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残阳铺水中

2018-08-28 09:44赵旭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残夜北固山江南

赵旭

“湾词翰早著,为天下所称,最者不过一二。游吴中作《江南意》诗云: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这一段文字评价《次北固山下》与《江南意》的作者王湾,被《唐才子传》和《唐诗纪事》等著作普遍引用,词句上有些微的不同,但是大体意思类似,是《江南意》创作背景的最先也是独一记载,也是王湾生平的最早记载。张燕公十分赞赏“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不仅说是作者个人的作品中被天下人广为称赞的少有的好句子,甚至说这两句是有诗人以来,放眼诗坛都难找的句子。唐代晚期的郑谷有诗云:“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也单独称赞“海日”一句。明代胡应麟,在他的诗学著作《诗薮》中选这两句象征盛唐时期,以映现其“兴象风神”的说法。这一句正是在本文所论二诗中的颈联,两首诗一字不差。白居易诗云:“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此妙句恰似照亮作者灵魂的那一道残阳,最终化入一半碧色一半暖红的诗篇。就像各花入各眼的我们难以去评判到底这池江水碧绿的一弯更美或是暖红的一半更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江南意》和《次北固山下》的比较也难分高低。虽是如此,通過对这两首诗的比较,我们如果能够发现到底哪一首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道“残阳”融合的更密切,哪一首是碧色的,哪一首是红色的,便也不虚此行了。

一、溯本正源

现存唐人的唐诗选本中有两种收录了王湾的这首诗,芮挺章的《国秀集》题名为《次北固山下作》,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题名为《江南意》。

《江南意》全诗如下:

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次北固山下》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两首诗的首尾两联不同,颔联有一个字不同,颈联完全一样。可以说这是两首一半相同的诗。两诗是什么关系呢?方胜《王湾〈次北固山下〉“改作说”献疑》一文中进行了总结,分为三类:其一是“自改说”,王湾自己改《江南意》成《次北固山下》;其二为“他改说”,意思《次北固山下》是他人改动《江南意》而来;其三是“两诗说”,即两诗为王湾不同时间所作的两首诗,没有修改之说。“他改说”难以成立;“两诗说”又有着两首诗重复内容过多和没法解释“江春入旧年”一句的疑问。而且,诗人写诗有其特殊的情况,不是说诗人只有到目的地之后才可能思乡,也不是诗人只有在初次到南边才能领略南国“新意”,据此方胜质疑“自改说”并不严密。“自改说”还是比较通达的。

二、各有千秋

(一)立意

虽然收入《次北固山下作》的《国秀集》于天宝三年(744)编成,收入《江南意》的《河岳英灵集》所编诗歌是“起甲寅(开元二年,714),终癸巳(天宝十二载,753)”,比《国秀集》成书晚。但这并不能说明《次北固山下》比《江南意》写的早。原因如下: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认为,王湾于开元元年(713)进士及第,到江南游玩且作《江南意》,此后一两年内于洛阳参加丽正院修书。“海日”一联被张说赏爱是开元九年(721)到开元十四(726)年间。两个集子都是天宝三载(744)之后编成。在编成前,一诗通过过修改存在两种或多种版本流传的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作者依据各自不同的选诗标准来收录,但不能凭借《国秀集》先编成就认为《次北固山下》更早成诗。

从立意来看,《江南意》属于一篇纪行诗,(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首联写南国与北国不同,有很多新鲜美景,记录了趁着天色很早,向东前行的场景。(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作者眼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平静水面,因为宽广而望不清两岸,这符合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东到达长江最宽的入海口所看到的风景,这种看不清两岸的情况对于江面狭窄的内陆地区是殊为罕见的,“两岸失”与“新意”暗合,不变的只有猎猎江风,和那只孤独的船帆。前两联记录行程中的景,后两联书法作者的情感。借纪行以抒情,追其源流,是来源于楚骚,远在战国时期就可以看到。溯其源流,屈原创作的《涉江》、《哀郢》,一方面对屈原遭放逐之后的旅途见闻加以记录,另一方面还抒发了愤懑不平的情感。在写作方法上,《涉江》用写景、纪行这种记录旅途见闻的方法来更委婉地表达自己。比如写渡江南行“乘鄂诸而反顾兮,效秋冬之绪风”,“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屈原没有直接说惜别这样一种感情,但却在“反顾”和“容与不进”的言行举止中全部表现出来了。

