

不再是多暗傷的人

你不说“有时风使我们沉默”,更不说

“爱情隔着千山万岭”

只说欢笑

只说让刀死去

朱建业赏读爱情是诗歌永恒的主题,很少有诗人不写爱情诗的.诗人王跃强当然不例外。然而,他的爱情诗却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质感,构思巧妙,但诗意沉重,深情中体现了作者对于爱情的织特体验和丰富的想象,有些悲壮的意味。

人生何处不相逢,你如果不告诉我“黑暗如蝶”,“我听不见花开的声音”,诗人巧用比喻,直抒心意,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表达了一种生命与灵魂在爱情萌发时的沟通与交流。“你知道,我已经为爱情动身,专选此时”,如果说前两句是情感的交流,这一句直接是为相逢作铺垫了,我选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只为见你。“而不是雪落重庆,热泪成冰”,我避开冬天,避开“蛇蜓”,飞翔而来,只为带给你春天般的爱意。相逢拥抱的时刻,“天空会在我们身上蓝得更蓝”,这一句诗灵动至极,生命与生命相逢如此纯粹如蔚蓝的天空。我们不再说沉默,不再说万水千山,“只说欢笑,只说让刀死去”,为了爱情,我越过冬天,不再等待,不再伤怀,敢于面对,只为欢笑。诗人巧妙地构建了春和冬、乐与悲、等待与勇敢的对立情境,让这首爱情诗呈现出一种结构上的张力,令春天美好的相逢有冬天的凉意和悲壮的执着,令人为这样的相逢感到一丝疼痛。人生美好的爱情如桃花盛开,又“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很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猜你喜欢
大雁尘埃命运
命运的更迭
不染尘埃
尘埃有多老
尘埃不定
命运秀
大雁
大雁曲
大雁飞过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