与楚辞不同的是,楚辞借助纪行表达的是诗人内心的愤懑不满,而《江南意》虽也是借景抒情,传达出的却是一种盛世旷达之感。南国多新意中的“新”、“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中的“潮平”和“风正”。后两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传达出自然界中时光的交替轮回,原本有一定规则,在诗人笔下,海日努力驱除黑暗,春天把美好带给人世。古人在吟咏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时候,常常因为时不我待而感慨生命短暂世事无常,但在这首诗中,作者传达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通过精美的辞藻、新鲜的意象,着力赞美自然隽永的生命力量。这与袁行霈先生所谓“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它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不谋而合。

《次北固山下》的主题是乡思,源流更早,何平的《诗经楚辞“还乡”母题原型及比较研究》,认为《诗经》中的“还乡”内容“一是以复归田园和人伦世界为核心的归宁安居,一是以追念故家故国为核心的报本追源。”胡晓明的《论中国怀乡诗的人文精神》认为,“中国怀乡诗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特性,抒发了中国诗人共通的文化情怀”。《次北固山下》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客路”、“行舟”,都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处境。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和“归雁”更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对安居乐业生活的向往,或者家国情怀的体现,亦或对天伦人伦之乐的怀念,都如此的真实而贴近生活。

哪一首的立意更贴合海日生残夜句营造的意境呢。王志清教授在《盛唐诗歌的极品——[次北固山下]赏析》中谈论到:“《次北固山下》的象征性是极其明显的,在我们所引述的前人的赞誉中也已然明见,特别是诗之颈联,具有引发读者往特定意旨上思想的趋导性,并具有从诸多层面来解读的丰富性。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句为例,起码有三种解读:其一,残夜未尽而朝阳便迫不及待地喷薄升起,旧年未过而新春就急不可耐地降临人间,这是盛唐社会转型特征的生动写照,也表现出这个全盛帝国的蓬勃朝气和活力;其二,冲破黑暗而有“海日”喷薄出,越过残冬而“江春”盎然至,宇宙自然,物竞天择,顺者则昌,强者则盛;其三,黑夜将尽未尽的时候海日诞生,寒冬将尽未尽的时候春入旧年,“海日”出于残夜,“江春”替代旧年,唯有审时度势,敏锐而精进,方能不坐失良机也。”从立意来看,比起《次北固山下》的思乡,《江南意》作为一首纪行诗,写春的活力和生机,写以新我替代旧有的历史变革,一元复始,春光大好,万物萌动,人心也积极进取。与盛唐建功立业,旷达宏远的情怀更为贴合。

(二)炼字

“失”与“阔”的比较,王夫之等等很多人论述过,。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选录了芮本,但将“阔”改为“失”,并解释说:“‘两岸失,言潮平而不见两岸也。别本作‘两岸阔,少味。”现代学者施蛰存先生在《唐诗百话》中也认为芮本是“改定本”,但施先生认为阔字用的好,阔字有一种敞亮的开阔感,而失不免让人联想到洪水泛滥成灾的场景。根据对诗歌版本的考究,符合音律的要求,能符合整首诗的意境为上。从平仄音律来说,“阔”字是仄声,“失”字 是入声,与“悬”相对都没有任何问题。就整首诗意境看,两位大家的看法各有千秋。但哪个字和颈联更搭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海日”对“江春”;“生”对“入”;“残夜”对“旧年”。“残”与“旧”对,写出一种新陈代谢的喜悦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江面上的景象:潮水涨满,风波渐平,江水的轮廓更立体开阔了;风沿着航向送客远行,船帆鼓起,破开浪花。在《江南意》中,“两岸失”和“两岸阔”表达同样的意思,但“失”不仅读音不够洪亮,且意义转为隐晦,不及“两岸阔”来得明朗;从真实场景考虑,江面应不止一艘航船,“数帆悬”比“一帆悬”更符合,但作为诗中画面,大江中一苇以航,更为夺目。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评这句诗,认为它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一艘小船能更好的衬托出大江东去,风涌潮平的“大景”。从练字上来看,《次北固山下》的“阔”的使用比《江南意》“失”更能与“一帆悬”形成鲜明对比,与颈联的新旧相对更为呼應。

三、结语

看哪首诗是碧色哪首是红色,就看读者对诗歌的鉴赏更欣赏哪个角度,如果是立意,那么《江南意》作为一首纪行诗,写春的活力和生机,写以新我替代旧有的历史变革,一元复始,春光大好,万物萌动,人心也积极进取。与盛唐建功立业,旷达宏远的情怀更为贴合;如果是炼字,《次北固山下》的“阔”的使用比《江南意》“失”更鲜明生动,与后句新旧交替的对比更为合称;我们还可以从章法,结构,等等方面去进行分析,继续思考下去。

猜你喜欢
残夜北固山江南
沉睡的鸦
次北固山下
文化广角
赵显朴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霜雪千年北固山
次北固山下
GPS一机多天线技术在镇江北固山北侧斜坡监测中的应用